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改作文三法
2009-09-08李振宗林凡瑞
李振宗 林凡瑞
清代学者唐彪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这就是说作文是需要修改的,但是“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叶圣陶语)作文批改的过程,应看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过程。批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写作能力和智力发展。在培养学生自改方面,我曾经做过如下尝试:
一、运用思维外化法指导学生自改作文。
思维外化思考法是指,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有一定价值,但仍朦胧不清的想法,借助书写、言语等手段,使其外化一定的表现形式,以促进深入思考。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写完一篇文章,常常要朗读几遍。有一天深夜,他写完了一篇文章,照例朗读起来,竟使屋外的人误认为他是在和友人长夜交谈。鲁迅先生感到这种朗读的方法对他加工和修改作品大有帮助。我在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时,就是运用了“三读三改”法,让学生把写完的作文读三遍,要求运用感情朗读、表情朗读、审美朗读的方式去读,学生就会不断发现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以便及时动笔修改。运用思维外化法自改作文,要求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习惯,从他律到自律,经常灵活运用;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比如便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动笔修改等等。
二、运用追忆思考法指导学生自改作文。
追忆思考法是指,暂时中断前瞻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到过去,再现以前的情景,以促进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学生作文时,由于对当时的情境观察不细致或者认识太浮浅,难免出现描写疏浅的情况。运用追忆思考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学生写完《母亲的关怀》以后,我发现学生描写欠细致,在指导学生修改时,我让学生再仔细回忆母亲关怀自己的细节,她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什么样的表情,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学生通过追溯、回顾,使形象更加清晰,情节更加完善,二次作文就更加优秀了,更加耐读了。
三、运用共生效应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给予学生修改作文诸多启示:在习作修改中,可尝试建立师生、生生互动的习作“批改共生圈”,由优、中、后进生协调搭配,互相评,互相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例如,我曾经让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训练,可是,学生由于不会抓特征,不会抓重点,写的千日一面,让人分不清子丑寅卯。在修改时,我让四人一小组,互读互听,评价描写的象不象,然后再选择本小组的一名成员,仔细观察写出外貌特征,读读之后,让被观察对象评价是否符合,如不符合再加以修改。建立“学生评改共生圈”,为学生创造了平等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达到了全体评改、人人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