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不等于”
2009-09-14柳敏峰
柳敏峰
摘要:班级管理是以人为中0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管理要素。如何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基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学的认识,就此问题论述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五个“不等于”。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不等于”
班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管理要素。一般说来,学生学风的好坏,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态度如何、教育是否恰当等。在学生的成长中,班主任起着导航、催发、定向的作用。中学生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其批判心理、逆反心理增强,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是软硬不吃,自觉不自觉地向班主任闭上心扉。这给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面对这种局面,中学班主任如何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学的认识,下面笔者将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不等于”。
一、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是拥有绝对权威的。而今天,班主任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能再成天板着一幅面孔,摆着“班主任天生不会笑”的形象,而要放下架子,去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诤友,与学生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但这并不代表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不严格要求,甚至因这一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敢去管理学生。师生平等只是人格上的平等,老师终究是老师,要指导学生、教育学生。正如赞可夫所指出的:“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无论对集体或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时刻不要放松自己肩负的指导的责任——这一点是应该做到的,虽然做起来相当困难。”
笔者学校里有一位青年班主任基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考虑,就和学生“交朋友”,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交流,听他们倾诉。学生也把她当知心朋友看待,与她无所不说。班级管理一开始还井井有条,但后来在一次卫生工作安排中,一位男生觉得她待人不公平,损害了他的“自身利益”,立刻与班主任翻脸,无论班主任怎么解释,他都不听,并当着同学的面,向班主任甩掉了卫生工具,然后非常生气地离开了教室。
这位学生的行为反映了现在多数学生非常自私,做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班主任在管理他们时,确实要注意策略。班主任能融入学生的生活。也要能及时走出学生的生活,偶尔也需要与学生保持一段距离。让学生知道你毕竟还是他们的老师,是需要尊重的。平时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指出,严格要求他们去改正,不放纵学生去犯错误。笔者学校的这位青年班主任就是因为与学生走得太近,平时对待学生的行为也不严格要求,以致学生淡忘了她老师的身份,根本不知道去尊重她。
可见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但班主任也要跳出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对问题学生要严格管理,刚柔并济,才能真正管理好学生。
二、班主任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不等于不指导他们
中学生由于自身的成熟感,产生了独立或自治的需要,对于成人的管束开始感到多余,甚至感到苦恼。因此,班主任不要事事亲自过问,可以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管理班级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有些事情处理得可能更有成效。当然,班主任并不是袖手旁观,要多引导,多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笔者曾开诚布公地对班干部们讲:“我只做你们无法做到的事。”所以班级一般性的日常工作都是班干部去完成,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话,笔者事先都要给他们进行指导。比如,上学期学生座位的调整,笔者先给班委会提出两条建议:“两分开”(爱在课堂上讲话的同学分开坐,个别男女同学分开坐)和“两兼顾”(兼顾个子矮小的同学,兼顾眼睛近视的同学),然后由班委会根据这两点建议对全班同学的座位进行编排。结果班委会只用两天时间就与同学们沟通好了,座位也落实好了,而且同学们十分满意。
其实,一个好班主任并不是表现在班级事事都亲自过问管理,而是在于他或她能否灵活地引导班干部,让他们积极去管理班级。
三、班主任“骂”学生不等于对学生没有爱心
现在有些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选择跳楼、跳河等方式自杀。他们的心灵脆弱得几乎不堪一击,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是一直在温室中培育成长的“花朵”,父母、老师都很少批评他们,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挫折。现在提倡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但这并非要求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闻不问,该批评时还是要严肃批评,该“骂”时还是要大胆地“骂”,当然一定要注意策略,把握好批评的火候。
笔者去年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蔡某。有一次在做早操时,他向笔者撒谎肚子很疼,想去厕所,不想去操场做早操。后来在早操期间,被政教主任抓到在厕所里吸烟,笔者对蔡的这种行为感到既震惊又生气。放学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见到他一脸愧疚的样子,知道他已知道错了。于是笔者趁机加一把火,好好给他上一堂课。大声“骂”他:“你现在长本事呵!学会忽悠老师呵!以后还继续吸,变成一个大烟鬼,也许你会说吸烟是你的权利,但在学校里你没有这样的权利,你只有受教育的权利和遵守校规的义务,你明不明白你现在还是个学生?”蔡立刻向我道歉并说:“老师,向你撒谎,我真的对不起你。其实,我真的并不想向你撒谎,只是我当时烟瘾犯了,难受极了才做出这样的蠢事。我现在只求你原谅我这一次,我向你保证今后我一定把烟戒掉。”
“骂”学生并不是真正辱骂学生去侵犯他们的人格,而是一种批评方式,目的是唤醒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的深刻认识,是对学生成长的负责。是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爱学生并不是让我们去随意包容学生的过错,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当然,班主任批评学生时,最好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道姓地“骂”他或她,也不要在学生情绪不好时进行,要找准时机。总之,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批评不是在骂他或她而是真心爱他或她。
四、班主任抓好班级优等生不等于放弃学困生
评价一个班级的好坏,除了看这个班级的班风,还要看这个班级的总体成绩。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抓好班风,还要抓好班级学风。大多数班主任总是先把班里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抓好。让他们带动班级里其他的学生跟着学起来,引进竞争机制、奖励机制,促使全班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当然,班主任在关注优等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困生,班主任就像医生一样,给班里每位学生号好脉,以人道与仁慈之心关爱每一个病人那样,来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特别是学困生,更应认真对待,想尽一切办法去转化他们。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会抓好班级里的优秀生“更上一层楼”,而且会更有办法、有策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他们平常总是细心观察,仔细地维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五、班主任解决难题需要果断性不等于不需要韧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的问题比较多,有的还形成了坏习惯。而克服这些坏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解决问题需要果断,千万不可犹犹豫豫,也更需要有足够的韧性,反复抓,抓反复,才能解决问题。去年下半年,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学生早晨赖床现象越来越普遍,因而将早餐带进教室吃的学生逐日增多。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首先在班上讲了按时起床的好处和必要性,并果断提出了禁止在教室用餐的要求。第二天,在教室用餐的学生急剧减少,于是趁热打铁。大力表扬了没有在教室用餐的学生。肯定了他们遵规守纪的行为。但到第三天,仍有三名学生带早餐进教室。这时,笔者毫不客气地对三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了批评。自此后,带早餐进教室这一现象终于被制止。但两星期后,又发现有学生在教室吃早餐,于是摆出了一副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架势,穷追猛打,把这几个学生找到办公室谈话,当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后又要求他们向同班学生谈体会,通过不断的循环反复,学生们都能自觉地不在教室用餐了。
总之,班主任工作应讲究艺术性,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十分必要。有一位教育家讲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教师应能以全新且独特个人化的眼光来观察整个教育过程,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当然,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光靠理论学习还不够,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基于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应建立在平等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上,不断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