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2009-09-17崔海英栗蕊蕊王淑仙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7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入党

崔海英 栗蕊蕊 王淑仙

一、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2008年10月至12月,我们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党员和预备党员为抽样样本,就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考察机制。1、入党动机:理想性与功利性并存。入党动机的考察是党员考察机制的重要部分。调查中,“对于这样一种观点:入党是一种殊荣,是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以往较好表现的奖励”,持“赞同”和“比较赞同”态度的比例分别为39.4%和32.3%,两者累计达到71.7%。关于入党动机的考察,调查显示,学生党员本人对他人的入党动机的评价按选率高低依次为:入党光荣(65.3%)、找工作有帮助(46.9%)、信仰共产主义(32.1%)、父母长辈的期望(25.6%)、入党从政(22.2%)、周围入党的同学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13.4%)、其他(6.8%)。总体上看,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纯正的,主导思想是积极向上的,这代表着大学生中的主流。但是,较大比例的学生入党动机的评价停留在“正面评价的标志”、“找工作有帮助”等方面,这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更多地追求实现个人的价值,讲求“务实的”个性发展。大学生不愿意入党的原因,按照比例高低依次为:是否入党对自身发展没太大影响(47.0%)、入党会影响出国(37.5%)、反感理论学习(36.6%)、希望自由、无束缚(34.4%)、身边党员并未体现先进性(26.2%)、发展党员制度有欠公平(17.7%)、党员要求太高,自己做不到(15.5%)、其他(7.0%)。“是否入党对自身发展没太大影响”成为大学生不愿意入党的首要原因。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这主要源于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越来越受到青睐,这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一面是激励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入党,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手段,为入党而入党。在他们眼里,获取一张“党票”,无异于考取一张计算机或外语的等级证。2、思想实际:务实的利他主义。仅就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来看,“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帮助别人”(69.7%)占学生思想中的主流。其次依次是:为了他人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19.5%)、“如果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可以帮助别人”(8.5%)、“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2.3%)。

(二)学习机制。1、组织生活的期望频率略高于实际频率。比较研究发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际频率和学生对组织生活的期望频率存在差距,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期望频率略高于实际频率。调查显示,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频率分布如下:一个月一次以上(39.8%)、两个月一次(35.0%)、三个月一次(12.0%)、超过三个月一次(13.2%)。而学生期望的组织生活频率,集中在一个月一次(41.9%)和两个月一次(38.0%)。2、组织生活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形式呆板。关于经常开展的组织生活的形式,比较集中的依次是:报告讲座(57.7%)、外出参观(41.4%)、讨论辩论(34.1%)、读报纸、念文件(33.2%)。学生党员希望过的组织生活形式依次为:外出参观(60.2%)、挂职锻炼(43.0%)、观看电影(39.5%)、志愿服务(35.6%)、社会调查(32.0%)、报告讲座(31.2%)。组织生活的问题,最突出的在于“形式呆板、乏味”(75.1%)。其次为“脱离工作或生活实际”(40.2%)、“内容肤浅、枯燥”(31.7%)、“不能按期开展”(22.9%)。

(三)激励机制。1、支部缺乏固定的激励机制。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党支部缺乏对学生党员的评价、激励机制。80.0%的调查对象表示开展争先创优和表彰活动“有必要”。事实上,仅有32.5%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的党支部定期举行争先创优活动,对模范作用发挥得比较突出的党员予以表彰”的活动,40.1%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的学院定期开展过评选优秀学生党员的活动。2、激励方式倾向于“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在激励方式的选择方面,大部分调查对象倾向于对学生党员进行“荣誉激励”(43.2%)和情感激励(41.6%)。有13%的调查对象选择“物质激励”。

(四)约束机制。1、党支部工作制度化程度不够。调查显示,仅有52.4%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的党支部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党员教育与管理、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严格规定”,17%表示“没有”,30.6%表示“不清楚”。2、学生测评应涵盖多方面。对学生党员进行测评方面,应该是全方位、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应涵盖思想状况(85.0%)、群众基础(81.3%)、工作情况(78.8%)、学习情况(75.1%)、生活情况(73.9%)、其他(4.5%)。

(五)保障机制。党组织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缺陷。仅有35.4%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支部“制度健全,也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大部分的学生支部没有健全的制度或者制度流于形式。当问及支部活动经费时,37.1%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专门的党员活动经费”,12%表示“没有”。

二、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并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完善考察机制,注重思想入党。在吸收新党员时,“考察”这一关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纯洁性。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坚持标准,避免忽视培养教育与标准而盲目发展的现象,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要坚决杜绝“唯成绩论”和“唯工作论”两种倾向。在对发展对象考察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把思想入党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核心是帮助他们真正实现“思想上入党”。

(二)强化学习机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教育、学习是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但是,组织生活不规律、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对党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要完善学习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实际,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制度,形成学习向上的良好风气;要充实学习内容,党员学习的内容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时事政策等,也包括国际国内的热点透视、舆情分析,还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思想困惑等;要丰富学习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支部组织生活更具吸引力、更富成效性的重要保证。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党支部活力。大部分的学生党支部缺乏明确具体、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部活力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发挥。要形成固定的激励制度,在学生党支部日常工作中,以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为参照标准,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把党员先进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上;要丰富激励方式,激励方式倾向于“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为主,兼有物质激励,以此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要将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核、评奖评优挂钩。对优秀的学生党员授予荣誉称号,并及时在全校广为宣传,这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党员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学生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党员,必须严肃处置,或要求其整改、或延长其预备期、或予以党内警告处分,以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形成约束机制,促进党员自我管理。党员行为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采取强制的手段防止学生党员消极行为的发生。高校学生党员行为约束制度主要包括: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学生党支部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学生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以此来检查和评估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明确考评指标,要从思想状况、群众基础、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评价;严格考评程序,要深入学生和教师,征求他们对考核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的修正,确保监督考评机制更加科学、合情、合理;及时反馈考评结果,要以多种途径分阶段及时公布考核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反馈与整改,从制度上保证对党员的约束。

(五)建立保障机制,推动支部管理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在组织、经费等方面得到保障。党支部要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得成员有章可循,同时也对成员形成有形或无形的约束力。同时,上级党组织要对基层学生党支部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以推动学生党支部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入党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重温入党誓词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