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与情感教学

2009-09-18王振海

职业·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造性人格

王振海

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强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及创造性人格。情感在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和创新性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必须注重构建情感教学目标体系,研究运用情感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必然选择

创新教育在目标上追求对学生优秀情感特质的培养,在实践中注重师生创造性地教和学。因此,情感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必然选择。

1.情感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良好的情绪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心理基础,为教育创新活动提供了心理空间;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可促使学生探求真理、发展个性、完善自我;专注的情绪是靈感产生的源泉。

2.情感是创造性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创造性人格形成于对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参与中,充分的情感投入是创造性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3.积极的情感是创新性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性人格不仅表现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的情感也是其重要特质。乐观的情感、丰富的审美、富有激情和社会责任感等,构成了创新性人格典型的情感特征。

总之,情感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情感在创新教育中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教学已引起普遍关注。

二、情感缺失教学的不良后果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教育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多侧重于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这虽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却忽略了个性发展的另一方面——情感、道德与审美。教育设计上的不和谐不仅造成了教学本身的机械化与低效率,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不完整性,其后果是严重的:

1.缺乏创造性

长期处于情感缺失的教学环境中,面对真理、真知,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无形中减弱了认识事物的好奇心,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潜能。

2.不善调适感情

在情感缺失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情感指导与训练,表现出:不懂得积极情感的自我激发;不知道怎样有效地缓解压力、消除焦虑;情绪原始发泄,不善于升华;人际交往中极易发生矛盾,缺乏充分的自制。

3.学习、生活适应性差

情感缺失的教学单向关注认知的发展,其结果是,学生或易于冲动,或感情麻木、冷酷、孤僻。当超过特定的心理极限时,这种不协调便会影响心理健康,产生厌学、偏执、焦虑等病态心理,影响学习和生活。

4.迷失发展方向

情感缺失的教学把学生训练成了学习的工具、考试的机器,只重分数、成绩,而无个人爱好。这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总体发展目标的丧失导致了学生人格的不完善,最终丧失主体性与创造性。

可见,当教育教学放弃追求整体目标而片面追求单方面目标时,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情感缺失的教学造成的种种病态,从反面印证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三、加强情感教学,促进教育创新

有效地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常用的情感教学策略有:

1.教师的积极期待

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的积极期待作为一种心理能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探求、创造。

2.理性活动情感化

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一方面,要积极创设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道德心理氛围,营造对话式、互动式教学的情感基础。另一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智感;教师以新颖的方式呈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恰设目标,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促学生产生成就感。理智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内部动力,支持着学生探求真知的热情。

3.教学活动审美化

从审美角度设计教学,易于产生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享受学习创造的乐趣。教师应充分发掘教学之美,使学生的认知在审美中完善,情感在创造中升华。

4.教学设计个性化

个别化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选择等方面因“学”设“教”,使学生尽力探求,获取发展。个别化教学设计不仅是利于认知的,也是富有情感的,它易于使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激励,体验智慧的力量,感受胜利的自豪和欢悦。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造性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