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基:打造人间珍品
2009-09-16石依胡琦程晨
石 依 胡 琦 程 晨
一年四季,在膳食中有粥,不仅可以调剂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一碗看似平凡又简单的粥,却真是妙不可言,因为它既有饭的饱腹之功,有菜的美味爽口,也不乏汤的营养开胃。一碗不起眼的粥,萧楚基先生在香港却做到了25家分店;由一碗小小的粥为出发点,萧楚基先生打造出150多种风格各异的食物;一碗小小的传统的粥,因为被加注了创新的因子,而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一碗小小的粥,因为专业的连锁式管理方法,而造就了萧楚基先生全港“粥业第一人”的称号。
创造奇迹的感觉
起程
选择有时候真的很重要,绚丽多姿的人生是从每一个十字路口开始蜕变的!
1992年以前,那时的萧楚基先生还在仲量联行负责物业管理工作,也正是这份管理性质的工作,让萧楚基先生取得了管理方面的真经,为以后在“海皇粥店”的管理增添了厚重的筹码。
有时候,机遇确实会从天而降。萧楚基先生在仲量联行工作期间,与之后的好拍档——蔡汪浩先生成为了挚友,而蔡汪浩先生的家族所经营的便是传统粥的行业,他看重萧楚基先生在管理方面的才能,诚意与萧楚基在粥这方面发展,两人惺惺相惜,从此改变了萧楚基先生的人生轨迹。“机会总是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而最好的准备就是大脑的充实,人脉的积累。”萧楚基先生说。1992年,萧楚基先生和好友蔡汪浩先生一起创办了“海皇粥店”。从此便踏上了“粥”的征程。
在路上
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周书》已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时至今日,真可谓源远而流长。粥是再传统不过的食物了,而煮粥的方法也极其传统。萧楚基先生介绍道:“粥的熬制大都是在晚上,需要一个人在锅旁不停地搅拌,如果停止搅拌,米会下沉,粥会焦,会糊,粥也无所谓粥了。”由此看来,人工,是煮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省去夜间煮粥的人工程序?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煮粥模式?如何改变因人工缺失而产生的被动局面?萧楚基先生朝着这个梦想而日思夜想。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靠着这种信念,萧楚基先生发明了一种煲,此煲的神奇之处在于熬两边,“这样就可以不用搅拌,即使米下沉,因为底下没有火,也就不会存在烧焦的情况。”萧楚基先生说,“而利用原油材料来发热,既先进,又安全。”萧楚基先生真的很聪明,很成功,他做到了别人不敢做、不愿做、做不到的事!创新成功后的萧楚基先生并没有停下脚步去享受这份喜悦,追求,不曾停歇。
煮粥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将煮好的粥更好地运送到顾客手上,又是一个新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服务员将一碗碗的粥小心翼翼地端出去给客人,很危险,有时候也不够卫生。我一定要想出一套好的运输方法,改变这种传统形式!”萧楚基先生暗下决心。因为有了恒定的目标,萧楚基先生朝着这个目标开始了行动。
“管道输粥。”一个大胆而创新的创意从萧楚基的脑海里蹦了出来,此创举让“海皇粥店”成为了所有粥店中最独特、最卫生、最安全的输粥方式。不仅如此,在全港整个科技行业中,萧楚基先生设计的输粥管道脱颖而出。1999年,凭藉煲粥的粥塔和这个输粥系统,萧楚基先生将全港所有行业都参与竞争的“全港创意大奖”收入囊中,可喜可贺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当一个人充满自信地朝着他的梦想前进,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发挥最大的智慧与潜能去将想象变为现实的时候,这个人更能引起他人的敬佩,萧楚基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喜欢创造奇迹的那种感觉。这也是他不断创新,在传统行业突破传统的动力,现代化的领域里,萧楚基先生一直在路上。
继续前行
从1992年创办至今,海皇粥店已经走过了18年,萧楚基先生以专注本业为先,而小小的一碗粥,海皇粥店可以变出不同的口味,不同的花样,米水融合,细腻如一。一条“品质监控,油器食品45分钟卖不出便扔掉,粥两小时内卖不出就倒掉,以保持产品新鲜”的原则如泰山一般,稳稳地立在萧楚基先生的心中,十八年以来,未曾动摇过。海皇粥店所推行的“员工带口罩,只要和食品有接触的员工必须带上手套”的政策又一次成为了行业内之最先,赢得了顾客的大加赞赏。因为这种理念,在2003年,由“非典”所引发的对餐饮业的强大的冲击力,却对海皇粥店影响甚微;因为这种理念,萧楚基先生的海皇粥店每年保持着4至5家分店的增长比率,稳步发展,至今只在香港,分店就多达25家;因为这种理念,萧楚基先生有信心向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进军;因为这种理念,一碗小小的粥,萧楚基先生卖出了上亿元的资产。
现代化的管理
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在海皇粥店里,萧楚基先生和拍档蔡汪浩先生所遵循的一条原则“分工合作,互勉共励”贯穿始终。而海皇粥店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明星品牌,与他们的管理模式密不可分。萧楚基先生说:“过去,是从土地里找财富的时代。现在,是从人的大脑里找财富的时代。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就是从人的大脑里衍生出来的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
