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研究
2009-09-08徐祥辉黄家善
徐祥辉 黄家善
摘要:北京奥运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不仅体现在辉煌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奥林匹克历史传承留下的遗产上。北京奥运会遗产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文化财富和共同记忆,我们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的态度,做好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本文在分析探讨奥运会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遗产;评估;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4-0011-04
Abstract:Games are one “unequalled” not only the Olympic Games, this manifests in makes in the magnificent competition progress, manifests, in gives in the inheritance which the Olympics history inheritance stays behind.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heritance is we leaves posterity′s historical culture wealth and remembered together that we should in line with “be responsible for, will consider for the future the manner for the history”, will complet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heritance the appraisal,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in the analysis discusses Olympic Games inheritance connotation in the foundation, proposed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heritance appraisal,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related question.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heritance; appraisal; development; protection
百年奥运历史,也是百年来奥运遗产应用于奥运展示成就的历史。奥运会因奥运遗产推动不断超越极限,创造新纪录;奥运遗产也因奥运的需求而不断深入研究,屡获新成果,为每一届奥运会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这两者间的情缘,足以书写一部生动的传奇。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奥运遗产与奥运会的水平、特色有紧密的关系。充分认识、评估开发与保护北京奥运遗产,对于正确评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平、特色有着重要影响。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更为持久、更为宝贵,而这种精神最重要的有3个方面。一是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二是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三是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1]。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中国来说是熟悉的,但是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中国却是陌生的。美国在过去的百年中举办过8次奥运会,但是从来没有在举办奥运会之前就开始研究奥运遗产。即使是在每一届奥运会之后,美国也没有对主办城市的奥运遗产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深入开展研究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是后奥运时期的重大课题,对北京后奥运时期遗产的系统循环利用,提升整个国家经济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北京奥运会遗产的内涵
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在希腊雅典拉开序幕起,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洗礼,成为人类社会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创造了一套严格的赛事规定、规程和规则以及如圣火传递、运动员入场、点火炬、升旗等众多的典礼、仪式和规范,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2]。金汕认为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活动,奥运遗产则指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总和[3],它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根源性和连续性,受多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高度概括了奥运遗产的内涵。他认为,北京奥运会过后留下的奥运遗产应该在2个层面: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4]。另外,还有些奥运遗产很难单独划分为精神遗产或者物质遗产。精神遗产:通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体育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团队精神教育等意识形态上的教育和志愿者行动、微笑活动等实际活动,引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借助奥林匹克的民众参与精神和自我实现价值提高民族自豪感。主办城市的优越感和主办国家的自信心都给北京奥运会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遗产。物质遗产:每个奥运主办城市都为这一赛事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为北京奥运会新建扩建改建的奥运场馆将给城市日后的体育事业发展留下宝贵的遗产。其中鸟巢、水立方不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物质遗产,也是中国建筑史、世界建筑史、城市景观构成和北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他奥运遗产既有精神层面上的也有物质层面上的。比如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留下许许多多的艺术遗产、制度遗产、经验遗产、习惯遗产等。单独把这些遗产分为精神遗产或物质遗产都是不合适的。袁懋栓认为奥运遗产是指每一届奥运之后,为奥运举办城市北京留下物质和非物质的、体育的和超体育的积极成果[5]。袁荣剀指出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立了世界遗产由“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部分组成,为界定奥运会遗产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在东方古都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北京、我国乃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构成了奥运会独特的遗产,薪火相传,泽及后世。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北京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评价奥运会总体影响的城市,它决定了北京奥运会必将走创新与继承并举的道路。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北京奥运遗产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特殊贡献。
2 北京奥运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
2.1 北京奥运遗产的评估
