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00年前的火葬

2009-09-11刘声远

大自然探索 2009年9期
关键词:火葬中美洲考古学家

编译刘声远

在当今社会,火葬是普遍施行的一种既环保又节约土地的丧葬形式,而在许多古老文明中,人们都希望保有全尸,尤其是王公贵族,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灵魂才能升天或者进入来世。然而,早在3000多年前,古老的米斯特克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火葬了,这一习俗甚至最终演变为只有米斯特克国王和后来的阿兹特克皇帝才能享有这种丧葬形式。那么,米斯特克人为什么不留下自己的全尸呢?

古老文明

2004年,考古学家在对当今墨西哥瓦哈卡州南部塔亚塔地区的米斯特克早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处3000多年前的火葬墓遗迹,比史料中记载的米斯特克国王及后来的阿兹特克皇帝接受火葬的时间早了1000年。考古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证明了早在3000多年前,米斯特克社会已经开始分化出高低阶层,而火葬则很可能就是当时象征死者地位的一种丧葬仪式。

同阿兹特克文明一样,米斯特克文明也是中美洲最古老、最著名的文明之一。考古研究证明,米斯特克文明是在16世纪因遭到阿兹特克人的破坏而最终坍塌的,但对于米斯特克文明的早期历史,考古学家至今所知甚少。

在米斯特克人的图形法典及其他原始记录中,记载了有关米斯特克贵族参加火葬仪式的场面。到公元1000年后,火葬开始被王室贵族死后独享,直至演变成为米斯特克国王的专用丧葬形式,以示对死者的敬意。以不同的方式处置尸体是米斯特克人象征死者身份高低贵贱的方法之一,在其他一些古老文明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把死者制作成木乃伊,破坏敌人的木乃伊,甚至吃敌人的尸体,这些都涉及到以不同的方式处置死者的尸体。

考古发掘

这处火葬墓遗址一共有两座墓:分别被命名为“一号墓”和“二号墓”。根据同时出土的陶器等陪葬物的放射性碳测年(年代测定)检测结果,结合其他考古发现,这两座火葬墓的修建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考古学家认为,从公元前12世纪晚期到公元前10世纪,塔亚塔社会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建造非居住性建筑和公共空间。与此同时,在中美洲其他许多地方,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社会等级开始逐渐分明。

考古学家在其中一座火葬墓中发现了_一只狗的残骸,上面留有切割的痕迹,显示这条狗很可能是被人吃掉的,但也不排除它是作为陪葬品下葬的。考古学家还在火葬墓遗迹附近发现了一处很大的建筑遗址,可能是古代一个大户人家的宅第。从建筑遗址上的一大堆垃圾遗存中,考古学家找到了鹿、狗、鱼的残骸,以及陶器、海贝壳饰品、黑曜石等。所有这些都暗示,当时人们一定在这里为死者举行过正规的丧葬仪式,死者生前锦衣玉食,过着奢侈的生活。

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发现,这两座火葬墓所在的居住区最终被建成一个宗教场所,有一座公共建筑和一个小型广场,其中常供奉有狗和人的头骨。这里除了两座火葬墓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非火葬墓,这暗示火葬只留给社会中的少数成员。

一号墓墓主的骨骸未经扰动,关节仍然连着,显然是被就地火化并安葬的。墓主佩戴贝壳串珠项链,墓中有小型雕像、经过焚烧的狗的残骸等。从姿势看,此人当初是被面朝下就地火葬的。二号墓墓主是以坐姿就地火化并安葬的,而在古代中美洲各种文明中,这正是权贵人物下葬的常见形式。不过,二号墓墓主在下葬后其尸骸受到了扰动,部分骨头已经不见了。墓主身上也没有什么陪葬品,只找到几颗散落的贝壳珠。这座墓葬有可能是在近年中被农业耕作破坏的。

综合上述种种迹象——食物结构、陪葬物品、墓葬位置、墓主埋葬姿势等,考古学家判断:两座火葬墓的主人应该是当时的贵族。骨骸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座火葬墓墓主的身份地位,考古学家对死者骨骸进行了年龄、性别、创伤、病理学和埋葬学(专门研究有机体转变为化石的条件和过程的科学)等分析。

一号墓墓主的骨骸特征显示,这是一位女性,而其第三磨牙萌出、耻骨形态及联合特征、头骨骨缝接合程度等则显示,该女子死亡时的年龄在18~25岁之间。骨灰、骨裂模式、骨骼颜色及形状等都表明,一号墓墓主得到了全面的火葬,而且火葬是在她死后不久就地进行的。其遗骸在安葬后未受到过扰动。没有发现死者在死前遭遇人吃人等习俗对待的证据(考古研究证明,古代中美洲文明中有人吃人的习俗)。

