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产品探讨
2009-09-07潘鸿雷汤澍
潘鸿雷 汤 澍
提要 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开发是南京市旅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南京市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开发条件的辩证分析,依托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与强大的经济与科研力量,结合城市急剧发展的休闲需求,深入挖掘民俗、饮食、养生、美容、保健等文化内涵,在环城游憩带以梅文化为龙头,多产业合力,积极开发相应的花卉旅游产品,培育多样的花卉休闲文化旅游产品。
关键词:花卉;旅游;环城游憩带
基金项目:金陵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JII-N-2008-005)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南京市自2002年以来,旅游农业作为农业五大发展核心的重要部分,已初步形成“一圈、三带、四区”的发展布局,其中南京市环城休闲游憩带是南京市民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场所,花卉旅游应该成为其重要的旅游内容。
一、南京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发展优势
(一)快速增长的需求市场。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人口强劲的增长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对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大大增加。南京城市常住人口超过700万人,人均GDP已远超过4,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美元左右。在这样的发展水平下,南京需要开辟新的城郊休闲旅游场所,同时要加强休闲旅游产品的内涵开发,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花卉为资源基础的休闲旅游,正是能满足多功能与多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
(二)既有的产业基础。南京农业旅游已培育了一定规模的客源市场,游客接待人次每年均增长数十万人,而旅游接待收入则每年环比增长超过30%,休闲农庄模式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郊县初具规模,并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具有代表性的有浦口区的“艺莲苑农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帅旗农庄”等。其中,“艺莲苑”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水生花卉培育中心与花卉农庄旅游景点,这些都为花卉旅游打下了产业基础。
(三)科研优势。江苏省拥有农业科研机构约占全国总数的10%,农业科研人数约占全国12%,农业科技成果数约占全国的1/8。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几乎集聚了上述农业科研机构的最有影响力的一大部分。南京涉及花卉产业的科研院所较多,一批科研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南京农业大学是中国菊花资源保存中心,其保存的菊品种资源多达2,300个,其农业科技研究实力居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二。南京林业大学的桂花、江苏省植物所的鸢尾、江苏省林科院的月季、“汤泉兰庐”品牌春石斛、“艺莲苑”品牌荷花、睡莲等品种资源收集和选育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同时,南京拥有的众多高校的旅游学科的发展,与强大的科研力量结合,为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政策优势。南京市非常重视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自2002年开始,南京市就把旅游农业正式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了在 “十一五”期末将南京建成“旅游农业全国名城”的发展目标。规划了清晰的旅游农业发展布局和农业旅游线路,成立了南京旅游农业协会,每年还举办10多个节庆活动。已初步形成观光系列、休闲系列、美食系列等类型多样、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农业旅游产业体系。
二、南京花卉旅游开发现存问题
(一)土地资源供应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南京市农业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2/3,大规模的花卉培育与种植所需的集中地块较稀缺。
(二)配套状况急需改善。环城游憩带的交通目前路状虽有较大改善,但公交系统仍然不容乐观,现有公交线路较少,且车次间隔时间长,目前以自驾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对环保与设施压力较大。而餐饮与住宿服务设施较为简陋,可选择余地不大,农家美食菜谱花样不多,口味一般偏重,服务细节注重不足。
(三)科研与市场的相对疏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国内外花卉名优品种的引进、选育上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二是科研课题成果转化率低;三是模式化生产水平低;四是花卉技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五是花卉科技服务人才缺乏,在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滞后。
(四)花卉业的低层次开发。目前,花卉产业功能相对单一,外衍产品少,主要体现在生产上,生活、生态和旅游等功能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花卉生产与旅游功能之间的联动性较弱,从而制约了其互促增效作用的显现;区域特色体现不明显,南京各区县的花卉业发展项目“千篇一律”,品种和经营形式特色不明显,缺少名、优、珍、稀产品。而相关的旅游项目内容单调,旅游档次无从划分,因而旅游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比例过少。
三、南京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一)花卉观赏旅游产品
