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事新说

2009-09-15马亚丽

海燕 2009年9期
关键词:封侯卫青李陵

马亚丽

生长于辽宁本溪,当过环卫、绿化工人,做过编辑,崇尚反思反问。于《香港文汇报》《杂文月刊》《同舟共进》《时代邮刊》《杂文报》《教师报》《各界》《辽宁青年》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多篇杂文、随笔被《二十一世纪报刊杂文选粹·阿Q再生记》《作家文摘报》《杂文选刊》《领导文萃》《天下阅读》《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等书籍报刊选发。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佳杂文》。

司马迁没弄懂的事

探讨司马迁和汉武帝之间关系的文章太多了,再来凑这个热闹,基本上锁不住人的眼球,但还是挡不住诱惑。你想想,一个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一个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两者狭路相逢,上演了一段旷古之事。女人本是爱凑热闹爱说是非之类,我也是女人,而且是个爱权力爱文学或说是啥都爱的女人。对此,怎能放弃发言的机会?

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说司马迁获罪是因为他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话,意在讽刺汉武帝的大舅哥李广利在出击匈奴时战败而返,故而让汉武帝大怒。以我这个深居闺中,爱倒着看人的小女子瞧来,不见得这么简单。汉武帝可不是一般的皇帝!

这还要从李陵说起。李广利战败后,汉武帝又派公孙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路博德相会涿涂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结果也是没有什么战果。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汉武帝派李陵出兵深入匈奴境内。李陵手中只有五千步兵,汉武帝没有再给他人马,就下诏令李陵从居延遮虏障出兵,同时让路博德进兵西河。这是两条路,彼此之间没有a联络,更谈不上照应。无形中造成李陵孤军深入,还没有后援的态势。结果,李陵的五千人被匈奴的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力战,身边只剩下十余人,才被迫降了匈奴。汉武帝是对匈奴作战的最高指挥官,一切军事行动,战略部署,人事安排,都是汉武帝一手确定。汉武帝指挥上的错误,人事安排上的错误,决策上的失误,是李陵失败进而投降的根本原因。汉武帝那么聪明的人,能不明白是自己的指挥错误造成了李陵的失败?但他能轻易把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他是皇帝,皇帝是天的儿子执行天的旨意。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据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载,当时“主上(汉武帝)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难道只为了区区五千人和李陵的投降,而食不甘味,听朝不怡?这之前,因李广利战败而死的人比这多好多倍,汉武帝也没怎样。长点心眼儿的都明白皇帝食不甘味的原因,所以“群臣皆罪陵”。李陵之前的两次出兵匈奴失败,好胜的汉武帝不可能无动于衷,会希望这次出兵洗去两次失败的耻辱,结果不仅失败而且投降。汉武帝能不恼恨心中?皇帝做对了是对,做错了也是对。承认自己是错的,皇帝的威信何在?皇帝的尊严何在?以后怎么发号施令?我们不要把皇帝看得多高尚,多纯洁,多有胸襟,多有气魄,他们也是人,也打嗝也放屁。人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他们一样都不少,甚至有时比我们老百姓还要做作、卑劣、无耻。

聪明的汉武帝以一场讨论会的形式推卸掉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大臣们纷纷指责李陵投降的声浪淹没了汉武帝的错误。司马迁和他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史学大家,说的话有相当重的分量,汉武帝需要这样的史学大家来给李陵的错误盖棺定论,所以征求司马迁的看法。不识相的司马迁偏偏不明白汉武帝的心事,相反还为李陵说了话。李陵没多少错误,那不就是我汉武帝的错误吗?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把那壶割开,让人看里面是个啥样。汉武帝盛怒之下,司马迁的命根子也就没了。不识相,就要为不识相付出代价。不过,这代价有点太大了。

汉武帝的这一招,其杀伤力和影响力都是极其深远的。第一,让你司马迁说话是让你说皇帝我想要你说的话,而不是说违反我心意的话。史学大家都被皇帝我如此一刀处理了,看你们谁还敢再说三道四。想直言忤逆,来吧!也受这样的刑罚。哪个男子愿意受这样的处罚?为保下边而快快闭上上边吧!杀一儆百的道理,是统治者最明白也最常用的。第二,不管决策指挥得对还是错,将士出征在外都要为皇帝我卖命战死疆场,不能投降敌人。在汉武帝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时,就已经把这种声势造出去了。对李陵舆论上的狂轰滥炸,本就是对以后投降者的警告:李陵投降的结果,就是你投降的结果。堵住以后投降者的路,锁住为投降者说话的嘴,掩盖自己所犯的指挥决策错误。实在是太高明的一招好棋,汉武帝不愧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李陵投降事件平息后,汉武帝说了真话,说李陵没有救兵才导致失败投降,那么救兵应由谁派遣?为补偿自己所犯的错误,汉武帝派人犒赏了李陵军突围出来的战士。李陵降匈奴一年多后,汉武帝曾派公孙敖去匈奴迎接李陵回朝廷。其实,这些都是汉武帝对自己指挥决策错误的无语承认。当然,是在他平静了下来之后。但他所犯的错误无法救活一个个士卒,无法让我们的史学大家司马迁找回做人的幸福。历史,司马迁弄懂了,汉武帝的心思,却没弄懂。

李广缘何难封

挥鞭策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是每位古代将士的情结,纵然他们每位大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仍对战场一往情深。血染战袍的英雄,沿着漫漫黄沙古道,踏着萋萋衰草,迎着瑟瑟冷风,回归金碧辉煌的朝廷。六十多岁的李广在他最后一次披战袍上战场后,没有选择再走这样一条凄凉悲怆之路,用跟随他一生的战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勇武的李广倒下了,白发染着鲜血,在塞外的风中飘动,“一军皆哭”。一个在战场上拼杀了一生,也没有实现被封侯理想的将军,梦断天涯。

