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武器“比原子弹还重要”

2009-09-15张佐鹏倪海宁

决策与信息 2009年9期
关键词:古巴气象武器

张佐鹏 倪海宁

从古至今,无论作战样式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总要受到气象“如影随形”般的影响。因此,夺取“制气象权”,开发“气象武器”,已经成为众多军事强国试图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法宝。

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气象武器大多仍处于探索和研制阶段,气象武器同任何冷兵器、热兵器都不一样,它不是用钢铁、炸药在工厂中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施放某些化学战剂或吸收特殊物质使大气层中的气体、光、热产生骤变,从而造成利于己方、不利于对方的天气变化。这种武器使用方便、作用范围广,只要运用得当,不需要消耗己方大量的作战物资,却能有效抑制敌方传统武器效能的发挥,因而极为经济。

天气的变化常蕴藏着巨大能量。据气象学家估计,一个强雷暴系统的能量相当于一枚250万吨当量的核弹爆炸;一个弱小气旋的平均能量差不多等于一颗100万吨级氢弹爆炸的能量;一次中等强度的台风从海洋吸收的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炸药的当量。现有的气象武器虽在技术上还无法把如此巨大的能量全部用于战争,但即便是局部利用它,威力也很惊人。

早在二战中,一些交战国就从军事需要出发,开始人工造雾、消雾的研究和实验,从而拉开了人类使用气象武器的序幕。冷战期间,美军还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并先后投资进行过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利用东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盛行的自然条件,秘密地在战区及其毗邻地区用飞机倾泻了成吨的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造成越南局部地区洪水泛滥,桥断坝毁,道路泥泞难行,严重破坏了“胡志明小道”运输线。而这场居心叵测的人工降雨带来的损失,据称比整个越战期间飞机轰炸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美苏在古巴上空展开的气象武器斗法则更具典型性:美国屡屡利用“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出的气象武器,使本应飘过古巴上空的雨云转向,导致古巴连日大旱,作为经济支柱的甘蔗一度歉收。而为了反制美国,苏联则多次派遣专家去古巴进行人工降雨。

据美军方人士称,“太空给予我们新的场所,技术给予我们新的机会”,气象开发拥有“巨大的军事潜力”,到2025年,美军将能“在战场上任意控制气象”。据悉,美军正在重点开发新一代气象武器技术,它们可产生严寒、洪水、巨热风暴、水柱、浓云等。新型气象武器一旦研制成功,小则能够呼风唤雨,大则能够引发地震海啸,甚至可能“将温度降到史前冰川时代的程度”。

一些国际组织表示,各大国应尽快协商和签订相关条约,完善现有国际规制,约束使用气象武器,并希望将控制气象的技术更多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防灾、减灾事业上来。

猜你喜欢

古巴气象武器
气象树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文章有象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古巴经济衰退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