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认定中国留学生买文凭
2009-09-10
法国土伦大学严重舞弊 中国留法学生声誉受损
●本报驻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记者 陈静 孙秀萍 青木 张光政● 王跃西
法国官方8日公布了中国留学生买卖文凭案的最终调查结论,认为土伦大学确实存在“严重舞弊”行为,该大学校长本人对此负有责任。这起终于获得官方结论的跨国假学历案在法国闹了近半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甚至一度被抬到影响全中国留法学生声誉的高度。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担忧地说,现在中国留学生本来就身价大跌,假洋文凭猖狂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留学生现在到了要用真才实学来捍卫自己荣誉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的余翔教授告诉《环球时报》:“在这起事件中,虽然买卖双方都有责任,但更可耻的应该是法国大学。一所学校的堕落要比一个人的操守出现问题对社会危害更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竟然不能控制自己的舞弊行为,这更令人震惊。”
法国公布最终结论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日报道,法国国民教育部8日公布了土伦大学中国留学生买卖文凭案调查结论,认为此案确实存在“严重舞弊”行为。法国教育部长佩克雷斯夫人已要求监察部门对该校相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而且这一结论将呈交检察官,作为此案司法调查的材料。
法国国民教育部在调查结论中多次使用“严重”一词,称土伦大学中国留学生买卖文凭案经调查情况属实,案情“严重”,检察官们在土伦大学最高领导层中发现“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在外国留学生的入学手续方面“问题严重”。“该校校长对此也负有责任”。
虽然调查结论没有使用媒体广泛使用的“假文凭”的说法,但据熟悉情况的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像这样的文凭一般被称为“假的真文凭”,也就是说学校是真的,它发的文凭也是真的,但却不是完全通过学习拿到的。
土伦大学校长对于调查结论没有再说“假文凭”以及行贿表示满意,还称事件只是校方在国际招生程序上存在失职而已。
法新社报道称,马赛大审法庭早在今年3月,就已对此展开调查。接近这一案件调查的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法国司法机关事前接到土伦一名教授的举报,表示有数十名中国大学生,用金钱通过了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学业。之后,有关方面对土伦大学进行了搜查。
土伦大学虽然不如巴黎大学名气大,但也是法国重点大学之一。因此这起案件受到法国各大媒体的关注。
根据法国媒体披露的细节,该校的企业行政学院自2004年起,通过提供学院毕业证书,来换取中国留学生的酬金,调查显示,现在该院一张文凭的平均售价为2700欧元,该院院长让斯向警方承认,一名中国留学生确实曾在今年年初向他提出以10万欧元“批发”60张文凭的交易。法国《世界报》称,相关调查显示,除土伦大学外,法国西南另外几所大学和巴黎郊区一所大学也受到了调查机构的怀疑。针对这一事件,法国教育部长佩克雷斯于4月14日委托监察机构进行调查,并特别提到要审查“中国学生获得文凭的状况”。
法国媒体在最初的报道中把主要矛头指出中国留学生,给中国留法学生造成很大困扰。全法中国学联4月做出的一份回应称,法国媒体对假文凭事件的报道“使我们在土伦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全法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受到了严重威胁。土伦学联希望全土伦中国留学生都能团结起来一起渡过难关。”
一名张姓留法学生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一事件对中国留学生整体信誉的损害不可低估,很可能使法国高等院校乃至企业对中国留学生产生成见,给那些认真读书的学生的求学和就业造成后患。她说,部分留学生花重金购买学校录取证明和毕业文凭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更令人不齿的当属那些借此牟取暴利的机构。
假文凭冲击多国教育体系
不过,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事不会对中国留学生产生太大冲击,假文凭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大的文凭输出国都存在这种现象,比如美国、法国和英国都有买卖文凭的现象。
法国佩皮尼昂大学一名教授向法国《巴黎人报》揭露买卖文凭现象的内幕时也承认,进行舞弊的不仅仅是中国学生,中国学生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且中国本身就是热门话题”。
近日,全法医生协会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提到,很多罗马尼亚籍医生文凭的真实价值令人担忧,并认为欧洲总体在文凭认证和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法国电视台曾经播出的一个纪录片披露,法国人当中也不乏购买国外学校假文凭者。2007年底,法国甚至爆出当时的女司法部长达蒂在文凭上的弥天大谎:据说她虽然曾考入法官学院,但并没拿到毕业文凭,而她却“想到就能做到”(达蒂名言)地把法官文凭罗列在她的简历上。
近几年,素以学术严谨著称的德国高等学校也频现“买卖文凭”丑闻。德国《焦点》周刊上个月就爆料称,来自包括著名学府柏林自由大学、蒂宾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科隆大学等10所德国大学的100名教授涉嫌买卖博士学位,他们通过北威州的一家科学咨询研究所进行违法操作。这家科学咨询研究所在收4000欧元到2万欧元的贿赂之后,很快就能“帮助”希望晋升学位的学者拿到博士头衔,而提供“帮助”的教授则将获得一定数额的提成。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德国汉诺威大学等大学去年还爆出教授用性交易出卖学位。德国《世界报》称,金钱和性,已成德国高校的“镣铐”,腐败丑闻让这些大学成为“囚徒”。据当地媒体估计,德国每年有约2.5万名学生拿到博士学位,其中差不多1000人都是用非法手段买来的。
俄罗斯的假文凭甚至能在网上公开叫卖。在一家造假公司网站上,《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一个价目表,高等院校和技校的文凭从2.7万卢布至3.55万卢布不等,价格高低跟究竟是哪所院校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毕业的年代和毕业证的签发年代。该网站上自我介绍还说:“我们网站的特点在于证件的高质量,制作时间短,只在具有制作高校文凭的“国家标识”印刷厂制作。
