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复苏抢夺股市资金等
2009-09-11马红漫等
马红漫等
实体经济复苏抢夺股市资金
马红漫
有分析人士认为,开始“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是本轮A股市场调整的主因。其实,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资金吃紧的感觉,其根本原因是由经济复苏的阶段性过程造成的。
事实上,股市所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工商企业所代表的实体经济,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互一致与不一致并存。两者间的这种矛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股市作为对实体经济的敏感先行指标,往往会先于实体经济三个月到半年企稳复苏,在此阶段社会资金大多会选择集中投入到股市之中;阶段二,随着实体经济出现实质性复苏,会出现与虚拟经济争夺资金的现象,大量社会资金会在此时选择回流实体经济,而导致股市出现资金紧缺;阶段三,实体经济真正复苏并逐步走向繁荣,由此带动股市与之同步上涨走好,社会资金供给也随之同步增长并最终实现二者间的共赢,直至经济走向繁荣顶峰。股市与实体经济间围绕资金争夺的这三个阶段,几乎是任何一个经济体复苏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所谓“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正是在加速第二阶段资金的流向变化。鉴于前期大量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和楼市,因此调控部门力促货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正是“动态微调”的指向所在。而另一方面,从经济复苏的态势看,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也的确水涨船高。由此,当初选择进入股市的企业闲置资金开始主动撤出,并回流到实体经济当中去。这一资金流动的过程当中,股票市场感受到的则是寒意逼人。不仅调控政策出现若隐若现的变化,同时资金而吃紧也带来了股票抛售压力,最终成为市场近期暴跌的根本原因。
中华老字号为什么没变成奢侈品品牌
蔡明
我们有那么多中华老字号,要年头有年头,要文化有文化,为什么没一个进化成奢侈品品牌?
首先是消费人群。国外购买奢侈品的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国内则年轻化倾向极其严重,大龄购买者也多为暴发户。而这一部分人崇洋媚外兴趣浓厚,你让他买包买车买表没问题,穿布鞋吃小吃听昆曲问题就大了。他们为的是证明自己能以财富拥有别人无法获得的物质符号。这样的消费人群,直接导致中华老字号在国内就没有成为奢侈品的环境,更没有了打出去的余地。
外因不利,内因更乏力。经营定位转型的不果断,让很多老字号们如今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进化成奢侈品,而是不要退化到被淘汰。拿内联升举例,它和爱马仕都是19世纪创立,都是服务本国宫廷,内联升做布鞋,爱马仕做马具。汽车开始取代马匹时,爱马仕抓住“马匹虽会被淘汰,但各类交通工具仍有无限商机”。与爱马仕的转型相比,众多百年老店的总是把“百年”的品牌看作“固守不变”。结果就是,后者总是在百年内就会垮掉。
也许内联升们,当时将定位转型为“布鞋虽会被淘汰,但各种足部时装仍有无限商机”,继而延展到其他配饰,配以国际化运作,今天我们可能就有了立足国际的奢侈品品牌。
消费人群、自身经营外的第三点,涉及我们国家曾经的体制。两方奢侈品始终为纯正的家族、私人企业拥有,保持手工作坊、高昂定价、灵活聚焦市场目标、维系自身价值体系的特性。中国的老字号却几乎都曾经国有化,面向群众面向社会。想奢侈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