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海外买矿模式审视
2009-09-16刘晓忠
刘晓忠
今年以来武钢扮演了一个海外买矿急先锋的角色,以期实现资源掌控。然而这一模式可能是柄双刃剑。要从根本上解决铁矿石资源的瓶颈问题,需要改革中国钢企内部的种种弊端。
近年来,随着中国钢企规模和产能的急剧扩张,国内铁矿资源在规模和铁矿石品位上都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铁矿石资源的海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除1月份为56%外,其余均在75%以上),资源瓶颈成了横亘在中国钢企面前最为急迫、突出的挑战。为舒缓乃至突破资源瓶颈,海外买矿在中国钢企间风生水起,竞相斗艳。后进者速,武钢集团2009年海外买矿走得很是急促。
然而,武钢等企业海外寻矿之旅传递出来的信息多少有些五味杂陈。相较寻矿孰成孰败,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中国钢企的这种海外寻矿模式能否承载中国钢铁业气势磅礴之梦想和追求?
武钢海外寻矿:小步快走的先锋
武钢的海外购矿步伐相对较晚,目前其铁矿石需求的80%左右需进口。武钢海外寻矿始于2004年,武钢等获得西澳州津布巴铁矿40%的股权,并拥有购买1200万吨铁矿石的权利,武钢持有其10%的权益。之后,武钢几乎没有再涉足海外矿企。
然而,进入今年以来,武钢参股了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多家矿企,显示出厚积薄发之势,被誉为“标杆”、“棋手”。
5月5日,武钢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WPG签署了框架协议。WPG拟向武钢定向增发15%的股份,金额为300万澳元,投资后武钢将成为WPG的第二大股东。
6月9日,加拿大ConSolldatedThompson铁矿公司(CLM)宣布,武钢投资CLM2.4亿美元,认购CLM19.9%的股权,获得一个董事席位;武钢将与CLM成立一个合伙企业,武钢占股25%。该交易7月22日完成。
6月24日,巴西铁矿石供应商MMX公告,武钢将出资2.8亿美元收购MMX新发普通股9.09%的股份,以及MMX子公司Sudeste23%的股份。
7月20日,武钢与澳大利亚CXM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南澳铁矿项目的协议。CXM将向武钢定向增发15%的股份,武钢成为CXM的第二大股东,并拥有一名董事席位;武钢支付2.16亿澳元,获得合作矿区60%的权益,共同实施CXM合作矿区特定矿区的勘探、开发和建设等。
综观武钢的参股海外矿企,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武钢几乎都获得了参与管理的权利;其二,武钢几乎清一色地与所八股矿企成立合资企业。直接参与开发或勘探矿产资源;其三,所涉铁矿石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这使得购并不引人注目,减少了购并难度。
显然,武钢这种走出去,不仅可以获得海外管理矿企的经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钢铁矿石资源的稳定供应,可以在今后的铁矿石谈判中获得一定的缓冲机会,有利于对冲掉部分损失。毋庸置疑,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值得中国其他企业借鉴。
模式反思:机遇与风险如何平衡
武钢的管理层认为,相对于鞍钢等自有矿山资源占比较多,武钢必须寻求稳定的海外矿产资源;而相对宝钢等,武钢本身具有经营管理矿山的经验。显然,武钢购并海外矿企符合其比较优势。然而,武钢海外并购的模式可能是一柄双刃剑。
首先,海外入股矿企是成本不菲、带有多重风险的获取资源模式。其一,需要厘清的是投资海外矿企所获得的是矿企的股权,并非该矿企所拥有的矿产储备资源。武钢承担的风险不仅包括铁矿石价格风险,而且包括该海外矿企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其二,购并能否获得利润,取决于所并购的矿企控制铁矿石的勘探成本、开采成本和矿企的运营成本的能力与水平。同时,还需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
其次,武钢的海外矿业管理经验也考验着购并的成败。并购客观上打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条,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然而,在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的今天。这种上下游通吃的思路是否是最集约化的运行模式?海外并购能否有效打通上下游间的联动环节,更多地需要拥有铁矿石企业的管理经验,具有国际专业化水平的铁矿石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否则,贸然的海外购并将出现上下游互通而不经济、不集约之不虞。毕竟,当前国际铁矿石企业已形成了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国际铁矿石市场为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三大矿业巨头所垄断。
显然,若中国钢企把海外购并矿企理解为单一地缓解和改善资源瓶颈压力,那么这种模式将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可能事与愿违。
突破资源瓶颈:攘外更需安内
自中国钢企参与每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以来,几乎都难尽如人意。今年中钢协取代宝钢主导铁矿石谈判以来,虽然中钢协强硬的谈判态度值得称道,也赢得了掌声,然而当前这种近似于非合作博弈的谈判给中国钢铁业的打击实际上是沉重的。耍真正有效改善中国钢企面临的瓶颈压力,在争取铁矿石谈判中话语权的同时。更需要改革中国钢企内部的种种弊端。
首先,通过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改变当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和粗放式发展的局面。产能过剩和粗放式经营,不仅带来了中国巨大的铁矿石进口需求,而且导致了铁矿石的低效使用和面对铁矿石涨价能力的脆弱性。通过加强市场竞争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本身就是增强中国钢企铁矿石谈判能力的最有力武器。
其次,给予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企业贸易自主权。由于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久拖未决,其中具有铁矿石贸易权的企业不协调地进口铁矿石是个原因,这也引发了中钢协提出要求收紧铁矿石贸易权、提倡中国进口铁矿石统一价格的应对之策。需要指出的是,恰恰是中国过去这种审批式的铁矿石贸易权,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倒卖现象——他们通过倒卖手中进口的长协价铁矿石而获取利差,从而加剧了铁矿石贸易市场的混乱局面。
事实上,具备一定规模的钢铁企业都可以获得铁矿石贸易自主权。更有利于使铁矿石进口贸易出清。避免倒卖现象干扰铁矿石进口秩序。当然。向具备一定规模的钢企放开铁矿石贸易权,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避免盲目的铁矿石进口问题。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许多钢企为降低进口成本,将逐渐把铁矿石采购环节外包出去。
再次,中方应该积极地联合铁矿石买方和铁矿石巨头,讨论建立以现货市场为基础、期货市场为导向的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并在制定新的定价机制中尽量争取相对公平、有利的方案。如当前铁矿石巨头与中方讨论指数化的新定价机制,这应该说是改变当前铁矿石呆板谈判机制的一个信号。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接受这种指数化的定价机制,但可以共同协商新的定价机制,以使各方从成本高昂、非市场化的谈判中走出来。
同时,中国现在需要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开发铁矿石交易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利用自身在铁矿石需求方面的优势,从市场中获得铁矿石定价方面的有利地位。中钢协等认为。抛弃当前的铁矿石谈判框架。通过构建铁矿石期货或指数价等方式,很容易导致三大巨头垄断铁矿石市场——这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既然中钢协旨在通过中国在铁矿石方面的采购优势争取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乃至定价权,那么我们为何就不能利用进口优势在铁矿石现货和期货市场进行反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