二号墓墓主的骨骸特征显示,其死亡年龄在15-25岁之间,同样是被就地全面火葬的,而且是在其死后不久以坐姿被安葬的,但性别无法判断。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所见的被扰动状况,考古学家分析有三种可能性:其一是在死者下葬后被非故意打乱;其二是当初人们先焚烧死者身上的皮肉,再移走部分骨骸;其三是先移走部分骨骸,再将余下的焚烧。这三种可能性从理论上都说得过去。不过,根据在死者骨骸上不见任何伤痕,足和踝骨仍然连着等特征来看,第三种可能性并不存在。第二种可能性有悖常理。而在其墓葬上层的犁田层发现了死者的一些骨骼残片这一事实,则暗示第一种可能性最大。此外,骨骸裂痕特征显示,死者骨骸是在下葬、变干以后才裂开的,因此死者的部分骨骸也可能是在古代就已被移走了。

丧葬习俗

焚烧死者这种做法,在中美洲的其他地区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但与塔亚塔火葬墓不同的是,早期焚烧人骨几乎都是在人吃人之后进行的,并非就地火葬新近的死者。

如何判断墓葬形式是对死者的尊敬还是冒犯,这是丧葬习俗研究中的一个难题。由于有多种多样的火葬形式,因此重要的是要弄清楚采用火葬究竟是对地位高贵者的尊敬,还是对微不足道者如罪犯、俘虏、殉人(殉葬者)等的轻蔑。

有考古学家列出了判断古代中美洲死者地位的十个标准,包括:头盖骨是否被人为地拉长变形(古代中美洲人以拉长的头型为美,贵族子女通常会从孩提时代起就被施行这样的矫正);是否佩戴玉耳圈,陪葬品中是否有镜子;是否享用鹿肉、牡蛎和海菊蛤;是否以坐、跪而非俯卧的姿势下葬(前者表示高贵,后者表示卑微顺从);陪葬品中是否有四脚凳子(中美洲古代贵族参加活动时都要带上这种凳子);陪葬品中是否有小雕像(表示死者身份高贵,通常呈莲花座形态)等。

考古学家根据上述标准推测,塔亚塔火葬墓中的两名死者应该都出身高贵。这种推测的另一依据是,当时当地贵族人家确实有在自家宅地附近安葬家族成员(将尸体放进墓里,先行焚化,再行安葬)的习俗。

不过,也有考古学家质疑:一号火葬墓墓主是以俯卧姿势下葬的,而在特奥狄华坎(位于墨西哥盆地的一处著名的古文明遗址)羽蛇金字塔中发现的死者,有77%的都是双臂交叉着放在背后下葬的,考古学家据此推断这些死者都是国王的殉人。那么,怎样才能认定一号火葬墓墓主就不属于上述情形呢?对这个问题,有关专家的回答是:在这一地区,已发现了死者虽然以俯卧姿势下葬、但陪葬品既多又贵重的情况。有证据表明,在中美洲古文明早期,死者的下葬姿势并不代表身份,随着体制化政权的建立,不同的下葬姿势才逐渐成为死者身份贵贱的象征。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尚未解答:在许多古老文明中,人们都希望死后保有全尸,希望尸身不腐(以示永垂不朽),尤其是王公贵族,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灵魂才能升天或者进入来世。那么,米斯特克贵族为什么允许自己的遗体被焚化火葬呢?对这个问题,专家目前只能猜测:或许米斯特克人相信这样做能让死者的灵魂在袅袅烟雾中升天。

在米斯特克遗址发现3000年前的人类火葬墓意义重大,它显示通过殡葬形式来标记死者的社会地位的做法由来已久。首先,塔亚塔火葬墓表明米斯特克人的社会等级观念以及殡葬习俗远比考古学家此前预想的要复杂得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知道,至少在塔亚塔地区,米斯特克人是通过火葬来凸显死者的贵族地位的。其次,塔亚塔火葬墓给我们一个启示:解读3000多年前的火葬,不能只靠人吃人这一条线索。第三,对塔亚塔火葬墓的考古研究表明,将生物考古学理念(如本文中提到的骨骼分析)引入考古学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一点,塔亚塔火葬墓增

加了我们对死亡和火葬的认知:死亡并不可怕,火葬也很正常,尤其是在寸土寸金、讲究环保的今天,移风易俗、大力推行火葬的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火葬中美洲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2020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想的和做的不一样
中美洲古代艺术
中美洲古代艺术
2018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宋朝盛行火葬
考古学家手铲下的“巨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