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社区平台培养实践能力

2009-09-18

职业·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社工志愿者我院

陈 超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凸显其实践性取向,因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社区发展的特点,探索如何利用社区这一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更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其中,笔者认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最为重要,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

在国外,职业教育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综观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美国和加拿大推行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等)可以发现,这些教育模式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能依靠课堂的灌输来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活动来培养,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因此,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使“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值得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取向

社会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它是一个以协助个人、家庭、团体或社会发挥潜能、调整关系,解决或预防各种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专业,非常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最初起源时,它的先驱特雷萨修女用的就不是理论,而是自己的双手,营造出一个爱的世界;在它发展早期,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在济贫、扶危、解困和救难方面的志愿者,从一开始它便是一种公益性的实践活动;而今天,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范围推行,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其实践性取向更为显著。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在一线从事专业化助人服务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具有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具备人际沟通与处理技巧、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等多种方法的运用)、以及项目策划与运作等能力。而上述能力只有在介入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社工专业教育强调“在服务中学”的理念,要求“知、行、信”的统一,即学生只有经过助人服务的实践过程(行),才能内化社工价值理念(信),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知),积累实务经验,形成专业服务技能。

由此可见,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社工专业教育的必由途径,这就从专业教育方面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社区在社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当前许多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这是非常好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倘若仅仅关注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或实训室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将学生囿于校园之中,即便是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那也已经太迟了。社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保持与社会的接轨,保证学生经常性地与实际工作接触,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平台,使学生能担任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然而,由于社工专业在大陆起步较晚,目前专业的社工机构还非常少,即便是上海,也仍然非常稀缺。在这样背景下,笔者认为,可以拓宽视野,利用好社区这一宽广的平台,使其在社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在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的过程中,社区在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中只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只有少数“无单位人”才与社区打交道,然而今天随着政府、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社区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包括老人、儿童、妇女、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吸毒人员等等。社区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仅公共服务这一项就包括:社会救助、为老年人服务、就业再就业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以及社区矫治、社区禁毒等。

上述社区发展的特点,无疑为社工专业教育带来很好的契机。社区众多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社区诸多的公共服务领域,为我院开设的诸如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公共危机社会工作等方向性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操作训练场所,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各种专业方法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同时,针对不同性质的社区问题,学生可以选用个案工作介入,也可依据群体特征开展小组工作,或开展整个社区的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均可以得到训练。

另外,目前社区工作者的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不高,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工作专业的介入可以弥补专业性方面的欠缺,可以共同合作解决社区问题,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所以,社区这个平台,在社会工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四、如何利用社区这一平台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内实训室建设等多方面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同时,也注意到仅仅依靠“小课堂”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我院积极探索社区这一平台的利用和开发,从大一进校就加以引导,学期中、寒暑假、毕业实习也都将专业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目前的利用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社区服务项目的运作,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我院06级社工专业学生自去年起参与浦东新区人口计生社工项目的“蓓蕾关爱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单亲青少年构建社区支持网络),他们利用周末参与该计划的一系列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单亲青少年提供助学、青春健康教育、家庭治疗等服务。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迅速,从最初作为志愿者到现在独立承担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他们的工作表现也得到项目组的肯定,在今年第二届浦东社工节上,项目组派我院学生作为该计划的代表,在大会上面对专家学者和同行介绍发言,这样的锻炼机会是学校课堂难以提供的。

2.开展社区调研

在学期中,许多课程的实训项目就引导学生走进社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社区调研。如:《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等课程就要求学生实地调查所在社区,了解不同对象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课程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在寒暑假,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带着自身感兴趣的课题,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社区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情况”、“社区禁毒工作的开展情况”等等,走访社区居委会及居民,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调查方法,开展深入调研,了解社会,也为后期毕业论文的制作打下基础。

通过社区调研,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3.提供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服务是学生融入社区、为社区服务最便捷的形式,我院社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从大一进校就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将公益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我院社工专业学生现有两大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敬老与助残,并且还自动自发地形成大二学长带领大一新生的良好氛围。我院06级社工专业部分学生作为“乐耆”志愿者,长期为浦东新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小组服务,并结合志愿者服务收获的经验,带领07级社工学生在奉贤区庄行敬老院开展小组活动,得到好评;同时,还有学生作为“阳光之家”活动的志愿者,利用周末走访社区残疾青少年家庭,以个案的方法介入辅导。虽然刚开始难度很大,拒绝率很高,但学生并不放弃。团队成员经常交流经验,目前已与12个残疾青少年建立专业关系,正在运用专业方法进行辅导,其效果明显,学生颇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是我院社工专业教育利用社区资源较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其实,除了让学生“走出去”,我院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社区资源“引进来”,例如:让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向学生讲授“社区项目的开发与运作”;将学生生活园区作为“社区”来建设,设立“学生居民委员会”、“寝室楼社工站”等,请社区工作者指导建设思路等等……相信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模式,将成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如何构建这一模式,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作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社工志愿者我院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是小小志愿者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