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军人精神之传承

2009-09-15成昌盛

决策与信息 2009年9期
关键词:军人军队军事

冯 静 成昌盛

军人作为执行战斗任务的武装人员,是国家安全的忠实捍卫者,客观上要求其精神比普通人的精神更高一层。除了意志、品质、性格、心理、情感、创造力、判断力、交往力等人的精神的一般要素外,军人的精神还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水平。所以人们又常用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词汇来描述军事领域的精神现象和军队在军事斗争中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要素综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军人精神。

提起中国军人的精神,人们立即想到了“英勇顽强、敢打必胜、忠诚守节、严守纪律”等词汇。不错,这四个方面的品质正是中国军人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军人享誉世界的直接原因。最近因特网上流传着“最牛中国军人”的文章,讲的是老山“硬骨头排”排长的故事。当年他的一个排的战友在一场老山守卫战役中全部牺牲,仅存他一人还被炸瞎了双眼。他当时还不知道周围的情形,不知道战友都已经离他而去,包括给他包扎的卫生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靠手雷坚持着战斗。援军到来时,他已昏迷不醒,但是就在他被救援队救醒后,他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把全排弟兄们的名字点了一遍,直到发现没有一个答应他时,他知道了一切,默默地抓起身边的枪只说了一句话:“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枪声的地方走去!随救援队同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和医生一起强行麻醉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就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这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军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除此之外,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敢打必胜精神,也广为世人称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创之初,仅有红缨枪、大刀片,以后发展为“小米加步枪”,但硬是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日本军队、国民党军队和美国军队。朝鲜战争结束50多年了,美军参战老兵回忆起志愿军赤脚过汉江、“两条腿像两根移动的冰棍”的追敌情形,仍心有余悸。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毛主义”武装的中国军人,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美国军人所称的“‘毛主义武装”,实际上讲的是中国军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创建的。这支军队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始终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准则,因而铸就了中国军人忠诚于党、忠诚人民、服从命令、严守气节的品质和精神。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人“严守纪律”的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之初,就确立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历次的作战和行动中,中国军人都能严守这一铁的纪律,涌现了一大批像邱少云那样严格执行部队纪律的英雄模范。除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凡是我国缔结和加入的战争法公约,中国军人都能严格遵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统计美英中俄等20国战争法遵守和执行记录,发现中国军队做得最好。总的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实践中,铸成了坚不可摧的军人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军魂之根基,民魂之中坚,国魂之瑰宝,理应由当代中国军人加以发扬和光大。

如何在长期和平环境中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如何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环境中光大中国军人精神,是当代中国军人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认为,应遵循精神塑造的规律,在内修和外化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立足军事生活实践培育中国军人精神。军事生活实践是一种全方位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壮阔博大的熔炉,冶炼并塑造军人的灵魂。军人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战争一域,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留下军人的踪影。在新形势下,我军广大官兵不仅参加战斗、训练,而且进行施工、生产和科研;不仅投入抢险救灾,而且进行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等等。这些实践形式均为当代军人精神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社会基础。我们要立足军事生活实践的多样性,有意识地培育中国军人精神。如在抢险救灾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培育当代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意识,在反恐维稳的军事行动中培育当代军人忠诚于党、忠于职守的政治意识,在执行国际维和的军事任务中培养严守纪律和气节、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在练兵习武的军事训练实践中培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尤其要在执行急难险重军事任务、在具有极大危险性的军事生活实践中铸就当代军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二是充分发挥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营造军人精神形成发展的良好的内部环境。我们要在军事集体中营造良好的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战友同志关系,给军人精神形成发展以直接而强烈的影响;要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确保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引领军人选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军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军人世界观的转变,陶冶军人的优良品质,统一军人的思想和意志,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充分调动当代军人培育“五种革命精神”的积极性,自觉锤炼意志品质,自觉提升精神境界。军人的主观努力是军人精神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军人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泉。军人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蕴育于军人内心,一经正确引发,就能促使军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军人精神就是通过军人自身的主观努力,并与军内外环境各种教育影响因素有机融合而形成和发展的。要通过内养外化促使军人精神形成和发展。内养阶段,军人在社会实践各种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引起自身的思想、心理因素的矛盾运动,把社会提出的中国军人精神转化为主体自身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外化阶段,军人将已经形成的内在精神向外输出,主体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客观环境条件的引发下,形成动机,付诸行动,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对社会产生影响。只要我们做好了这种内养外化培育工作,就必定使英勇顽强、敢打必胜、忠诚守节、严守纪律的中国军人精神在中华大地代代传承,永不熄灭。

猜你喜欢

军人军队军事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军人画军机(六)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印度军人特写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