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现代建筑作贡献的汪受衷
2009-09-11何先龙
何先龙
民国以来,贵州人才辈出,开阳人汪受衷就因为最早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开槽打桩建基柱技术而成为贵州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奠基人之一。
汪受衷(1915—1987),贵州紫江(今开阳县城)人,高级工程师。1937年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先后在成渝铁路工程局和重庆致远建筑公司任职,后任武汉中华联合工程公司工程师。解放后在上海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上海建筑公司和华东建筑工程部工程师,组织上海虹桥机场建设施工。1952年在上海主持蕴藻滨大桥建设施工时,首次使用100英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斜桩,创了中国建筑工程开槽打桩建基柱施工技术的先河,不仅是中建一局建筑施工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奠基人之一。1954年奉命奔赴东北,参与领导组织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一重型机械厂的设计建设工作。1957年8月当选为黑龙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8年主持设计了第二重型机械厂建设方案。1961年后历任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局(中建一局前身)总工程师、第二汽车制造厂总指挥部生产组副组长、国家建委施工局总工程师、国家建工总局施工局总工程师和副局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建筑业管理局顾问等职。1964年12月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时期受到冲击,他所在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推行所谓“干打垒”施工方法,严重违反建筑施工科学原理,他不畏强暴,毅然上书中央,坦然陈词,坚决与伪科学作斗争。改革开放后,老当益壮。1980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先后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和第六届理事。
汪受衷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施工经验,而且还有较高的建筑理论水平,把毕身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中国建筑事业。主要著作有:《攀登建筑工程的尖端。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编好施工组织总设计,用科学方法组织施工》、《怎样进行打桩工程》等,译著有《国际承包知识一一建筑工程管理与组织》等,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的编纂工作。晚年退居二线后仍坚持赴全国各地建筑工程第一线调查研究,先后参加扬子乙烯工程和三峡工程等国际重点工程的技术论证和技术咨询工作,为我国建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李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