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尺铜壶搅热茶艺江湖

2009-09-18高富华

龙门阵 2009年6期
关键词:蒙顶山铜壶茶艺

高富华

40多年前,他被下放到蒙顶山当知青,从都市郎变成种茶人;如今,他把蒙顶山派茶艺发扬光大,从乡村杂耍到都市新宠,甚至还漂洋过海下南洋、到东瀛…

初涉蒙顶山茶文化

阳春三月,四川省名山县的蒙顶山上茶树吐绿,茶香扑鼻。蒙顶山的天盖寺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艺表演让人大饱眼福:一把嘴长六尺多的长嘴壶在“茶博士”手中玩得溜转,斟茶倒水滴水不漏……这就是传说中的蒙顶山派“龙行天下”茶艺。

如今,蒙顶山派“龙行天下”茶艺重放光彩,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被称为“蒙顶山茶文化守望者”的成先勤。

成先勤是1963年第一批从成都下放到蒙顶山的知青,因为种茶生活十分艰苦,曾经当过“逃兵”。然而,再回到蒙顶山,他与茶结了缘,从种茶、制茶、卖茶,到茶文化、茶旅游的开发,一路走来,蒙顶山绿茶让成先勤品出了人生百味。

“蒙顶仙山石芽茶,九头狮子闹莲花。谁人葬得真龙地,世代皆为帝王家。”短短四句话,是成先勤最早接触到的蒙顶山茶文化。

起初,成先勤并不相信这座荒山上有什么宝藏。在山上待久了,听到的和读到的相关传说、资料多了,他对蒙顶山茶文化悠久的历史慢慢有所了解。改革开放初期,旅游热还没有兴盛起来,但已有不少人常到蒙顶山探寻茶踪,张爱萍、谭启龙、杨汝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化界名流都曾来到蒙顶山寻古访幽。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机构,接待工作大多由曾任蒙顶山茶场生产科科长、茶场副场长的成先勤负责,他总是先向游人们介绍蒙顶山茶的由来: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53年前后),“茶祖”吴理真就在蒙顶山上种下了7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先河,蒙顶山成了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蒙顶山年年为皇家进贡茶叶,绵延了1000多年,创造了中国贡茶史上的奇迹。

为了在接待领导和来访者时不至于出丑,成先勤到处搜集与茶文化有关的文献,一有空就钻研。后来他竟无师自通地撰写了一本《蒙顶山导游词》,还与他人一起合编了一些介绍蒙顶山茶的书籍。

“品字有三口,第一口润肺,第二口润喉,第三口润胃。茶有三味,头道茶甘,二道茶苦,三道茶绵。喝茶品茗,就是要品出茶的茶外之味。人生也如三道茶,头道茶如稚童,少年不知愁滋味;二道如青春,壮志未酬雄心勃勃;三道如中年,宽厚豁达雄心犹存……”成先勤亦庄亦谐的解说,既让游客对蒙顶山和蒙顶茶有了新的认识,也将游客的笑声留在了蒙顶山上。

随着蜀地旅游热的兴起,蒙顶山也成了旅游胜地,远近游客纷至沓来。一次,成先勤在蒙顶山上邂逅了一位酒厂老总,起先他俩一个是游客一个是导游,后来一个论酒一个谈茶,可谓“三句话不离本行”。说酒谈茶争论了半天,仍是各执一词,不分输赢。情急之下,成先勤说:“喝酒的是酒鬼,品茶的是茶仙;请客送酒是行贿,待客赠茶是高雅;饮酒伤肝,喝茶健身;送你烟酒,送你一把自杀刀;赠你香茶,祝你活到九十九……”

一席话,让对方连连打躬作揖:“老成,我算服了你。二两酒不要也罢,且跟你喝一杯蒙顶茶去。”

经过几年对茶文化的潜心研究,成先勤对蒙顶山茶的前世今生已成竹在胸,俨然一位“蒙顶山茶文化专家”。

偶拾失传茶艺

随着蒙顶山的声名鹊起,名山县政府对蒙顶山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蒙山茶场不再“兼营”旅游,成先勤便跑到成都推销蒙顶茶。

在成都市九眼桥附近,成先勤开了家蒙顶山茶庄。用茶文化开路,“引导”茶馆消费潮流,蒙顶山茶庄日进斗金,成先勤也发了家致了富。

然而好景不长,2000年前后,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蒙顶山茶庄的“泡沫经济”浮出水面,蒙顶茶畅销背后,茶庄欠债越来越多。茶庄资金链断裂,成先勤破产了,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那些日子,成先勤痛彻肺腑、万念俱灰。一天,他独自到成都望江公园喝茶解闷。恍惚中,一名手持三尺铜壶的“茶博士”从他旁边走过。晚上回到茶庄,似曾相识的铜壶依然在成先勤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躺在床上睡不着,他干脆爬起来看书,书中一行毫不起眼的字跳了出来:“禅惠法师龙行茶艺。”他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我似曾相识,原来是这样。”蒙顶山的长嘴铜壶茶艺堪称一绝。据说,当年禅惠法师在蒙顶山结庐修行、潜心著述。一日,他见蒙顶山武僧手持长剑练武,兴之所至,顺手抓过一把铜壶跟着舞起来。舞着舞着,他突发奇想:何不将铜壶嘴加长,演练成茶艺?于是,他首创了蒙顶山派“龙行天下”茶艺。后来,长嘴铜壶茶艺从蒙顶山寺庙流入民间。由于茶艺表演者不但要有武术基础,还要经过专门训练,一般人难以练成。久而久之,茶艺失传了,长嘴壶却流传下来,成为“茶博士”的掺茶工具。

