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M:产品创新和协同管理解决方案的新热点

2009-09-14吴勇毅

软件工程 2009年7期
关键词:选型产品系统

吴勇毅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如ERP、CRM、SCM并不能解决企业运营中的问题。比如,企业的产品工程师想改进一个已有产品,但改进产品会增加成本吗?增加多少?仓库中的成品、零件和原材料的库存又如何处理?又有多少会因为新产品开发而被淘汰?新产品从设计到上市时间如何预测?如何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提高新产品开发时效?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客户适应不断变化的新产品和市场?

目前,多数企业的常用方案就是运用ERP、CRM或SCM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或许,ERP、CRM或SCM能帮助企业找到一些需要的数据或解决方案,然而,ERP、CRM或SCM系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企业所需,无法一针见血、高效地解决企业的独特需求。

因此,一个新的信息化概念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它是在继ERP、CRM、SCM之后,逐渐成为制造业近几年新的信息化热点。正如一位CIO所说:“有了PLM系统,ERP、CRM和SCM系统才终于有了它们一直需要的东西——一个可靠的、可以普遍访问到最新、最准确、最完整的产品信息源了。”

PLM:从概念到渐趋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产品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继CAD/CAM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产品创新和协同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结束期四个阶段。PLM本质上是以制造企业的产品数据为核心,解决从用户需求、订单信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维修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类型数据的综合管理、过程管理以及跨部门、跨区域和系统整合、供应链协同的各种问题。

一个实施了PLM系统的企业,其产品在设计时,除了研发、设计部门,其他业务部门也可提前介入并行作业,开发时间大为缩短,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和供应链协同工作;同时,PLM在产品设计早期,能提前发现设计上的错误和误差,按照市场需求,不断提出可比较的多种设计方案,从而取得最优化的设计成果和市场效益。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而今,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更使制造企业雪上加霜。同时,随着产品需求个性化、市场竞争白热化、市场国际化,也对企业产品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市场竞争白热化、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制造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全新信息化方案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改善管理水平,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这也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随着PLM概念的普及与深入,PLM已成为企业加速产品创新,降低开发生产成本,缩短上市周期的有力工具,它通过培育期的研发成本最小化和成长期至结束期的产品利润最大化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相对OA、CRM、ERP等系统,PLM仍是一个还不很熟悉的概念,目前,PLM市场在客户需求、产品成熟度、项目实施度、厂商实力和渠道基础方面都较弱,在国内普及率还是较低,但PLM领域的发展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可以说,PLM系统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像ERP一样,它已从原来的理论概念发展到渐趋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产品,必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遭遇挑战:PLM成为“鸡肋”项目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全球产业重新调整、结构优化的挑战,我国制造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缩短交货时间,增强产品竞争力,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因此,企业如何在保护原有信息资产的基础上引入PLM,让PLM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意义重大。然而,勿庸讳言的是,虽然PLM系统已在国内不少企业推广应用,为企业发展直接助力,然而更多的是选型确定、上线之后才发现,系统无法满足预期的建设目标,项目实施后的ROI(投资回报率)和TCO(总拥有成本)普遍表现差劲,而一些项目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却是“鸡肋”,乃至陷入无法应用的泥淖、巨额投入化为乌有。更可怕的是,企业始终还难以确认,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什么。近来,英国贝恩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国内外企业使用PLM的失败率平均高达53%,PLM在所有项目中大约有62%没达到软件用户的预期目标。

总体而言,许多企业在PLM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旧系统难于兼容。引入的PLM新系统,难于兼容原有的系统,企业内部模块化信息传输存在瓶颈,产品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再用,难于有效地将产品历史数据为新产品设计时服务,难于打通产品设计制造的数字化生产线;二是资源准备不充分。PLM软件商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进行产品数据建模、业务流程优化和产品数据导入,新建的管理系统很难满足用户的要求;三是项目执行力不足。各实施企业复杂多变、流程繁琐,而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应用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和执行力度,项目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实施结束后,企业IT部门没有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接管,独立承担系统的日常维护,系统无法适应后期使用中的变化,结果导致系统寿终正寝;四是PLM产品缺乏行业化、细分化的解决方案。不同的行业有其不同的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不同的行业对PLM的要求千差万别,PLM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企业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实施PLM,但许多PLM开发商却很少身体力行地体验这种差异性,不考虑自身行业、企业特点,从而导致在推广应用中最终的失败。

另外,目前国内真正懂得PLM的管理理念与设计思想的渠道商相对匮乏,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分清PLM与ERP在管理方向上的区别。渠道的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LM市场的快速发展。

精确选型:PLM成功推广的关键

PLM的选型是企业发展里程中的大事,企业PLM实施成功与否、成效如何基本受制于选型。选型好比战略,实施则是战术,在错误的战略指导下,再好的战术都无法实现目标,所以PLM选型,是整个项目建设成功的一半,是选购PLM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项目的成败,万不能轻率。

