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梨花别样姿
2009-09-09丁芒
丁 芒
程菊仙寄来她的《翠羽天遥诗词选》,使我第一次集中地读到她平生所作的诗词,得以较全面地窥视她幽闭的心灵,领略其诗观诗艺。每击节吟赏她的佳句,那些风姿绰约、锦心绣口的李清照式的古代才女的影子,总恍惚出没于我的眼前。
先举一首词例,来让大家领略一番她那“带雨梨花”的别样风姿。其一组“采桑子”词的第八首是这样写的:
“昨宵一阵芭蕉雨,才过东皋。又过西桥,几许清愁帐未消。
空怀小杜三生恨,袖舞红绡,梦醒春宵,鹤唳中天对寂寥。”
情内敛,意缠绵,那种沉凝静穆的清愁,欲说还休的忆念,通过芭蕉雨、红绡梦、西桥独步、中天鹤唳,诸般事象物象,如烟如雾,如丝如缕,幽幽淡淡地袅向读者的心灵,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为之低徊。这种真情深注、意象密合、风调蕴藉、语言精到的诗,集中很多,其词尤胜。这既是菊仙的性格化诗词的主要特征,也是她诗词艺术造诣高度的表现。诗无个性,言不传情,怎么也写不到这样完美的高度来。诗就是诗人形象的自我塑造。诗如其人,惟“如其人”的诗,才能算作起码的真诗、好诗。菊仙如不是性情中人,没有自己丰厚深邃的生命体验,没有艺术上的深潜妙悟,她怎么能写出这等撩人心魄的诗句来呢?
菊仙诗词的艺术功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领会,一是章法讲究,一是语言绚丽。
章法方面,有三个特色:其一,动势行诗;其二,波澜起伏;其三,尾句宕放。举其七绝《雁荡山》为例:
也作仙姑雁荡来,芙蓉九月插云开。
狂吟有意携将去,百二奇峰揽到怀。
起句就是诗人的浮想:自比仙姑,来到雁荡山。接着就以仙姑之目,看到芙蓉峰顶插云而开。不说峰高,只说“插云”,高度自见,且别开生面,富有动势,而不说峰立,只说峰“开”,这是从峰名上起飞的想象,赋予虚物以实指,赋予静物以动势,这一想象真使人感到有石破天惊似的美的震撼力。第三句写仙姑的狂吟豪情,竟想将雁荡美景囊括而去,进一步发展了扩大了原来的想象,掀起了新的万丈波澜,动势因之被极端强化。尾句承接第三句,把虚拟作了实指性的解释,其实是以虚拟的具象,充实了扩展了第三句的动势。全篇想象套叠,动势翱翔,波澜迭起,气贯神流。这种浪漫主义手法,固已超出一般,而章法严谨,完全符合结构逻辑。且以动势行诗(这“插”字“揽”字和一“来”一“去”,似有千钧之力,震铄全诗)造成的“气贯神流”,更使全诗凝铸成一座完美的“铜钟”,一读,便悠然荡出声闻天地的诗美旋律。
正如惯写“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句一样,惯写凄清婉约的程菊仙,也有“百二奇峰揽到怀”的豪纵。由此可知诗人感情的复杂组合,是豪放还是婉约,只是主导而已。记得友人座谈吾诗时曾说过:豪放或婉约诗风,独擅者固已不易,一身而兼擅者寥寥,盖思惟力度、艺术境界低昂有别。程菊仙能兼擅,也可从这一角度见出其艺术水平了。
再说语言方面,也有三个特色:其一,词采典雅;其二,组旬精美:其三,语势畅达。也举其《鹧鸪天·读中国当代女性百家诗词选<情海断肠集>》为例:
带雨梨花别样姿,啼痕粉面挂相思。倚栏惟盼春长驻,待月常怜堞影迟。驱竹马。赴瑶池,南柯一梦枉凝眉。落英帐怅难为水,几瓣香残几瓣痴。
全篇运用形象以伸意,有象征,有暗示。最后两句尤工:“落英”象征“相思泪”,或暗示“春阁怨”。落红随流水淌去,这是一般熟用的象征意象,而菊仙及其意,这“难为”二字下得妙绝,可作多义解:落红不愿随流水:流水不愿带落红;沉重的落红,流水带不动……等等。末句约略回答了这“难为”二字:那定因为“落英”载满了春尽香残的悲哀和真挚深沉的儿女痴情。这且不赘,只说语言,此篇都具上述三个特色:词采典雅绚丽,组句非常精美,而语句顺畅,诗意通过象征、暗示手法,含而不露,隐而犹达。所谓“艳词”写到这等程度,可谓功夫到家了。
我尤欣赏菊仙诗词的许多精妙传神的尾句,尾旬一出,全诗生辉。不妨略抄若干,和读者共赏:
醒来漫拟题佳句,却怕莺啼惹蝶愁。(《晨闻》)我有心泉长不竭,伴君沧海放轻舟。(《有赠》)七彩纷呈多锦绣,更将微笑入新诗。(《杂咏》)晓来依旧关山远,猿啸苍茫水一天。(《端午遥寄》)而今化作桃花面,尚有微红似泪痕。(《咏桃花》)眼角流波腮挂泪,仙船何以渡情关?(《问月》)人间若似情长久,世上应无恨别离。(《物语漫拟》)闲情漫把丹枫赏,一片烧云入锦囊。(《赏丹枫》)阳春遍地闻莺韵,笔醉山河万里天。(《和马年小唱》)还向篱边吟瘦菊,月临秋水雁空惊。(《辘轳体诗》)
菊仙为人简素,淡泊自甘,向往禅意。我常心许为《红楼梦》中的妙玉,诗词的造诣却迥乎寻常,其功底,其佳作,放在当代诗坛权衡,亦当置于上游。读者细读这本选集,会知道吾言不谬。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她:研习古典诗词,不要沉溺过深,甚至仿效。当代人写诗词,只是运用古典形式艺术,从内容到语言,都应现代化,亦即用当代的语言,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切忌泥古。菊仙如果能在这方面力自扼拔,陈言务去,创新之举,我想她的诗词定会攀登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