百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变化是反映奥运会动态性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从1896年4月的希腊雅典奥运会到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算起,现代奥运会和奥组委已经走过了112年的历史,横跨3个世纪。今天它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奥运组织的强大生命力一方面源于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源于自身的动态性。奥运会活动的周期性、奥运会组织的动态性、奥运会影响的广泛性,使得奥运会作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的波动、吸收集成和扩散。奥运组织者能够适应时代特征的变化和环境的要求而变化、调整甚至改革,从而使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不同洲际、不同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都为世界、为后人留下不同的遗产(见表1)。从表1列出了的9个奥运会举办城市为世界、为后人留下的遗产看,各有特色和亮点。“绿色奥运、科技奥和人文奥运”三大奥运遗产是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和亮点。其中“人文奥运”遗产内涵最为丰富,寓意最为深远。
对于科学地评价奥运会对举办国乃至全球所产生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和遗产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关注。从2002年夏季开始国际奥委会设立了OGGL(奥运会整体影响研究)评估项目,要求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每个奥运主办城市都要在奥运会结束后2年内提交OGGL评估报告。实施北京奥运遗产评估工程要认真领会国际奥委会有关奥运遗产的规定及其精神实质,全面总结历届奥运会有关遗产工作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实施对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工程,对北京奥运会遗产所包含的内容、自身的形式、外在的环境、发展的路径等重大问题都要做出全面、系统、深刻的分析的估量。
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OGGL项目执行负责人兼环境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然教授介绍,该项目主要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3大方面。目前,该项目组已确立了171个评价指标来评价奥运会的影响[5]。例如开展的北京奥运健康遗产评估是将在社区、家庭和居民3个层面上,对奥运行动在下述方面的影响进行前瞻性评估:(1)对增强健康干预的有效性方面;(2)在创建健康环境、制定健康促进政策、加强社区行动方面;(3)对社区居民健康观念、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的改变等方面。本项目评估在奥运遗产研究内容方面尚属首次,通过前瞻性调查的科研方法在奥运遗产研究方面也属首次。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是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遗产,是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也将是科技奥运创新遗产循环利用发展的最好体现。本项目预期陈述的奥运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结果,将向世界宣布,北京奥运会不仅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她在促进北京市居民健康,创建健康生活和工作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本研究项目还将开拓新的奥运遗产研究模式,从而有可能成为国际奥委会以后开展奥运遗产研究的参考模式。
“奥运健康遗产”是北京奥组委在2002年11月国际奥委会国际遗产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奥运会对举办地乃至整个国家健康所产生的具有延续效应的影响。”纵观历届奥运会的整体影响评估,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奥运会对主办城市人民卫生和健康的科学客观的评价。目前国内外基本将影响健康因素分成7大部分:健康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影响,经济状况,个体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生物遗传因素。北京“奥运健康遗产”课题组将从除生物遗传因素的6大方面研究奥运会对健康的影响。科学评价奥运会直接或间接对北京地区居民健康的因素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程度及持续作用,评价上述变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是否能对北京地区人群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对自身健康的满意程度产生作用。对奥运筹备、举办以及结束等不同阶段,各种奥运相关活动对城市和农村社区、家庭和居民的影响追踪观察,分析奥运理念和奥运行为对社区健康环境家庭健康行为和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奥运对社区健康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北京奥组委将“奥运健康遗产评估”课题作为科技奥运的软科学项目,不仅是“科技奥运”的直接应用,也是举办一届“独特的奥运会”的最好体现。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举办城市北京市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创建健康城市的步伐、为举办城市北京留下丰厚的健康遗产。
北京奥运健康遗产评估课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创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和亮点。通过课题评估研究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健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为后奥运时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2 北京奥运遗产的开发
开发北京奥运遗产在于注入新鲜血液,应对资源保护的公益性与资源自身具有的价值有机结合,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促进奥运事业持续发展。
奥运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不仅要像保护文物一样好好珍惜,还要让它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完美的继承和应用。北京奥运遗产的开发应考虑如何让体育惠及更多人,让更多人受益。发展创意产业有助于奥运遗产的充分利用。国内近年也意识到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不少城市都兴起了创业产业园区建设高潮,其中北京市就有石景山区、丰台区、朝阳区等多个城区已经或正在打造这一概念作为区域产业经济重点发展对象。北京奥运会后场馆周边写字楼等公共设施项目如果能吸引到优质的创意产业公司入驻,无疑将有助于北京奥运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2.3 不断完善北京奥运遗产法规和制度体系,依法保护北京奥运遗产成果的循环利用
我国于1985年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于1986年开始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截止2009年2月,我国共拥有世界遗产37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项、世界自然遗产7项、文化景观1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项。目前,北京奥运会遗产项目的交叉重叠现象并不少见,但世界遗产的国际地位和特殊价值决定了对其开发应具有更高的保护性要求。但北京奥运遗产在获得显著奥运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突显一些问题。北京奥运遗产属于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是一种新型的遗产形态。由于我国目前对北京奥运遗产概念界定的模糊性、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奥运遗产管理制度的局限,导致北京奥运遗产被侵犯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有必要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提高北京奥运遗产开发与保护水平。建议要严格遵照《奥林匹克宪章》、《举办城市合同》以及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参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立《北京奥运遗产保护条例》,建立和健全北京奥运遗产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将北京奥运遗产的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严厉打击侵犯北京奥运遗产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北京奥运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北京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构建一套足以涵盖北京奥运遗产全部内容的法律保护体系,并使之执、守得力。
