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活动”金融危机催生日本“婚活族”
2009-09-15孙立梅
■文 / 孙立梅
“婚姻”+“活动”金融危机催生日本“婚活族”
■文 / 孙立梅
酒吧改成“婚活吧”,棒球赛推出“婚活座”,商场里甚至出现了“婚活胸罩”……日本的大龄青年比我们着急多了,都是“婚姻”这事儿给闹的。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35岁的日本男子邦之失去了工作,每天在家无所事事。正好他所在的小区招聘职员,首要条件必须是已婚人士。邦之谎称自己将在三个月内结婚才得到录用。为了不失去这份工作,邦之开始频繁相亲,想尽快进入已婚行列。与此同时,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春乃一直在暗恋他,迟钝木讷的“食草男”邦之却丝毫没有发觉……刚刚热播完毕的日剧《婚活》(又译为《结婚万岁》),让“婚活”和“婚活族”这两个新生词汇再度升温。
最近,日本女性中出现了一种“婚活胸罩”。这款内衣上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距离“婚活”者梦想结婚之日所剩的天数。如果将订婚戒指放入这个装置,倒计时将停止,并同时奏响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此外,这种胸罩中还有一个小口袋,可以放图章和笔,以备签署结婚协议时使用。
2008年,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与记者白川桃子在合著的《“婚活”时代》一书中,将日语的“婚姻”与“活动”合为“婚活”一词,除了常规的相亲、参加单身派对、出入单身酒吧之外,男性要“锻炼身体”、“磨练选衣服的眼光”,女性要“往返于美容室和美甲店”、“学习烹调”等指向结婚的动作,统统都列入“婚活”的内容。按照山田昌弘的说法:“想要结婚的话,就必须积极展开行动,这和找工作是相同的,所以婚活也成为如今理所当然的潮流!”
都是“结婚狂”
日本早已有“就活”的说法,即“就职活动”的缩写。每年4月大学毕业的几个月前开始,所有的毕业生们都开始了“就活”,把自己打扮得体,到处参加各种面试、座谈会,其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一份称心满意的工作。“婚活”与“就活”相近,“婚活”族们到处参加相亲、交友活动,期望能早日结婚。《“婚活”时代》一经上市即售出17万册,可见日本“婚活”男女的数量之多。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所说,“25%的年轻人都没有结婚”,日本的结婚率近年来不断走低,晚婚现象严重。尤其是年轻女性的未婚率急速上升,在崇尚男尊女卑的日本社会,这些女性的处境并不乐观。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年满25岁仍未婚的女性就被讥讽为“圣诞节蛋糕”,即“过时就不吃香了”。到1990年代以后,25岁的门槛被提高到了30岁,尚未结婚的女性被比喻为日本人除夕夜必吃的“除夕面”,即“隔天就没有人吃了”。日本前几年曾流行过“宅女”、“剩女”、“干物女”的说法,而不久前,日本单身女作家酒井顺子畅销书《败犬的远吠》中的“败犬”一词,则成了对大龄未婚女青年的最新统称。尤其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许多日本大公司纷纷减少新聘人员,使得许多剩女急着结婚,既解决个人的终身大事,也确保“个人财务状况稳定”。
现年35岁的办公室职员赤松百合子在过去的半年内参加了两场集体相亲会,但未能找到意中人。“我要结婚,因为我有时感到可能会失去工作,而婚姻就像是一份永久雇佣合同。”
日本的“网络婚活”也非常活跃,有专门提供找对象和结婚信息等服务的“刺激恋爱结婚”协会网站。加入该协会的卷惠小姐说:“我先看个人档案和评论,然后从发电子邮件开始,如果觉得不错的话就实际见一面。要说和相亲方式有什么不同的话,我想其差别在于已婚者和学生是不能入会的,由于聚集起来的都是一些真正想结婚的人,所以多少和婚介所有些类似。”她在入会后的两年间和十多位男性见了面,但还没有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勇做“肉食动物”
日剧《婚活》因非常接近日本年轻人的现实生活而获得不错的收视率,但就像剧中所表现的那样,如果不是为了保住工作,邦之虽然已经到了35岁,还非常安于自己的单身生活,并不急于结婚,甚至也没有找女朋友的打算。即使春乃一直在表达自己对他的好感,他也无动于衷。面对邦之这样温和友善却缺乏主动性的“食草男”,很多“婚活女”们不得不抛开羞涩矜持的面纱,勇敢地把自己修炼成“食肉女”,就像日剧《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赤名莉香那样,以“女追男”的实际行动,颠覆传统的男女角色定位。
