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探索研究
2009-09-18陈吉强
陈吉强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上很难与其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日益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匹配。本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国内融资渠道的现状及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部原因,阐述了单靠一种途径和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收效甚微,必需通过渠道,多种方式来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观点。本文还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可选用的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中国政府应从多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扶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寻求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和建设多层次融资渠道,来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命周期融资渠道多层次
1 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意义
1.1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按时间可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小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除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外,相当一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已高居世界第一、二位,产业结构得到提升,整个国民经济逐步由数量扩张型为主向内涵质量型为主转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工业中型企业个数已达到了33596个,小型企业个数达到300262个。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利用外资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由此,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入了数量扩张、质量提高的崭新历史时期。
1.2 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07年中国工业中型企业机构数达到3.3万多个,比上年增长11.1%,工业小型企业机构数达到30多万个,比上年增长11.6%。中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计分别占全国的65%、64%、58%、61%左右。中小企业近年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社会的77%。显而易见,数量占我国企业99%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3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的竞争行业和领域,广泛地分布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尤其是集中在一般制造加工业、农业、采掘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等。从经济增长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2/3来自非国有经济,逐渐承担了部分原来由国有经济承担的重任。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人数少、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最能够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各种经济形式发展比较均衡。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每年为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则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年均就业人数之和每年都远远超出了大型企业的就业情况。
此外,中小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存活下来,必须依靠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以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一直通过不断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来保持并增强其技术创新的实力。
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股权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而现今中小企业使用的股权资金来源可分为:自有资本和公众股权等;债务资金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私人借贷、商业信贷、金融机构短期信贷、金融机构长期贷款等。
2.2 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 根据Begrer和Uden提出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为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阶段(图1)。在企业进入衰退期之前成长的多个阶段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破产,使企业消失,这种死亡可以称为企业的“夭折”。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由五个连续的发展阶段所构成的,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对资金类型和数量则有不同的需求(图2)。
2.3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由于和发达国家存在金融体制上的差异,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从股权融资看,在发达国家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天使资金、公众资金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再就债务融资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也非常单一。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了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各类金融机构支出的贷款金额占其资金运用总计的49%左右。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40.35%,票据融资占11.84%,中长期贷款占46.26%,而其他来源融资占1.55%。无论是短期贷款、票据融资,或是中长期贷款等,其贷款总额呈增长趋势。
另外,在中国商业银行内部,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存在比例结构失调的现象。截至2007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2.60万亿元,同比增长19.68%;负债总额49.57万亿元,增长18.84%。其中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3.25%,同比下降1.9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13.78%,上升1.42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占比6.35%,上升0.45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比10.64%,上升0.58个百分点。从贷款市场份额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比49.87%,同比下降1.60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14.44%,上升0.50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占比6.03%,上升0.28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比11.29%,上升0.18个百分点。从贷款项目比较,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其中在短期贷款项目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和建筑业贷款的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商业银行,而在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三资企业贷款、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及其他短期贷款的数量上,其他商业银行则多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而中小商业银行则是中小企业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2.4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2.4.1 外部原因 中国的资金融通,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股票上市并不是注重企业效益,而是看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往往由于政府的特殊关照而易于得到贷款,而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效益再好,贷款依然很难。金融系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贷款工作中,由“唯成份论”彻底转向“唯效益论”。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环境就会大为改善。