封侯拜相,是古代每一个身在朝廷之人的梦。以李广在战场上的勇武,完全有资格被封侯,但“从年轻时开始就与匈奴作战”的他,就是没有获得这样的奖励。李广的堂弟李蔡军功没有他大,品行也不好,名声还比他差得很远,却被封了安乐侯,还做了丞相。就是李广的部下、士卒也有数十人都被封了侯。这很让李广纳闷:这是为什么?到死我们的将军李广,也没弄明白其中的原由。

与李广同时代的著名将军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与汉武帝都是姻亲关系,卫青是皇后的弟弟,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李广利是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卫青和霍去病所建之功,当封侯,自无话说,李广利就不一样了。第一次征大宛就大败而归,按当时的法令应受处死,但汉武帝毫毛也没动他一根。第二次虽然胜利,出征时六万人,回来时只剩下近一万人,损失极其严重。以后也没建什么大功大业。李广以良家子走进军营,在文、景皇帝时期,凭借“力战”出名而被重用提拔,在军中是一个很有影响可以号令三军的名将。使用拥有重兵的军事将领,既不能是自己家族的人,也不能采用和皇帝毫无关系的将领。自己家族的人,有了军权又有当皇帝的资格,竞争者的实力太大了,不敢冒风险;异姓关系之人握有重兵,会恐惧其成为韩信式的人物,难以牵制不易控制。和汉武帝有姻亲关系的人,就不一样,女人在皇帝身边,是宠物,也是人质,更是外戚借以摇下钱摇下权的大树。容易驾驭、容易控制,他们一荣俱荣、一衰俱衰,比较可靠比较放心。驾驭李广就要多一份心事,在当时的军界又那么有影响。封侯是李广的愿望,汉武帝在他的前方吊起一块肉,使他不断地上战场去拼杀冲锋。皇帝需要干活的人,但更相信安全可靠的人。

汉武帝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对自己家族皇帝所做之事不会漠然,而会进行研究。他的父亲景帝时,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公孙昆邪在皇帝面前诉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依仗自己本领高强,经常和匈奴作战,恐怕会发生意外。”为此,李广被改派到上郡做太守。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景帝还派了一个宦官头目跟随李广训练军队抗击匈奴。景帝是啥意思?不放心是明摆着的。让父母、朋友、亲戚不放心不要紧,让皇帝领导不放心,麻烦可就大了。

汉武帝欣赏李广的勇武是无疑的,曾赐诏书:“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夫报忿出害,损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这么高的评价,还没有几个人获得过呢!但就是不封你李广为侯。人们为李广不平,汉武帝按照法令行事,轻飘飘地以没打过一个漂亮的胜仗为由,就敷衍过去了。以李广的勇敢献身精神和七十余战的条件,足够了,封侯算什么难事。汉武帝的祖父文帝就曾对李广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生逢高帝时,封个万户侯也算不了什么!”只知杀敌的李广不知道,想封你为侯,有一个条件即可,不想封你为侯,有一百个条件也不行。梦想着被封侯的李广,根本不清楚汉武帝内心是怎么想的,还在那傻乎乎拼命要求到战场上为汉武帝冲锋陷阵。

年已六十多岁的李广最后一次披战袍时,汉武帝让他作前将军,却在李广背后和卫青说:“李广老了,数次出征都因奇怪的遭遇而致败,运气不好,不要让他正面与单于交锋,恐怕不能达到目的。”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怀疑多年了,只是汉武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这种方式给他这位伺候了三朝皇帝的军队高级干部一个面子。这样的前将军还是前将军吗?给了你一个官衔,但不给你实际权力,你再有能耐又能怎样?李广最后一次能在战场获胜封侯的机会也没了。

李广是个武人,只会在战场上硬打硬拼,不会讨人喜欢,在军中又是年龄最大的人,多才有智的汉武帝,根本没想重用他。卫青也好,霍去病也好,在军中都是很年轻也很会处事的人。卫青不只会打仗,更会处理问题。汉武帝赐他千金,他慷慨地拿出五百金给了汉武帝正喜欢得不得了的王夫人的母亲,作为寿礼。霍去病更会作秀,汉武帝让他看看赐给他的高级府第,他大声“秀”了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更加喜欢和器重他。李广不会做让人喜欢的事不说,还倒做让人讨厌的事。李广贬为庶人在家闲居和颖阴侯灌婴之孙灌强一同打猎,有天晚上他们走到霸陵县亭,县尉喝多了酒,呵斥李广,禁止他通行,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县尉说:“现任将军也不能夜行,何况是前任将军!”李广没办法只能留宿在驿亭。后来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汉武帝派遣霸陵县尉也去右北平。县尉到了军中,李广立刻把他斩了。汉武帝知道了这事,能高兴吗?不经请示汇报,就擅自处理了,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封你做了侯,不知你还要干出什么事来呢?你说李广还有被封侯的戏吗?李广死了以后,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了父亲的死,打了卫青。霍去病在李敢随汉武帝打猎时,为舅舅卫青报仇而射死了李敢。汉武帝一点也没拿这事当回事,反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可以看到汉武帝对李广有几分感情?不会办事,又不讨人喜欢,充其量是汉武帝棋盘上的小卒的李广,能被封侯,那就怪了。

行文至此,想到余光中写李广的诗“大小七十余战,英雄的手臂,垂下来,垂下来。”这辛酸而无奈的垂手放弃啊!从此,我们的英雄永留荒漠。塞外的风挟着英雄的魂魄,凄厉而哀伤地吹着,把他千古的不幸和哀伤告诉给我们。

责任编辑︱曲圣文

猜你喜欢

封侯卫青李陵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奋不顾身
马上封侯
“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未被封侯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