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水运发展趋势探讨

2009-09-10杨志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6期
关键词:水运趋势工程

杨志林

摘要:水运在中国的交通运输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水运工程的迅速发展,水运在我国交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文章阐述了当前水运工程发展现状,分析了水运工程存在的相关问题,基于可持续、信息化以及相关技术,理性探讨了我国内河水运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运;工程;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水运工程的质量管理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过相关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以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未雨绸缪。我国内河水运的未来发展如何,已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我国现状的研究,理性探讨了我国水运发展的趋势。

1 我国水运工程现状概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21世纪,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完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将进一步拉动对港口建设的需求,对水运工程程建设发展理念与建设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有关数据显示,“十一五”、 “十二五”期,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均约增加20亿t;2010年我国内河航道通过能力将比2005年提高约40,2020年将比2010年翻一番。用当现代水运技术的行话来讲,水运交通的关键是繁重的港口建设,解决岸线、土地资源、能源不足的矛盾,实现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交通业转变。

据悉,2008年是水运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275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52个,新增吞吐能力5.55亿吨。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8932万吨,改善航道521公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深圳铜鼓航道工程、嘉陵江航电枢纽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质量管理水平不断上升,然而其存在的问题也不然忽视。其具体表现为:

1.1 质量意识问题

全国水运工程总体质量状况良好,但个别项目还存在质量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别项目质量通病普遍,外观质量差,影响工程的耐久性:二是附属工程质量不受重视,成为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多数项目存在差距的因素不是施工技术力量不强、施工设备不足、施工工艺落后等客观因素,而是质量意识方面的主观因素。

1.2 项目质量差距问题

项目整体质量存在差距,优良率较低,即使同为优良的工程,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差距。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3月验收的19个内河大中型项目的项目优良率为72%,然而沿海工程优良率仅为56%,形势严峻。质量管理较为粗放,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上存在差距。施工精细程度上存在差距,表现为小型构件质量和质量通病治理方面问题较多。随着水运工程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工期和建设质量的矛盾有不断加剧的趋势。预制构件未达到养护龄期即起吊安装、施工工序简化、地基加固不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随意变更设计等情况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2 我国内河水运发展趋势探讨

2.1区域可持续化水运建设趋势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发挥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向来,地方经济大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繁荣。特别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要更加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沿海地区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拓市场,利用运输通道把沿海外向型经济推向中西部地区,港口的枢纽作用将更加突出。

就国家政策形势而言,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智能化等高品质必将成为港口建设,繁荣水运发展,加快地方经济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合理利用、管理和保护水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要求港口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将促使港口生产、运输行为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港口深水岸线稀缺性非常明显,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深度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必然。全面革新水运港口新技术,船舶大型化推动了港口离岸化、深水化,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均面临新技术问题。

全面坚守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国际竞争的加剧总是依附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资源与财富世界性的两极分化愈益严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沿海港口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其发展必须满足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随着港口规模扩大和功能转变,港口日益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2.2 信息化水运工程发展趋势

水运高速发达国家,如美国来说,其将水运工程信息化建设作为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的重点来抓。美国运输部门根据物流与信息流紧密相连的特点,把信息广泛传播作为未来时代的根本职责。水运工程作为社会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水运工程行业自身的特点和重要性,使其成为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发展信息化的重点。水运基础设施点多、线长、面广、投资大,因此在建设中首先应保证其质量和效益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信息时代的要求来建设水运基础设施 同时由于其分布和运营特点,决定了其信息采纳的来源广泛、分散且不易集中,水运信息化建设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须。在水运工程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是紧密伴生的。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构成事实上水运系统的必需部分,信息技术将成为美国运输的战略目标。我国水运工程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信息化为基础,狠抓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优化通信效率。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正是由于我们在水运工程中信息流的不畅.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从发展水运工程事业、实现整个行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发展信息增值服务的角度来说,水运工程信息化势在必行,且必须及早进行,这样才能真正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另一方面,水运工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出行信息,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必须通过信息化工作来完成。在这些方面恰恰是我们水运工程行业迎接信息时代挑战,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的最薄弱的地方。

2.3水运工程技术化趋势

2.3.1 在基础建技术方面

合理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和同时模拟悬移质、推移质、冲泻质和床沙质泥沙的物理模型,深化深水设计波浪标准,完善离岸深水码头结构可靠度理论,健全港口交通组织数字仿真体系,采用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和自密实、自养护、抗裂型高耐久混凝土等优化技术。发达国家在模拟水运工程相关技术非常成熟,我国可吸取国外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航运技术。因此,今后在港建方面趋势大体为合理调控港口水陆域合理尺度,稳定码头泊稳条件,建立超大型码头新型结构以及亲水、环保防波堤结构型式等。

2.3.2 节能环保关键技术

节能环保一直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思想,在水运工程中的体现尤为重要,今后必须加强特种专业化码头及小批量货种的装卸和仓储,普通件杂货专用装卸设备与工艺改进,优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轮胎场桥油改电,建立现代综合物流,交通一体化系统,提高车一船、船一船直取比例,建立生态影响预测模型及恢复疏浚土的综合利用,减少运输设备、陆域吹填、工程爆破、外海抛泥对环境影响。

3 结语

水运工程在我国交通运输的地位不容动摇,诚然现今存在些许问题,但是只要相关部门从可持续、信息化以及技术方面着力改进,相信我国水运工程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利华.交通部发布<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七月一日起正式施行[J].中国港湾建设,2000,(4).

[2]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3]JTJ312-2003.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S].

[4]陈一昌.国外水运科技发展趋势(之二)[J].中国水运,1996,(6):26-27.

猜你喜欢

水运趋势工程
初秋唇妆趋势
子午工程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图说水运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