1、花卉地观赏。花卉盛放是谁都抗拒不了的视觉盛宴,花海烂漫之地更是踏青郊游、休闲放松的绝佳去处,因而应运而生许多花卉旅游地。南京梅花山已成为全国赏梅胜地之一,古林公园的梅花与牡丹、莫愁湖的海棠与荷花、灵谷桂花是市民季节性的赏花胜地,而溧水的万株梅园、高淳的游子山油菜花等也成为环游游憩带的主要花卉观赏产品。
2、花卉展览观赏。盆花是花卉展览的主要品种,南京玄武湖每年的菊花展是一个重要的花卉展览盛会。在环游憩带可开辟一些盆花养殖地,在盛花期可以在市内开辟花卉展览会作为宣传窗口。
(二)花卉文化旅游产品
1、花卉民俗文化旅游。南京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京的市树、市花,即为“岁寒三友”之二,花文化的传播普及和广大市民鉴赏水平的提高,对花神庙庙会之类的花卉民俗文化开发十分有利。
2、花卉主题公园旅游。要借助文化的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将花卉的文化内涵结合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南京红楼艺文苑中以花木与建筑结合的造景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绿博园也以花木为主题体现各地风采,是花卉苗木主题造园较成功的例子,不过功能还是倾向于观光,而缺乏更丰富、参与性更强的旅游活动内容,如红楼艺文苑对红楼文化的挖掘也结合得还不够深入。
(三)花卉休闲旅游产品
1、花卉休闲度假。当今游客的心理已经悄然变化,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简单观光。“观花意为掠影,闻香不过一时”,从花卉地旅游产业深度发展来说,需要针对不同旅游者把观光、参与、休闲、度假、教育、甚至婚礼等结合在一起,增加花卉产品的内涵,提高花卉旅游地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效益。
2、花卉饮食旅游。鲜花营养丰富,在我国自古就是大自然生成的天然食材。宋代有名的梅粥、蟹酿橙、广寒糕、锦带羹等山林风味食品,就是分别加入梅花、菊花、桂花和文官花制作而成的。中国古代寺观将四时鲜花采摘下来,用以制作素馔斋芳,更是不胜枚举。除了以花做菜,还可以当食品的原料和佐料。桂花、玫瑰花是糖果糕点的重要原料和佐料;金银花为夏季清凉饮料。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呼声日益高涨,世人倡导花卉食品和花粉产品等“自然食物”的风气愈盛。
近年来,花卉饮品食品十分流行,茉莉花茶、杭白菊、糖桂花等传统花卉食品深受人们喜爱,而南京的桂花糖藕粥、桂花八宝粥、梅花糕等则是传统小吃。而以花卉酿酒,自古至今,盛行不衰,如梅花酒、菊花酒、桂花酒、玫瑰酒、五加酒、桑椹酒等等。对此,南京要结合作为历史古都悠远的饮食文化与现代的餐饮生产与管理技术进行合理规划,注重生产和开发具有特色的花卉蔬菜、花卉饮料和花卉食品,形成独特的食用花卉品系。
3、花卉保健疗养旅游。中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有许多具有药用价值。中医养生学上的香花疗法就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利用鲜花促进病人康复。它与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早在嵇康的《养生论》中,就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的说法。此后,历代劳动人民在将奇花异卉用于康复身心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花卉沐浴与花露美容受到不少旅游者尤其是女性的青睐,乡村度假村可以针对此类游客开展花卉美容休闲产品。
(四)花卉艺术旅游产品
1、花卉主题艺术活动。除了插花等常规花卉主题活动,还可开展花卉绘画、刺绣等比赛,以丰富旅游地宣传手段。
2、花卉旅游工艺品。将南京的民间工艺与花卉结合,云锦、仿古雕刻、剪纸、花灯、金箔等。花酒、花茶、花浴香科等都要以旅游商品的便携小包装、价格适中、包装精美为出发点。
四、南京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产品开发几点建议
(一)注重花卉的多重休闲功能开发。通过对花卉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可知,对于经济与科研条件更占优势的南京来说,花卉旅游要更注重休闲功能开发,注重旅游活动的多元延伸和文化内涵的活化,由单调的观光功能上升到旅游综合功能,增强花卉旅游活力,带动综合效益增长。
(二)培养梅花文化旅游为龙头。梅花是南京市的市花,有一定象征意义。梅花开放的季节正是春季,适游性强。同时,南京梅花山与国际梅花节具有较高知名度,溧水的青梅产业已有较强实力。因而,应该以梅花旅游为龙头,开发梅花糕点、梅花茶、梅花酒、梅花露、梅花香精、梅花工艺品等梅花系列的观赏、饮食、休闲、参与旅游活动产品。
(三)注重多产业的融合性。对花卉旅游地的山岳、温泉、河湖、林果、乡村民俗、农业生产等相关资源进行地域整合,将相关资源要素渗透到花卉产品开发之中,丰富旅游资源内涵,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加强地方特色、名牌花卉产品的层次拓展,鼓励多部门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延伸产业链,组建融花卉生产、消费、园林工程、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跨产业集团型龙头企业。
(四)旅游地的花卉形象整合。旅游地形象要依据花卉的风格特性,结合所在地的地脉文脉、区位进行基本定位。如南京六合农谣《鲜花调》改编的《茉莉花》已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多次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申奥、申博等许多重大场合奏响,在国外甚至享有中国“第二国歌”之誉。但目前仍处于有歌无花的零开发状态,要在今后的旅游形象营造中加强这一重要元素的参与。
(作者单位:南京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永青.南京农业旅游凸显品牌效益[N].南京日报,2007.11.29.
[2]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南京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ww.njtj.gov.cn,2009.4.1.
[3]安开根.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模式研究.南京农学会,http://nxh.njaf.gov.cn,2008.7.31.
[4]赵菊林,李红.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南京农学会,http://nxh.njaf.gov.cn,2008.5.15.
[5]何丽芳.试论中国花文化与旅游开发[J].湖南林业科技,2003.1.
[6]周武忠.华夏花间漫步,生命世界[Z].中国知网,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