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研究
2009-09-16傅利平张出兰
傅利平 张出兰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相关理论,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技术能力;知识演化;消化吸收再创新
一、问题提出
我国提出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相比较,由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风险小、见效快,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能力等特点,因此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用。我国企业在通过技术引进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能力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高,出现了重引进、模仿而轻创新的现象,导致很多企业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技术追赶陷阱,这是与技术引进的初衷相悖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分析技术引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增强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企业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知识演化的结果,本文在二次创新理论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能力与知识演化相关理论展开研究。
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特点
二次创新是指企业以原始创新者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引进阶段、消化吸收阶段和创新阶段。
1,技术引进阶段。根据我国《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技术引进是指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科技合作等途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国外获得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所需的先进技术。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节约自主研发的费用,弥补企业研究开发力量的不足,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迅速拥有和掌握先进技术设备,形成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产方面的技术差距。
2,消化吸收阶段。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使引进的技术适应企业环境。使企业适应引进的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引进技术的潜力。企业消化吸收过程主要包括设备工艺重组和国产化两个阶段,设备工艺的重组主要是通过对引进技术设备或工艺相关环节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技术核心点,对于不适应当前生产环境的部分加以整合再造,使得引进的技术设备更加符合当前生产的需要。而国产化则是通过引进技术和原有技术结构的相互适应,在不失去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凭借国内已有的原材料和其他资源,将引进技术逐步过渡到自行生产阶段,使企业的产品和工艺设计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
3,再创新阶段。再创新阶段企业利用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提升的技术能力,结合内外部研发网络,建立了新的产品技术平台,实现创新。根据技术知识的来源,这种新的产品技术平台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平台和突破性创新平台。渐进性创新平台就是指新的技术平台知识源于引进的技术。突破性创新平台是指在突破引进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产品技术平台。
三、企业技术能力和知识的演化轨迹
1,企业技术能力演化轨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三个阶段是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外在表现形式。赵晓庆、许庆瑞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轨迹进行研究,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经历三个阶段,依次是仿制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仿制能力是根据现有成熟技术进行操作和维护生产设备所具有的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是在现有的技术平台和核心技术构架内,对原有设计进行创造性的模仿或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市场需要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通过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新产品的能力。
2,企业知识演化轨迹。从自主创新过程角度考察,企业自主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充分利用旧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调动企业各方面技术能力将新知识物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系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高效率生产的过程。因此研究技术能力上升的最基本的工具就是知识,
根据知识划分的标准,知识可以分为Know-what、Know-how、Know-why和Know-future四种。企业知识的演化就是这知识由Know-what到Know-future的上升过程。
同时企业知识的演化过程还突出表现为知识的创新,凡是能够转化为可以由组织所共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都可称为知识演化。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的SECI模型,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描述揭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演化的内在机理。
四、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
1,模型设计。
(1)前提假设。由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起点是技术引进。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企业技术引进一般以购买机器设备、购买专利、人才引进等为主要方式。为了便于分析,同时也符合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实情况,假设企业以机器设备等硬件技术的引进作为技术引进的起点,同时假设企业的技术引进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完成的,在引进硬件技术后还需要进行专利购买或人才引进等软件技术的引进。
(2)技术引进阶段。技术引进阶段,根据引进技术不同类型,把引进技术阶段分为技术引进1和技术引进2,以引进机器设备为主的硬件技术引进技术定义为技术引进1,以购买专利和人才引进为主引进的软件技术引进定义为技术引进2。
(3)消化吸收阶段。根据技术引进企业消化吸收对象的特点,把消化吸收分为二个阶段。分别是设备工艺重组阶段和国产化阶段。根据前提假设企业以机器设备引进为技术引进的出发点,所以消化吸收l对应机器设备的消化吸收即设备工艺重组阶段:消化吸收2对应国产化阶段。
(4)自主创新阶段。在自主创新阶段根据创新的自主程度也分为两部分。在企业技术没有摆脱引进技术的限制的时候属于创新1,如果企业摆脱了引进技术的束缚,自主建立全新的技术平台则属于创新2。
2,模型解释。