因此,软件选型是IT项目成功的关键一步。对准备实施PLM项目的企业,可充分借鉴其他IT项目如ERP、CRM、SCM等成功经验进行选型。

充分评估系统的集成性优异。PLM系统的优异性表现在集成性,而集成性主要表现在PLM系统与其他商用系统如OA、CRM、ERP、SCM等系统的集成,为此,PLM系统首先必须满足计算机或其他行业的标准,如CORBA、STEP等。满足这些行业标准,意味着PLM软件能更简单、方便地与其他应用软件或系统集成。结合企业已经或即将实施的ERP或CRM、SCM等软件的情况,选择接口能力丰富的PLM产品,以避免未来形成信息孤岛。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与企业正在使用的CAD/CAPP、PDM等专业软件的紧密集成,以及和体验基础数据(元器件、供方、部门)的同步能力,保持数据一致性,实现数据的准确传递。

总之,选型时要处理好引进的PLM产品版本与现有软件产品可能存在的系统冲突问题,避免或降低采用最新产品版本带来的风险,确保系统的开发与调整,能适应系统未来升级的要求和企业未来业务扩充调整的需求。

全面检验产品的技术可行性。质量是产品的本,技术是产品的纲。可靠的质量、领先的技术决定领先的产品、领先的市场。除了重点考虑PLM的集成性,以下三大技术点是否可行、先进性如何,也是PLM选型的重要依据。

1.产品结构。考察PLM系统对于产品结构的描述能力,如一个零部件使用了哪些零部件,和被哪些部件所使用,以及与之密切关联文件有哪些,产品结构能否被调整,调整过程是否受控,能否区分一个零部件经历了哪些研制试验阶段。

2.工作流。考察评估所管理的数据对象(如模型、图纸等)是否有相应地标识其所处的生命周期状态,并能以此为依据确定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考察评估是否有工作流把模型、图纸等数据对象依次送到指定员工的桌面;考察评估系统能否根据审查结果,调整数据对象(文件、图纸)生命周期状态。

3.电子仓库与图文档管理。考察评估电子仓库是否按产品型号、文件物理类型分类和文件管理类型分类来区分组织。考察电子仓库是否具有对标准件的管理能力;考察评估管理文字内容文件(WORD、WPS等)、图形文件(AUOTCAD、CAXA等)、三维模型(PRO/E、UG、SOLIDWORES)、表单(结构化数据)和仿真数据等类型数据的能力。

此外,一个卓越的PLM应具备以下三个主要性能:(1)平台与底层技术成熟,完全提供多平台支持,适合今后的IT系统升级改造;(2)技术延展性成熟,能从OA、CRM、HR、CAD、CAPP等系统中获取数据,实现数据的无缝传输;(3)技术可维护性成熟,能最终摆脱软件商的影响,让企业完全独立地进行维护和扩展。

从行业性、专业性把好关。PLM的行业化非常重要,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细分化。众所周知,不同类型的PLM客户群,由于经营性质、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等属性的不同,会导致PLM需求特征差异较大,对PLM要求千差万别。比如,就行业而言,离散制造业量产模式、离散制造业单件小批量模式的研发、生产特点有明显不同,3C产品、电子/电器、家电、钟表等行业就与飞机、航天、机车、装备、生产线等行业迥异,对PLM需求内容就有较大不同;从企业内部而言,有些企业侧重产品工艺流程处理,有些侧重信息挖掘和决策支持,有的注重产品成本的控制,有些则侧重工艺、采购和制造。

所有这些都告诉企业,在购买PLM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PLM必须符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同时要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当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PLM系统能够快速重构,紧随企业的变化。

多方考察PLM供应商服务能力。PLM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一个中大型PLM建设项目动辄几十、上百万元,建设周期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两三年,让用户单位很困惑,怕实施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行。因此,PLM供应商服务品质、能力关系到今后整个项目能否顺利推进、长期运行,甚至决定成败,用户企业必须将PLM供应商是否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可否提供满足各种、各地需求的服务,列为重要的评估项目。

现在,几乎每家PLM厂商都号称有一套标准完整的实施服务流程,但这些流程能基于多少成功案例的积累,其科学性如何?它的执行是否严格贯彻到了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位顾问中,靠什么去支撑?实施流程同其他的相关服务措施是否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系,怎样不断优化等等。这些需要企业去严格把关,主要从培训、团队构建、实施指导、网络支持服务、项目管理、二次开发、租赁、业务系统支持服务、资源外包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估、考核、择取,才会对“症”下“药”,达到目标。

性价比高的PLM当是首选。价格是选购ERP的重要因素。PLM标准产品分为高端PLM软件、中端PLM软件、低端PLM软件三个系列和准PLM软件。以国内为标准,面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应用的PLM,一套合理价位应不低于8万元,面向中型企业的中端ERP,一般一套产品在60万元以内;而面向中大型企业的PLM产品则在80-100万元之间。在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相对简单的行业里,PLM会相对更便宜,而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业务纷繁复杂,实施难度大,产品周期长,价格在三四百万元以上,也不足为怪。

企业应对PLM选购的成本进行科学评估、严格控制,对投入必须非常谨慎,重点要注重投资回报率、产品盈利率,而那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产出比高的PLM产品应成为企业的首选产品。

展望未来,企业生存和否取很大程度决于产品的适用性、时效性、质量和稳定性,实施PLM战略是大势所趋。因此,将产品研发、品牌塑造视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为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应当全面实施PLM战略,善用PLM系统,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产品制造”走向“品牌创造”之路。

猜你喜欢

选型产品系统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WJ-700无人机系统
昆钢铁路内燃机车选型实践与探索
产品选型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