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路面破坏及防护

2009-09-07薛培杰耿雪妮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4期
关键词:路面病害沥青路面

薛培杰 李 琼 耿雪妮

摘要:文章从沥青路面破坏的性质、特点出发,对公路沥青路面的破坏的现状应如何解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沥青路面养护及施工对策,阐述了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破坏的基本原则及战略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级配碎石;路面病害;半刚性路面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4-0156-02

随着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沥青路面的广泛应用。沥青路破坏如何预防以及怎样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与材料资源相协调,沥青路面的破坏如何能得到更好的预防及保障还需要经过长时间考验和充实完善。为更好地加快我县公路的发展步伐,下面浅谈我县沥青路面破坏及预防,以进一步创造更新的技术效益。

一、概况

沥青路面是交通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的数量不断增多,技术等级不断提高,也出现了不少实际问题。我县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就相当普遍,破坏现象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主要病害形式有:坑槽、沉陷变形、龟裂、横缝和不规则裂缝等。

根据我县典型沥青路面状况,针对近年来我县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坏、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深入我县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通过近十几年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简称半刚性材料)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县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我国90%以上的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也采用半刚性材料。

二、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公路调查分析及试验研究,从而查找出我县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石灰、水泥等结合料不足、拌和不均匀、压实不够导致基层不板结;部分路段的半刚性基层设计厚度偏薄;有的石质路堑路面设计结构不合理,未设整平层,造成半刚性基层下的基础强度不均匀,导致路面局部损坏;沥青面层普遍存在油石比低、孔隙率大,导致路面抗渗性差,加剧了路面破坏、路基下沉。

(二)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

沥青面层油石比低、孔隙率大、抗渗性差、面层厚度偏薄;基层集料偏粗,级配普遍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不规范。

(三)路面施工质量低劣的根源

沥青面层孔隙率大、抗渗性差,材料油石比偏低,碎石粒径偏粗、级配差,施工采用炒盘炒拌,拌和不均匀;碾压温度低,质量控制不用沥青抽提仪测油石比,而是用汽油(柴油)浸洗法测油石比,数据失真;沥青砼和沥青碎石未检压实度。半刚性基层松散,材料结合料不足或失效、材料施工配比不准确、含水量不足,集料中含超尺寸颗粒,级配差;施工未用稳定土拌合机拌和,而是采用装载机拌和,混合料不均匀离析,碾压层过厚。级配碎石基层路面产生车辙、变形、沉陷,碎石粒径偏粗,级配差,含塑性细土;施工未按规范的级配要求掺配碎石,也未拌合均匀。级配砂砾底基层松散、整体强度低,含超尺寸颗粒、级配差,含泥量大;施工未按规范的级配要求掺配,碾压层过厚。

(四)设计缺陷

半刚性基层偏薄造成了路面寿命短的后果;以容许弯沉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质量极易满足容许弯沉要求,未起到控制质量目的;石质路堑段的半刚性基层下未设整平层,使得路床强度不均匀,导致路面部分碎裂、沉陷;设计时,级配碎石基层模量取值偏小;施工时,弯沉未起到控制质量目的,即使碎石级配差也能满足设计要求,为用户留下质量隐患;设计时,土基模量取值偏小,即使路面施工质量低劣,路面弯沉仍极易满足设计要求,为用户留下质量隐患;未对路面材料和配比进行设计,施工时随意性大;弯道超高段未进行路面排水设计,路表水流会产生“漏斗现象”,水从路肩渗入路面;未考虑超载汽车对路面的影响,后果是路面会产生早损,或寿命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

三、路面病害处理分类分级设计方法研究

养护规范将病害分成四大类: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并对每一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级,其目的是便于对路面破损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如按此分类和分级用于病害处理设计,则显得有些凌乱。因此,从便于设计、施工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将沥青路面病害按沥青面层铣刨、沥青面层修补和灌缝等三种处理方式进行病害设计分级,分级标准和病害处理方案如下:

(一)沥青面层铣刨

用冷铣刨机械铣刨损坏的旧面层,再铺设上新面层,是一种最经济的现代化养护方法。特别是在道路标高受到限制时。选择这种冷铣刨养护法较好。

路面出现较严重的波浪及拥包:此种病害只需使用冷铣刨机将波浪或拥包除掉即可。

路面出现大面积的裂缝及松散:若路面表面磨耗层出现大面积的裂缝、松散,但路面基层结构与横坡良好,则只需用铣刨机除掉损坏的面层,保持规定的横坡,然后重新铺设磨耗层。

道路表面出现严重车辙:当道路表面出现严重车辙时,易造成通车或排水不畅,解决的方法是用冷铣刨方式除掉病害面层,然后再铺面层,使路面恢复原有的几何形状并恢复排水功能。

采用铣刨方式进行处理的病害,前提是路面基层及路面中、下面层结构稳定无损坏。施工中考虑到铣刨机的最小铣刨范围,确定最小的施工宽度为1m。按“方补”的原则确定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病害轮廓边缘线,铣刨边缘线较病害边缘线平面几何尺寸需增加10cm。

(二)开挖沥青面层

首先根据弯沉资料对那些弯沉值明显大于设计弯沉的地段,钻孔取样分析结构不稳定层的深度,如果已经超出了表面层,且面积较小,则适合采用开挖面层至病害影响深度的方法,如果面积较大,可采用机械开挖作业,用切割机挖补的边缘,按“方补”原则确定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病害轮廓边缘线,开挖边缘线较病害边缘线平面几何尺寸需增加lOom,填料可按原设计方案。

(三)灌缝处理

对沥青路面出现的纵、横裂缝等病害,建议用sP高弹密封膏进行灌缝处理,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裂缝不会再开裂,具体处理方法为:(1)清理裂缝:建议采用小型手持清缝机进行吹缝处理,保持裂缝及其两侧路表面干净,干燥后方可进行灌缝施工:(2)灌缝枪装料、加压:将SP高弹密封膏装满专用的灌缝枪,将压力枪头对准裂缝中央。对灌缝枪进行人工加压;(3)灌缝:从裂缝的一端开始灌注,当缝中有少量SP密封膏溢出时再向前移动,如此徐徐前进。若裂缝宽度小于3cm,则直接用sP高弹密封膏修补裂缝,若裂缝宽度大于3cm,可先在缝中填加筛好的石屑或细砂,然后再灌入SP高弹密封膏。对于大面积的裂缝(含网裂)要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进行处理,封层厚度为3~6cm。

四、沥青路面的养护及大修对策

1.沥青路面服役6~8年应进行中修,如加铺沥青面层或稀浆封层。以恢复路面的表面功能。

2.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大修时,应及铲除原沥青面层。

3.半刚性基层出现结构裂缝时,应及时用沥青灌缝,以防止路表水下渗;若结构裂缝严重时,应进行中修,罩面层厚4~6cm,即可有效抑制原路面结构裂缝的反射;或铺筑级配碎石过渡层后再铺沥青面层,形成倒装式沥青路面。

4.旧半刚性路面大修时,合理的路面结构为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

五、结语

针对我县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非常复杂,沿线地基和所用填土复杂多变,特别是路面使用的材料较多,需要的机械设备也是多种多样,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要合理的设计、施工,采取积极的先进措施。针对破坏的沥青路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不断的实践及试验来取得更好的成果。

猜你喜欢

路面病害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浅析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沥青路面最大剪应力分析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TF非接触平衡梁在沥青路面上面层摊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