建议建立和健全北京奥运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北京奥运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北京奥运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制定扶持北京奥运遗产代表性传人补贴措施,积极开展“奥运遗产日”、“奥运遗产保护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宣传展示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成果的保护。
北京奥运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保护奥运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该构建一套足以涵盖我国奥运遗产全部内容的法律保护机制,建立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认证评估体系,启动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评估工程。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的开发与保护的实施是需要法规和制度来予以支撑的,而管理模式、经费来源与法律法规正是制度的载体,忽略制度性的保障,就无法真正实现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4 做好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北京奥运文献遗产作为历史记录和知识载体,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北京奥运会活动的经过、结果,客观地记载了奥运会组织者、参与者的思想、智慧,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以及协办城市青岛、香港、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的历史财富与社会记忆,是奥运会举办国家乃至全人类珍贵的文化财富和知识宝库。奥运会文献遗产是奥运会无形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载体,是联系奥运会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的纽带,是沟通奥运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桥梁。收集、保存和整理、挖掘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就是保存北京奥运会历史、再现北京奥运会历史,就是珍藏中华民族记忆、重温中华民族记忆,就是积累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就是保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北京奥运会之后大力整理、挖掘文献遗产,收集、保存奥运会文献遗产资源,使之有效转化为文献遗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做好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强意识。北京奥组委及相关部门应该增强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将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的收集、保存、整理、挖掘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予以落实。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知识和意识;(2)加强协调与共享。可由北京奥组委为首,倡议建立“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联盟”,促进收藏北京奥运会文献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各收藏机构应联合共建《北京奥运会文献遗产目录》,促进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的整合与共享;各收藏机构可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可通;(3)建立和健全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开发利用制度。北京奥组委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促进后奥运北京文献遗产开发利用的制度,明确规定:收藏奥运会文献的公共机构有对外开放文献、免费提供利用服务的义务;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奥运会文献,应该即时对外开放,供社会循环利用;对于涉密的奥运会文献,应该规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超过保密期限就及时予以公开;鼓励各学术机构、个人对奥运会文献进行研究和宣传;保护奥运会文献知识产权人的利益;(4)加强后奥运北京数字文献遗产长久保存的研究。各文献部门应该采纳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及北京奥组委有关北京奥运会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的标准;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奥运会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组织国内专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构建科学的后奥运北京数字文献资源管理系统:(5)加强后奥运北京文献的收集。应该加强以下容易被忽视、被遗漏的奥运会文献的收集或征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层组织(如大中小学、企业)、民间团体以及普通居民参与奥运会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奥运会官方机构形成的非正式公文(非“红头文件”),以及照片、影片、名册、报表、会议记录、电子邮件、海报、宣传片等;非官方机构推出的奥运会研究报告、论文、公益性广告等;奥运会教育与培训专家编写的,未公开出版的讲义、课件、试题、案例等;民间个人创作的有创意、有价值的文学、文艺作品,建议书,会歌、会徽、吉祥物、开闭幕式的设计方案等;国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材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等。
3 小 结
要加强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宣传、研究,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科学的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认证评估体系,系统组织实施《北京奥运会遗产循环利用认证与评估工程》;做好相关奥运会文献资料、实物的收集、整理、保存等工作;制定《北京奥运会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循环利用登记和保护管理办法》等,确保北京奥运遗产循环利用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人类梦想的最新演绎——北京奥运会见证世界文明交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06/content_8992931.htm.
[2] 董进霞.北京奥运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7):3-12.
[3] 金汕.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大遗产将是巨大得无法估量的人文遗产[J].瞭望周刊,2008(
[4] 黄为.奥运遗产的思考[J]. 投资北京,2008(3):
[5] 袁懋栓.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是奥运非物质遗产[J].北京社会科学,2008,(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