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大学生挣不过蓝领”紧张
2009-09-14
萨 苏
早年在我国有一句形容脑体倒挂的口头禅——“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正常情况下,学历越高,收入显然会越高。根据美国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2006年在美国劳动市场,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华人,年均收入约为2.5万美元,获得大学文凭的华人,年均收入约为5.5万美元,获得硕士以上文凭的华人,年均收入约为8.5万美元。
然而,也有让人困惑的现象。最近国内有报告称,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月薪与农民工趋同,引起广泛关注。其实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惊讶。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工资上常常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大学生挣不过蓝领,这样的事情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司空见惯。
以日本为例,出租车司机是相对的低收入阶层,从事这一职业的常常是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日本出租车司机可以干到74岁),他们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25万日元。而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标准工资则是18万日元。
产生这样的现象,以日本为例,归结起来有几点原因。
首先,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日益普及,传统意识中读完大学即可算高级专业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学生就业不再是卖方市场。
其次,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用化,大学毕业生走进社会往往需一定时间熟悉和适应社会需要。即学校教育之后还要有一个社会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服务颇为有限。
最后,大学生在学校最大的收获并非获得实用技术层面的知识,而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企业除了支付工资以外,往往还要付出隐性的培训支出,这也使企业很难为毕业生支付较高工资。
所以,大学生挣不过开出租车的,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在企业的时间增长,高学历者的优势会日益明显,最终在总体上体现出学历与待遇成正比的结果。但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有高工资。笔者曾参加一次通用电气公司举办的研讨会。这家百年老牌公司内部常可见到学历低的职员比学历高的职位更高。笔者就此向一名高层人事主管询问缘由,对方回答称该公司最主要的用人原则是“价值(Value)第一”,即员工的待遇主要取决于他在业务中的价值。不过,这位高层人事主管表示,在同一位置的竞争中,学历高的人更有优势, “读书无用论”显然是错误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美国、日本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果看世界情况,这是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应该说文凭和收入成正比是一个总体现象,但高学历只意味着同样机会时更好的成功条件,并非成功的保险箱。不要忘记,那个号称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可是个连大学都没毕业的家伙。▲(作者是旅日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