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转型还要加把劲
2009-09-11
“新领军者”——昨天在大连开幕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上,到处都可以见到这四个字。作为世界经济的新发动机,亚洲城市承办全球最权威的经济精英峰会,再冠以“新领军者”作为“前缀”,使亚洲在金融危机的暗影中显得愈加亮丽。
但是,当来自世界的经济精英们坐而“论道”时,他们将面对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亚洲“领军”的动力从何而来?此次论坛将“重新思考亚洲经济的转型”列为最核心议题之一,就表达了对“亚洲动力”的高度关注。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借贷消费模式溃败,这同时也意味着亚洲出口导向型的发展道路将难以为继。据估计,未来许多年,美国的消费增长可能将落后于GDP的增长。
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把钱存入银行,谁来消费亚洲多余的产能呢?这像一个木鱼,在不时敲打着亚洲各经济体决策者的神经。“转型”成为经济学家们在讨论亚洲经济时最常用的关键词。
金融危机并非意味着亚洲经济的增长走到了尽头,它更像是一个转弯的标识,一个柳暗花明的机会。
但转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力。目前,各种经济数据都显示了亚洲明显的复苏迹象。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复苏仍然很不稳固。两天前,瑞士苏黎世保险发布了《2009年亚洲风险报告》;同日,世界银行公布了《201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在这两个报告中,中国和日本的排名都出现下滑,由此引起全球工商界对亚洲经济转型缓慢的普遍担忧。
难点不仅仅在于要调整出口导向型的模式,更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一个亚洲经济体拉动内需、提升消费、改革医保的努力,与更多亚洲经济体市场的开放、相互之间的合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仲义所说,亚洲转型既包括扩大亚洲各经济体内部的消费,也包括扩大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与投资。
从本质上讲,亚洲经济的转型也是一个亚洲崛起的问题,甚至是一个重塑亚洲精神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亚洲现在缺乏的不仅是经济结构的转型,更是一种黏合力。亚洲需要经济力量的重新组合,更需要找到一条能够将亚洲经济体紧紧系结在一起的纽带。
金融危机给了亚洲一个机会,但成功可能仍然遥远。只有努力推动经济转型,亚洲当前显现的经济复苏,才能得到长久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