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09-09-08武军才
武军才
摘要:在21世纪提倡素质教学的今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把握教学的脉动,使小学生能够快乐地走进数学天地。培养学习兴趣必不可缺。利用学生的天性,有效的方式,带领小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好奇心;实践操作;创新意识;培养;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由课堂被动式的枯燥乏味的“要我学”,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培养。
一、 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数学教学的切入点
从学生学习数学的那一天起,数学就变成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把最为神奇的数学世界变成折磨学生的简单重复劳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重复是最容易疲劳的。简单的重复劳动最容易伤害成长中学生好奇的天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产生的好奇心)是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例如,在课堂练习加减法时,让小学生前后桌分组,改换不同的问题,轮流提问和回答。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提供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正方体有6个面。这时,教师再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个面。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 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发现新知识,满怀信心地去学习。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循循善诱,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教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教室的构造、学习文具辨别形状,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出生活中很多形状的物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的动力
“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好,你们是最优秀的;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发动其他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自由飞翔,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