在酒吧向单身女士搭讪曾是很多爱情片的经典桥段,但现在的日本,“食肉女”们主动向心仪的男士搭讪的场景屡见不鲜。本田佑太在东京六本木商业街区经营一家名为“绿吧”的酒吧,去年夏天,这间以单身男女约会为特色的酒吧遭遇严重亏损,他不得不另觅新招。
正当本田为如何定位新酒吧发愁时,他读到了《“婚活”时代》,并最终决定把这间酒吧改造为“婚活吧”。这个变化取得明显效果,近段时间,酒吧里总是坐满二三十岁、试图寻求结婚对象的青年男女,尤其以女性居多。“很多职业女性都在下班后来到这里,虽然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惫,但可以看出她们还是很精心地妆扮过。看到合适的对象,她们会要求服务员帮忙请对方来自己的桌子坐坐,或者直接端着杯子走上去自我介绍,这种勇气,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37岁同样未婚的本田说。
“婚活女”们的积极,也促成了日本“婚活”经济的蓬勃发展。据报道,日本职业棒球劲旅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在今年7月的一场比赛中还特意安排了“婚活席”,安排单身男女在比赛期间坐在一起,两局间歇时,他们轮换座位,坐到另一名异性身边。据悉,“婚活席”设有50个女性座位,发售第一天就有大约2000名“婚活女”抢购,但50个男性座位票却花了好几天才卖光。
要“婚活”更要“生活”
虽然还没有形成日本那样规模庞大的“婚活族”,但我国的“剩女”现象也已经成了众说纷纭的社会问题。今年3月,一段名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的现场演唱视频就在网络间被争相传看,歌词也比较贴切地反映了“剩女”在择偶时的心态—“王小姐三十一岁了,朋友们见到了她,都要问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打算嫁呀?可是嫁人这个问题,又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她问她爸爸,她问她妈妈,他们都说你赶紧的……他们说你该找个有钱的,让他赞助你搞创作。可是大款都不喜欢她,他们只想娶会做饭的……”
中国“大龄文艺女青年”这种守株待兔的做法,是《“婚活”时代》的两位作者所坚决反对的。山田昌弘认为,那种认为结婚对象会自然出现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婚活”态度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当好“婚活族”,首先要明白自己想找的另一半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人,明白在什么地方可以遇到这类人,做到这一点,你的“婚活”才会成效显著。
山川桃子则特别提醒女性,不要把生活全盘归结为“婚活”。“现在的日本女性对婚姻的误解太多。每个人不应该只通过婚介来寻求美好婚姻,妻子在由丈夫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还应该寻求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才是现在倡导的新型专职主妇,只有这样互动的婚姻才会持久幸福。”
与日本目标指向明确的“婚活”相比,欧美的“婚活”更值得我们借鉴。不久前,纽约公共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女权主义的现代意义”的讲座,15美元一张的门票很快被一抢而光。来听讲座的,很多是渴望结交异性的单身人士。在美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智慧相亲”正在悄悄流行。年轻人舍弃了聚餐和电影,转而夜游博物馆,参加由鸡尾酒开场的辩论会和有饮料供应、有业余乐队伴奏的读书会。“智慧相亲”还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单身男女的思想互动,分享彼此的思想,可以想见,通过这种方式结合的婚姻会更加稳固。
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10 邮箱:bcj_1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