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政府不花钱反能赚钱
2009-09-17王吉平
王吉平
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资金是个问题。在天津市委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工委书记沈东海看来,这是个赚钱的行当,不靠政府投钱,要为政府赚钱。
但一切要从好规划开始。
“好规划能点土成金”,沈东海书记说,就单体项目而言,高质量的规划设计能使一条“红线”值万金;就整个城市而言,高水平的规划布局能使天津这座现代化城市整体增值。
今年上半年,天津完成了119个重点规划项目的编制。截至目前,天津近30个重点规划成果已经转化实施。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是一个投资30亿元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中,先后进行了6次规划许可变更,每次变更都涉及重大资金调整。若停工一天,损失就多达上百万元。
沈东海说,规划的龙头作用集中体现在“规划就是生产力”上。高起点的规划,已经优化盘活了城市资源,提升了城市形象和载体功能,为吸引更多的城市建设资金提供了有力支撑。
那么,天津市城市建设又是如何去融资的呢?
城建的三创新
开发模式创新。对公益性项目建设,建立了项目资金自平衡模式,即用项目区域范围内土地整理后的增值收益,平衡该项目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资金。这种模式不仅不用政府直接投资,还能为政府赚钱;不仅能满足项目自身的资金需求,还能带动周边土地梯次增值;不仅能为当前建设融资金,还能滚动开发为今后发展留财富。目前,已经在于家堡、海河教育园区、西站枢纽工程、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天津大道等项目建设中实际运用,预计可平衡资金850多亿元。
融资模式创新。在融资品种上,第一次成功发行城建企业债券,实现融资12亿元;第一次引进全国社保基金20亿元,实现了债权转股权;第一次引入中国人寿债权投资100亿元,规模为全国之最;第一次以政府采购收益模式,发行企业债60亿元。在吸引投资上,通过利用资本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盘活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多条渠道,两年多直接融资超过1400亿元。在操作方式上,用时间换空间,打建设与投入的时间差、空间差,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用零散的钱集中办大事。
建设模式创新。打破建设、招商、融资互不相通、各自为战的惯例,从规划开始,就把项目和市场需求对接;从设计入手,就把项目与商业策划统筹;从建设启动,就把项目和市场运作融合。正在建设的天津津湾广场为天津市标志性建筑群之一,是拉动天津服务业增长的重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天津第一座24小时不夜城。该项目把设计、施工、招商、演艺融为一体,做到项目设计和商业功能定位同步,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项目竣工与经营开业同步。
健全“ 三道防火墙”
天津构建以优质城市资产和资本为融资载体,以城投集团为操作平台,以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为经营模式的投融资新体制。通过城建资产注入和土地增值收益返还两种形式,发挥投少引多、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
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不能为投融资主体作融资担保,防止债务危机;投融资主体之间不能相互担保,避免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透明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
据介绍,天津用大项目保增长、用好项目带增长、用新项目促增长,全力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天津GDP以16.2%的增幅领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