(1)技术引进过程。技术引进过程包括技术引进1和技术引进2,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角度分析是这一过程就是企业仿制能力阶段,从知识演化角度看是知识从Know-what到Know-how的过程。
技术引进l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的引进,机器设备的引进可以直接形成生产能力,快速提高企业技术能力。但是由于这一阶段仅仅处于引进的技术设备的使用,企业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引进的技术设备,所以这一阶段在企业技术能力演化轨迹上对应仿制能
力的形成。由于企业处于仿制能力阶段,企业技术能力水平还不高,为了实现消化吸收过程,企业还需要再次进行技术引进,也就是技术引进2软件技术的引进。技术引进2与消化吸收1过程重合。这是因为在前文关于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中认为,在仿制能力阶段不但包括设备的使用,还包括对技术平台的调整使之与环境相匹配。在技术引进l阶段,企业的工作重点在引进技术的使用,到了技术引进2阶段就需要软件技术引进来协助技术平台的调整工作。这种对引进技术调整的工作就是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中的设备重组过程。
从知识操作的过程分析,在技术引进1过程,企业机器设备引进属于企业外部显性知识进入企业内部形成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员工在工作中通过程序化学习,即干中学的方式获得引进技术的隐形知识,实现了外部显性知识被企业内员工的吸收,是SECI模型的知识内化过程。从知识演化的角度看此阶段属于知识Know-what的过程。在技术引进2过程,企业不但需要引入外部显性知识,还有必要通过引进外部隐性知识帮助企业进行消化吸收1的进行。外部隐性知识进入企业通过组织工作,隐性知识转移到组织其他成员身上,这一过程是通过共享经历传播隐形知识的过程,属于SECI模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隐性知识在传播后通过技术平台的调整改造使隐性知识深化和显性化,属于SECI模型中的外部化过程。因此在这一阶段实现了知识从Know-what演化为Know-how的过程。
(2)消化吸收过程。消化吸收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在此阶段企业研发能力开始在整个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首先从消化吸收的角度分析消化吸收l。企业在技术引进2的基础上开始对技术进行l消化吸收,根据假设在技术引进1主要是引进机器设备,则在消化吸收1阶段企业主要针对机器设备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对引进技术设备相关环节的分析,通过反求工程的方式总结出其中的技术核心点,对于不适应当前生产环境的部分加以整合再造,使得引进的技术设备更加符合当前生产的需要,这就是设备工艺重组阶段。人才的引进在消化吸收过程起到了加快消化吸收速度的催化剂作用。由于对于机器设备的消化吸收决定了企业模仿能力的强弱,因此属于企业技术能力中仿制能力阶段。消化吸收2对应国产化阶段。国产化的关键是引进技术与原有技术的融合,即新、旧技术的结构相互适应。并形成有新质的技术结构过程。工艺设备重组和国产化过程虽然仍以维持引进产品的性能进行工艺创新为主,但它们是对引进技术的创造性模仿和重新设计,因此属于企业技术能力中的创造性模仿阶段。
从知识操作过程分析,这一阶段演化的路径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过技术积累的显性知识向隐形知识转化,并且这一转化过程伴随着隐形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最后隐性知识必须转化为显性知识才能实现设备工艺改造和国产化的成果。从知识演化角度分析,在消化吸收1和2阶段,企业已经实现从技能知识的积累到深入了解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过渡。已经从Know-how演化到Know-why阶段,企业开始对引进技术进行科学的理解。
(3)再创新过程。从创新的角度看消化吸收2,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企业在之前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技术积累基础上增强了自主研发的强度,逐步向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渡。因此,此阶段与创新1阶段相重合。但是此阶段的技术创新还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引进技术的“功能性理解”没有脱离引进技术,所以还属于技术能力中的创造性模仿阶段。创新2阶段即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企业经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知识的演化。克莱因和罗斯伯格认为由于学习具有很强的积累性,从而导致动态报酬递增,新技术就来源于这种学习过程,特别是来源于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被分享和传递的新知识的过程。这就是一个组织内自下而上的创新过程。从企业技术能力角度看,企业在技术引进基础上逐步摆脱引进技术的束缚,在全新的技术平台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是全新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知识操作角度分析,这一阶段的主导模式是关于自主创新的隐性知识形成及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在这一阶段技术实现了从线性发展到非线性发展的变化,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需要自己摸索,需要更多利用外部资源,如与国际大公司组成技术联盟或与各大研究机构组建研究中心等。企业在此阶段以战略性学习为主。战略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网络中学习”和“预测未来学习”。到此阶段,知识需要从Know-Why演化到Know-Future。
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机理的启示
1,必须重视人才的重要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以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推广应用作为一个整体的。如果只注重和强调局部环节和工作,必然影响到最终创新的结果。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人员的参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视为企业知识的特定的组合方式。这些知识的组合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定逻辑关系组合到一起的对这些逻辑关系其他企业甚至企业自身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技术引进企业很难较快和全面的复制引进技术。另外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涉及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由于隐性知识难以表述和编码,因此很难转移和复制,专业人才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对隐性知识的转化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必须重视研发力量的培养。弗里曼认为,新技术的产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新知识上“无形”投资及其消化吸收。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就是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因此必须有研发活动的参与,并且随着消化吸收程度的加深研发力度也逐步加强。企业自身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研发机构,消化吸收就无从谈起。企业在培养自身研发机构同时还应该积极与社会研发力量结合,形成更广阔。更深化的研发网络。
3,自主创新能力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超前的研发和市场意识。如果没有这种超前的市场和研发意识。企业也只能停留在消化吸收阶段。不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超前的研发和市场意识企业才能摆脱引进技术的束缚,建立自己全新的技术模式,实现企业技术能力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