市场竞争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无法对企业财务状况、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拥有可抵押或质押的财富水平做出非常全面和清楚的了解,只能通过企业自身或者金融中介机构输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来间接地评价投资项目和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小、经营不确定性大、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少、会计透明度差,银行更是难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做出判断。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因此,在中国缺乏一大批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与之相适应的中小银行服务体系。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完善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中小企业难以从传统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2.4.2 内部原因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国有银行在贷款给中小企业时持有一种过分谨慎的态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而中小企业薄弱的会计信息基础,使借贷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更加尖锐,加上缺乏可靠的抵押担保,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在经营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强弱对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缺少精通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甚至一些企业出于借贷的目的,存在舞弊与欺诈行为。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敢发放贷款。
一些企业存在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漠的现象。由于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打击不力,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比较严重,银行债权经法院判决后清偿率低,使得银行给中小企业服务缺少主动性。
3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方向及发展建议
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经验,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于20世纪末开始尝试在中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创业投资体系、中小企业板等间接和直接的融资体系。这一系列工作,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处在生命周期各阶段(发育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中小企业从企业创办到成熟,对融资的不同要求,所适用的融资渠道亦不同。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问题,必须建设适合各阶段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3.1 对于初始阶段的中小企业——鼓励天使资金的进入 对于刚刚创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几乎不可能,而天使资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国外,有着这样的一个阶层,他们有很多富余资金,但尚未确定投资目标,或自身不愿经商并不愿承担风险,但乐于把资金用于投资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宝贵的管理经验,帮助其提升管理水平。很多IT商业神话,如苹果电脑、亚马逊网络等国际知名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来自天使投资人。我国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一金蝶也是吸收了外籍华人的“天使资金”后,才得以启动的。
3.2 对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民营金融 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对现行融资体制的有限调整,而应当寻求一种“内生”于民营经济自身,且不同于现有的由国家控制的金融制度安排。设立民营金融,不仅可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金融组织体系,而且可以打破银行业现有的垄断格局,有力地促进我国银行业竞争市场的形成发展,从而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步伐,推动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产权制度是民营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民营银行有了具体的所有者,脱离了国有资产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成为独立面对市场的责、权、利统一的市场主体,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为治理结构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民营金融开始于部分地区的信用社试点改革,各地政府引进当地民间资本参股,目的是为了推动基层信用社的改革,提高竞争力。20多年来,民营资本几乎进入了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投资银行、基金都有民营资本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民营资本参或者控股的商业银行占到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左右。而目前已重新登记的40多家信托公司中,大约有10%已经由民营资本控股。从总体规模来看,虽民营金融在国家的金融体系中还处于次要地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较高的成长性。民间融资自身已经历了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其贷款质量与风险控制水平并不亚于正规金融机构。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金融业中的民营资本规模将越来越大,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
3.3 对于成长阶段后期或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实践
3.3.1 国内中小企业板的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正式启动。截至2007年年底,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从2004年的38家发展到202家,发行股数增至33964.001股,市价总值达到1064684.002元,流通市值为3823663元。中小企业板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并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2007年中小企业板市场成交额为16173.664亿元,平均市盈率为85.075倍,远高于主板市场标准。
3.3.2 海外上市融资的优势 从主观上讲,发行公司在国内发行新股受到的限制较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低成本到海外上市将是企业的良好选择。此外,海外上市相对于国内上市而言,周期较短、手续也比较简单,这都从综合层面上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一些新兴市场,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创业板,十分欢迎中国内地的科技企业上市。从已在这些市场上市的内地企业看,尽管门槛较高、手续复杂,但融资的额度相对较大,通过增发及配股再融资的机会较多,市场表现较好,并有利于上市公司扩大当地的影响,产品进入当地市场。
3.4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在没有任何财产作抵押的情况下,以资金与公司业者持有的公司股权相交换。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引进及成长期,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应该说是较为成熟的一种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最适合于产品或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如通讯、半导体、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或者在产品研发阶段和市场进入前期急需资金之际,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渠道。利用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便可以尽快得以启动。目前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已有
200多家,其中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就是由国家财政出资,科技部管理的10亿元科技创业基金。
参考文献:
[1]李苑君.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设[J].广州2002.
[2]迟宪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资本市场中的商人银行[J].吉林2006.
[3]苏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J].陕西:中信出版社.2006.
[4]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5]茅于轼.民间投资应尽早启动.《浙商》2009.
[6]崔津渡,王巍聊.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新浪财经.2009.
[7]何德旭,苑德军,易宪容.支持中小企业.实现自身发展.金融时报.2009.
1234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