“与人相处、合作,大家分工要明确。”萧楚基先生说,他负责财务、营销及采购,蔡汪浩先生负责工场、人事及培训,互相之间交换意见,但从不越权,以视对彼此的尊重。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目标上,萧楚基先生和蔡汪浩先生都保持着一致,“因为,公司的发展,才是大道理。”萧楚基先生说。
1998年,海皇粥店引进一个名为“五常法”的品质环境管理系统,即:常清洁、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自律。凭着“五常法”的灵活运用,海皇粥店成为全港首间以专业管理方法营运的连锁式粥店。
“奖惩分明”是萧楚基先生管理中的另一大精髓。“每个人,只有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进步,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萧楚基先生在员工的工作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上,下足了功夫。海皇粥店的800多个员工,每年都会有几次接受培训的机会,除此之外,萧楚基先生给了员工们很大的一个平台,以一种公平公正的方式,给员工们提供提升的机会。因为,大家都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员工,而不是为了老板,所以,对于海皇粥店,员工们总有一种很亲切的家的归属感。“人,才是最大的市场。”萧楚基先生说,因为他知人、懂人,所以才能带领海皇粥店,朝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向来以卫生作为首要大事的萧楚基先生在清洁方面绝不含糊,每天晚上,萧楚基先生要求员工对运输粥的管道进行清洁,以确保每天的清洁、卫生。手套、口罩、帽子是海皇粥店员工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萧楚基先生这一系列的装备,既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也赢得了国际性的认证,“以卫生信誉进军大陆市场”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大陆,萧楚基先生采取的是承包工厂食堂以及积极发展自助快餐的形式开分店,他采用二十四小时无休止的营运模式,并组织外卖车队,备有保暖箱,以保持食物的新鲜。萧楚基先生尽善尽美的服务,所赋予消费者的是一种新的感觉。
就这样,萧楚基先生用现代化的机械、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加上现代化的管理,让企业在顺水中轻松自然地行舟,其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策略让人叹服不已。
送人一缕清风
因为一缕缕的春风,形成了一个春天;因为一簇簇的浪花,汇聚成了一片海洋;因为一枚枚的红叶,簇拥成整个
枫林;因为一朵朵的雪花,展现出一个银色的世界。海皇粥店执行董事——萧楚基先生,用一点点最真实的关爱,扶助着一个个弱势群体。
作为医疗辅助队长官联会副主席,为了对市民有更实在的帮助,萧楚基先生去学习注射;长期以来,他关注最多的是弱势社群,定期参与慈善活动,筹得善款,去帮助老人、残疾人、基层人;作为民政事务总署, 以及社会福利署属下的委员会成员。2005年,萧楚基先生荣获了M.H.勋章。
“投入更多一点,就能帮助多一点的人。”萧楚基先生说着,走上了参政议政的道路,2004年,他担任深圳市罗湖区的政协委员。常往返于香港和深圳之间的萧楚基先生见证着深圳的发展,他说:“全面的社会发展,除了经济的配套及硬件设施外,提升人民的素质其实更为重要,因为,人,才是文明最根本的因素。在经济、医疗、劳工等方面可以借鉴香港经验,提高市民规范化教育。可以在深圳推行香港的‘清洁香港运动,建设高水平社区。”中肯的建议一次次被萧楚基先生在会议上提出。对于祖国,对于香港,萧楚基先生除了信心外,更多的是一份最真切的爱心。
三年前,源于萧楚基先生在参政议政、关注民生方面的贡献与心得,《香港商报》向其约稿,时至今日,萧楚基先生已经成为了《香港商报》的特约撰稿人,每一期,都会有萧楚基先生的作品展现,不管工作多忙,萧楚基先生从来不曾落下。这俨然已经成为了萧楚基先生的习惯。“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态度。”萧楚基先生说。
一个人的成功,所包含的是事业外的更多的对社会的关注,除去世人的惊叹,萧楚基先生赢来更多的是钦佩与赞赏。
【人物简介】
萧楚基先生,海皇粥店执行董事,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委员,兼任民政事务总署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谘询委员会委员、社会福利署推广义务工作推广召集人、惩教署社区参与助更生委员会委员、香港潮州商会会董、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主席、医疗辅助队长官联会副主席、九龙城区防火委员会(2009年—2010年)主席、仁爱堂田家炳小学校董、九龙乐善堂常务总理、九龙城区少年警讯名誉会长等社会公职,历任仁爱堂第二十五届董事局主席,并荣获M.H.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