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明源泉:灵机一动

2009-09-07杜以会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6期
关键词:克里克光谱学恩斯

杜以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享受发明家带来的创造品,如电话、电灯、电视、计算机、电池、微波炉、镭射、磁共振影像扫描(MRI)等,但你可曾想过这些创造品是如何得来的吗?

发明家的铭言是:“需要是发明之母”,这也是古谚“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其实,仔细翻阅科技的发明进展史,会发现大多数的发明都是因“需要所驱”而得来的。

另外还有3种因素也能推动发明:数据所驱,用类推方法去发现许多奇妙的可能性,如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方法;方法所驱,用仪器去观察、发现与发明,如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创立新的宇宙观;理论所驱,凭自己的心得及理论去推理而得到答案,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不过发明者当初的创新用意可能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解决生活上的需要,或改善某项日常生活的困境。但是后来有人把这发明应用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功能,这就变成一种新科技,也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半导晶体的发明

1947年12月,半导晶体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夏克雷、巴帝恩及布拉顿3人发明。当初3人发明半导晶体是想取代笨重、占空间而功能低的真空管,但半导晶体一出炉,马上改变了整个电子工业,尤其是小型电子装备。他们三人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来巴帝恩与古柏及史律弗共创BCS超导体的独特理论,于1972年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值得一提的是,半导晶体是由贝尔实验室开发出来的,而贝尔实验室是当时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民营实验室,开发出无数的发明,并培养出6位诺贝尔奖得主。

镭射的发明

1959年6月,唐恩斯与夏罗提出了镭射发明的专利申请。1964年,唐恩斯、巴稣夫及普赫洛夫3人因量子激光导致镭射的发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夏罗、布洛柏根及西班则因发明镭射光谱学及电子光谱学而分享了1981年诺贝尔物理奖。

唐恩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系教授,专长是微波光谱学。研究氨分子的旋转结构是一种单纯的基础学术研究,当初仅是探讨有关微波的激光加强量子现象。微波与我们看得到的光都是电磁波,但后来由maset的实验发展到镭射,而扩大应用到光的指针、CD、DVD、货物条码识辨器、基因分析等,也是出乎发明者原先的意料。其实,许多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是一种基础学术研究,基础学术研究是指没有特定“应用”的研究。

DNA的结构

1953年,DNA的双股螺旋结构由华生与克里克提出,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当初华生刚拿到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生物博士学位,到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而克里克正在剑桥攻读博士学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另外一位X-光晶体专家弗兰克林有关DNA的X-光底片,经几番学术争议而推理出DNA的结构,奠定了基因、医学、分子生物的基础。

十几年后,美国莫李斯于1986年发明聚合酶链锁反应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这种方法能无限量地复制DNA,开拓了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的新领域。人类的基因图谱就靠PCR及一些新科技才能于2002年完全解读出来,PCR的发明也促进了基因、遗传、疾病的关联研究,探索生老病死的奥秘。如果没有华生与克里克的DNA结构发现在先,莫李斯的PCR发明在后。许多遗传疾病的医疗大概仍然束手无策,生物科技也不会有近年来一日千里的进展。

不难发现:许多发明家并没有具备高等教育的训练或学历,而许多突破的发现与发明关键是发生在“灵机一动”的刹那,但即使有些发明是“偶然”发生的,当事者必须有准备的心,正如著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的:“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猜你喜欢

克里克光谱学恩斯
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
更 正
命悬一线
好莱坞制片人韦恩斯坦遭正式起诉
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进入中国十周年庆
敬告读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已全文上网
敬告读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已全文上网
敬告读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已全文上网
略论柏孜克里克石窟新发现的汉文《金刚经》残卷
克里克的“通用谢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