成先勤根据古籍记载,整理出了一套简单的茶艺招式,但他需要有人来印证这套古已有之的茶艺是否可以表演。当时他年龄比较大了,手脚不灵活,翻转腾挪自然不行。

一天,他正在寻觅表演人选时,那位在望江公园掺茶的“茶博士”又走进了他的视线,此人居然是成先勤儿子的朋友,叫何正鸿。成先勤找到何正鸿,请他跟自己一起演练长嘴铜壶茶艺。

何正鸿只会掺茶,“耍”长嘴铜壶,并不会什么茶艺。他告诉成先勤,茶馆里用长嘴壶掺茶,其实是为了方便“茶博士”远距离为茶客续水。

“我有一套茶艺,是表演性质的。你愿不愿意学?”成先勤试探何正鸿。技多不压人,何正鸿毫不犹豫,立即拜成先勤为师。

从此,在成都望江公园的一个角落,成先勤和何正鸿每天都手持三尺铜茶壶,在那里比划、演练。

蒙顶山茶艺放光彩

2000年9月,成先勤毅然放弃了收不回来的几十万元欠款,从成都回到蒙顶山。此时,蒙顶山作为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旅游开始滑坡。

国庆节刚过,成先勤的蒙山茶艺馆在秋风中亮出了自己的旗帜:“开茶馆,垒起三星灶,铜壶煮三江,摆的是茶龙门阵;茶艺馆,舞起三尺壶,剑挑天下客,耍的是茶技茶艺。”

“老成,你就认命了吧。蒙顶山旅游红火的时候,你跑到成都卖茶叶。现在走下坡路了,你跑回来搞旅游,怕是走错路了。蒙山茶场就要改制了,你赶快回去领你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也不至于饿死。”朋友见成先勤已是60来岁的人了,当过场长、老板,如今“沦落”到玩铜壶的地步,都替他惋惜。

成先勤一笑了之。他知道,蒙顶山作为茶文化故里,要重振雄风,要走向世界,需要独辟蹊径,最好的就是手中的这把三尺铜壶。

成先勤讲茶文化课,何正鸿教学员演练三尺铜壶,连蒙顶山风景管理处的职工也跟着练了起来。2001年底,时任雅安市副市长的孙前到蒙顶山检查工作,被蒙顶山风景管理处职工表演的茶艺吸引住了。名山县旅游局局长马昭云告诉他:“这是蒙顶山失传已久的茶艺。”孙前指示市、县旅游局要花大力气,把这一茶艺发扬光大,真正让蒙顶山派茶艺“龙行天下”。随后,孙前副市长还亲自参与整理发掘,创造出更多的茶艺招式,命名为蒙顶山派“龙行十八式”、“中国禅茶”茶艺,并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

蒙顶山派茶艺横空出世,立即震惊世人。2002年4月,蒙顶山派茶艺表演人员随雅安市政府代表团首次出川,到南京表演,一炮打响。随着国内外媒体的大量报道,把蒙顶山派茶艺“龙行十八式”推向了海内外。不久,何正鸿应邀到新加坡巡回表演,蒙顶山茶艺跨出了国门。成先勤也舒了一口气。

成都女孩李莉慕名跑到蒙顶山,执意要跟成先勤学茶艺。她开始接受正规训练,五六斤重的长嘴铜茶壶,每天要上下左右翻转几千次,稍不小心,尖尖的壶嘴就把她的腰眼戳出了血。一天累下来,趴在床上不能动弹。

成先勤为此专门整理出一套名为“凤舞十八式”的女子茶艺表演招式。经过两年多的训练,李莉终于掌握了这套女子碎步茶艺的全部招式,把女子柔韧的身姿和优美的舞台动作糅入茶艺之中。从此,在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茶艺表演中,又有了李莉的身影,引来众多媒体的报道,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茶艺界纷纷请她到国外表演。

再后来,由李莉领衔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女子茶艺表演队。她们每到一个地方,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观众。她们还组成“山花队”到成都挑战有“茶艺双骄”之称的孪生兄弟廖大双和廖小双。李莉和成先勤的儿子成波创立了一套“龙凤合璧”男女双人茶艺表演,将男子的刚健有力与女子的柔顺娇美巧妙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尽得风流。

如今,蒙顶山派茶艺已走出蒙顶山,走出四川,为世界所熟知。为了使优美的蒙顶山派茶艺更加发扬光大,成先勤又与四川省贸易学校合作,决定在四川省贸易学校开设茶艺专业,使之成为西南茶艺茶技培训中心。

我们期待着成先勤和他的蒙顶山派茶艺再创辉煌。

(压题图:成先勤的弟子们正在演练蒙顶山派茶艺)

(责编 王容)

猜你喜欢

蒙顶山铜壶茶艺
高铁穿过蒙顶山
蒙顶山乡愁
蒙顶山一梦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茶艺
蒙顶山茶经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