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对联教历史

2009-09-18刘建春

师道 2009年7期
关键词:民国对联历史

刘建春

对联是中华艺术之瑰宝,用途十分广泛,既可抒情,又可述志。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借用对联,能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寓“联”于教,方式不少——可用作导语,可在课中穿插,可用于小结等等。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有些对联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艺术性高,富含哲理。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引用,能起到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例一:“死;生”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时,许多仁人志士为民族利益而奋不顾身英勇牺牲,为悼念先烈,激励后人,当时有人撰写了这一两字对联形象表达对民族勇士的赞颂,对叛徒、汉奸的嘲讽,启示后人为民族利益站着死要比苟且偷生倒着活光彩得多。这则对联深刻的道理不言自明。

例二:“袁世凯千古;民国万岁!”1916年6月6日倒行逆施的袁世凯呜呼哀哉后,有位老学者写了这样一幅奇怪的挽联。上下联的字数并不相等,大家都很费解,细细一读就发现作者的真实的意思是说“袁世凯”对不起“民国”。学生反复吟诵大多能读出“对不住”之意,在会心一笑中心领神会。

例三:“爱和平有罪,要民主有罪,争自由有罪,见他妈鬼,那狗屁宪法!打内战可以,卖国家可以,杀青年可以,滚你娘蛋,这无耻政府!横批:党国所赐。”在“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运动中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于子三被反动派杀害,在其追悼大会上悬挂出了这样一幅对联。这幅对联,上下联、横批三位一体,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滔天罪行,学生读了义愤填膺,急于想了解这段历史真相。

二、帮助记忆,掌握知识

有些对联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辟评价,借入教学中,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历史要点,便于知识系统化。

例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在教学三国历史时适时借用武候祠的这幅对联总结诸葛亮的功绩,学生反复揣摩后就会加深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敬佩,懂得要像他一样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例二:“废二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在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可引入汪尔驹先生题南京中山陵的对联作结。此联简洁易懂,概括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也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读了此联不仅领略了孙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例三:“民国更六总统,历数袁黎冯徐曹,孰若先生真知有民,真知有国;共合和五大族,试问汉满蒙回藏,谁为后援永保其共,永保共和。”在讲述民国史、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一章时可引用当时挽孙中山的对联,一针见血地指出孙中山后众多总统中没有一个是真正为民众着想的。学生在欣赏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艺术修养。

三、铭记传统,激发精神

中华楹联艺术性极高,有些对联雄健豪迈,表达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魄和乐观向上的革命志向,催人奋进,能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例一:“由秀才而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以出境,自辟千秋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教学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节时,借用此联来概括郑成功一生事迹,能激励学生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昂扬斗志。

例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在教学民族英雄岳飞一节时,可借用岳飞墓前这两联来总结,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很有帮助。

例三:“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迹,割地求和。”“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这是描写慈禧的两幅对联,将其掌权几十年来出卖主权的大事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对那拉氏的卖国嘴脸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勇敢地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借用对联进行历史教学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选材恰当,符合教学要求,切忌滥用;二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其欣赏能力和学史能力;三要课前准备充分,力争做到费时少收获大。

(作者单位:湖南汉寿县月明潭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淳

猜你喜欢

民国对联历史
母鸡
巧出对联
贴对联
新历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解缙二改对联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