这种日益猖獗的买卖文凭交易,其原因是不少国家“文凭至上”。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认为,很多学生拿到博士学位后,可以获得极高的社会威望,对职业晋升、获得更高酬劳等都有好处。
洋学历正在“去魅化”
留洋,曾经拥有过非常耀眼的光环,但近些年它却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褪色。周宁告诉《环球时报》,满清后期,留学开始之后,经历了一个“魅力化”的过程,洋文凭高于土文凭,人们对此趋之若鹜;最近几年洋文凭出现“去魅化”现象,人们对学习与能力的对应关系更现实了。而且,随着中国现代教育水平的逐渐完善,人们不是非留洋不可了。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一些机构喜欢用留学生点缀,以显示自己国际化,这种做法当然不会长久;现在,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人从对外界的盲目崇拜变成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只要靠真本事吃饭,洋文凭、土文凭都一样。
在洋学历光环褪色的过程中,一些留学生买假学历的丑闻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环球时报》驻俄罗斯记者经常听到一些中国同胞说起过俄罗斯一些高校卖文凭的事,有个别中国同胞在俄罗斯待了几年,俄文字母都没有认全,却能领到俄罗斯著名高校的文凭。一名留俄学生告诉记者,莫斯科某医学院的博士学位卖到1万欧元,一位博士在读生由于迟迟拿不到学位,就给该校主管对外合作的领导全家买了去欧洲某国旅游的往返船票,结果很快就拿到了学位。
张颐武认为,过去,中国对外界不熟悉,信息沟通不畅,假文凭还能有点作用。现在,随着中国国际经验的增多,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假文凭没什么用了。而且即便是真文凭,学无所用也不行。
周宁认为,由于信息不对接,以及对外国的崇拜,在中国150年的留学史上,假文凭多得很。他表示,在这次事件中,法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它说成是中国的丑闻,更不能用少数中国学生的行为来代表一个国家。▲
(上接第一版)否则不仅违反外交礼仪,更侵犯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泄露了中国的军事秘密。印度一些人最近总爱在中印关系上无事生非,政府和媒体唱双簧,体现了印度战略投机的心理。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却在一些事情上不懂事,对过去的教训记忆不深。”
媒体炒作使事件升级
《环球时报》记者9日下午在印度记者俱乐部和印度同行聊到此事时,他们表示,这件事本不算什么大事,但由于这架飞机和中国扯上关系,便被一些媒体拿来炒作。有人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印度有些媒体大肆炒作中国“入侵”印度事件,比如印度CNN-IBN电视台为此专门做了个访谈节目,结论竟然是“中国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胁”。在这种声浪中恰好碰到这架飞机,于是便上升为一个令人关注的事件。
这次军机被扣可以说是一次“失误”事件,但从中反映出来印度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心态并没有随着中印边界纷争的协商而改变。“新海峡时报网”9日发表题为“在印度的噩梦中,中国的阴影很大”的文章。文章说,印度总理辛格曾经说,印度必须意识到与中国的未来应该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印度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努力要赶上中国,而不是害怕或仇恨中国。但印度对中国的提防心态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印度学者斯利拉姆·恰奥利亚说,正如中日关系被描述为“政冷经热”,印中关系也时有冲突和摊牌的时刻。“印度能够防止中国海军接管印度洋的唯一办法是提高自身海军实力以及与东南亚国家搞好关系”,“中美之间的稳固关系是中国在亚洲国家中保持优势的主要原因”,“奥巴马政府不太可能帮助印度赶上中国,所以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印度发展的障碍”。
处处把自己与中国比,已经是印度的习惯思维。印度报业托拉斯9日兴奋地写道:“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印度可能比中国受益更大”。文章一开头就写,感谢服务业的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源源不断,这使得印度在这轮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中,处于比中国更有利的地位。文章说,中国正在为争取出口工业制造品发愁,因为发达国家需求疲弱。文章引用牛津大学经济学家的研究报告称,印度将在未来10年缩小与中国经济的差距。而在7日,印度媒体也兴奋地说,现在印度汽车出口的势头比中国好。
印度的敏感反映两国关系现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的事件本来就是小事一桩,印度机场有相关规定,那么就根据客随主便的原则来解决。而印度方面扣留了阿联酋飞机后又把消息透露给媒体,经过媒体的渲染,不仅给人以制造事端之嫌,还让人觉得印度就是在针对中国,实在欠妥。我认为,印度担心中国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与中国到底是合作对象还是防范对手,经过多年也没有把握好。印度应当从大局出发,胡乱猜疑、对中国毫无根据地想象没有必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南亚室主任胡仕胜告诉记者,在此次事件中,阿联酋的军机可能确实没有按规矩办事,但如果双方是友好国家,那很多事情都好商量。如果这一事件发生在英美两国间,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麻烦。他说:“我觉得印度有点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他还说,这架飞机的最终目的地不是印度,印度对此太敏感了,“不过这也只是一点小涟漪,很快就会消失”。胡仕胜说,印度对与中国相关的事物很敏感,正说明两国关系发展不算太顺利。这是两个大国特别是相邻的两个大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也表示,中印两国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格局不会改变。
《环球时报》记者在新德里和一些市民谈到这件事时,他们并没有因为飞机上载有没有申报的武器而且是飞往中国,而对中国有不满的感觉,他们认为印度政府应该按照相关政策处理此事,不能因为物品是武器和飞往中国而无限期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