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教师的“双技能”培训

2009-09-08谢桂园黎铜和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

白 燕 谢桂园 黎铜和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即培训教师的“双技能”,必须树立“行为的改变”培训理念,改变纯理论教学模式,让培训教师参与到整个培训过程中来,采用企业、中职学校实践的形式,以培训者本人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以及培训者影响他人的扩散效果作为评价标准,构建职教师资的“双技能”培训模式。

关键词:“行为改变”;“双技能”教师培训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2007〕4号)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应该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进行中职教师培训,以有效打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从培训理念、培训思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总结。

一、中职教师培训的目的

德里克·朗特里在其《教育词典》中对培训的解释是:“有系统地发展一个人为胜任某种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积极的态度与技能,这种工作或任务的各项要求在培训前要求能认清,而且无论是谁去做都须有符合标准成绩的能力。”他在《哈佛管理全集》中又说道:“培训的完整内容应该是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态度等诸方面改进职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曾任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培训高级顾问的詹姆斯·普耐德认为,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尺,不是检查学了多少,而是要看用了多少。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培训的焦点是行为活动的技能,培训不是为了知道得更多,而是为了行为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培训更强调的是其目标的针对性、动作的现实性和效果的实用性,它比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活动更重视其效果。与教育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长远投资的功能相比,培训活动有较明显的时效性和功利性。因此,现代培训已不是若干个学员在教室里正襟危坐接受教员的“教诲”:教员单纯讲授、学员一味听和记。要树立“行为的改变”的培训理念,使培训更加适用、有效。

中职教师既具有教师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他们应具备双重的实践技能特征:一是作为职业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它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具体组织与实施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技能,它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因此,对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任务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经过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在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这个技能包括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其次,经过培训,教师还应该掌握教学相关技能,除了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给学生示范外,还应该将这些技能顺利地传授给学生,这是职业教育所特有的,也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双技能”培训追求的目标。

二、中职师资的“双技能”培训形式

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反映技术工人职业劳动过程技能,反映生产活动内容的程序,而不仅是学科体系知识,所以,必须强调教师对“生产过程”的完整认识、完整渗透与体现。让培训学员去企业,利用企业资源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阅历,增强市场和企业现场意识,为他们提供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实际操练、岗位调研或挂职、对接等机会,注重学习企业、公司员工的敬业精神,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文化,感受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提升他们对社会、市场、企业、单位的深层认识,使培训真正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通过“实践(企业实践)——理论(教育理论)——实践(教学实践)”的培训过程,使中职教师始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始终保持对教学实践最新改革的不断反思。

职教师资的“双技能”培训形式并不排斥理论讲授。如“专家讲座”就侧重于理论辅导,适用于对教师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信息等,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有效保证。但在培训中要注意适当,不能过多和过杂,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一线教师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觉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在专家讲座时,不要单纯讲理论,而要分析案例,即“案例剖析,牵出问题”,在案例分析中让学员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理论教学要多运用讨论法,结合实践讲理论,专家与学员在课堂上互动,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会使培训效果更好。

培训过程是一个知识、技能、态度、情感重构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内容的学习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将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与已有经验建立起实质的联系,内化到自己的认知模式之中,才能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

三、中职师资“双技能”培训的评价

根据培训目的和过程的要求,培训效果评价标准也要改变,即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尺不是检查学员们学了多少,而是看学员们在教学实践中用了多少。培训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培训者本人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前者指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现场性变化,后者指教师回到工作实践中所表现的符合培训期望的行为变化;二是培训者影响他人的扩散效果,主要指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学校同事或他人所产生的影响。但有很多研究发现,大多数培训效果都无法迁移到工作情景中去,实际培训效果往往停留在即时效果层面,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

职业教育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更新快、办学过程需要地方和行业的支持,需要切实依靠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地方和行业、企业了解自身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了解实际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能及时指导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人才要求;地方和行业能够提供学生获得技术技能所必须的真实现场和良好条件。

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也需要地方企业和行业的支持,如接纳培训学员到企业参观、考察、学习,企业技术骨干介绍生产流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企业对招聘员工的素质要求等。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原因,学校很难同企业建立真正的教师培训体系,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企业也没有相关的明确义务和法律责任来承担培训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对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培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造成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与现实需要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此外,培训所传递的能量,要通过受训人员的消化吸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才能起作用,这不仅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还离不开学员所在学校整体的各种环境。在不少学校管理人员心目中,“过程”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很多教师对培训作用的期望值太高,在他们的意识中,似乎自己教学中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培训来解决,甚至认为一两次培训就应该使自己脱胎换骨,实现新生。这样在期望目标上对培训功能与作用的夸大,必然导致对培训“失望”的结果,进而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我们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一定要改变重学术、重系统知识而轻技能、轻实际能力的老观念”,“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不仅是指高职称、高学历,更主要的是应具有现代先进职教观念和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就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改革持久、深入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观念变了,行为就会变;行为变了,教学效果才会变。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生源情况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再以专业知识体系为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的重点应不只是力求把知识表达得最清楚、最完整,而应该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明确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彻能力本位思想,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盛华.现代培训设计与管理实务全集·哈佛商学院培训管理书系[M].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5.

[2]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黄勇荣.基于问题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J].继续教育,2008,(12).

[4]榴红.校企对话 共谋发展[J].中国职业教育,2009,(1).

责任编辑郑蔼娴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培训策略探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