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素养

2009-09-07丁德霞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素养语文

丁德霞

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不是一蹴而成的,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天地,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互动群体,使孩子们在开放开心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感悟。

一、转变教与学方式

"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这句话深刻讽刺了长年以来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满堂灌",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难怪连作家王蒙也不免感叹道:"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不改革不行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得考量是否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然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前提应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不再只是教师,他是孩子们的玩伴,朋友,他的知识渊博,品德高尚,他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他每次都能给他们带来新奇和新鲜的感受;他不再只有一桶水,他是一条涓涓不息的河流,他是一片可纳百川的海洋;他不再只是一支会燃烧到头的蜡烛,他是一轮会发光发热的生生不灭的太阳。

参加新课程培训以来,我开始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甚多不足,意识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这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我坚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独立或合作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我舍去了滔滔不绝地讲,源源不断地问,面面俱到地教。我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努力做到:少开放教师的嘴,多开放学生的脑。这样一来,班上同学的创造潜能得到很大的激发,知识和能力得到很好的整合,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高品位语感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语文本身就是姓"语"的,"小语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例子",才能正确地积累、发展、运用语言,即培养出高品位语感,这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

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时觉亲。"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使他们感觉到"亲",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由入境而共鸣,让其身入课文,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文章,感悟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打破陈规,打破旧有模式,让学生去接触精彩而多变的世界,去认知丰盈而多彩的文学,让他们从国内外最新的文学动态、文学作品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去激活、燃烧他们的心灵。

我曾尝试开设过"文学赏析课",把一些过去的、现在的、精彩的、典范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欣赏过程中作摘录笔记,悟情感体验,写心得体会。一方面,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名人作家作品,增加了语言素材的累积,扩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达到了人与文字的心灵对话与交融,使自己变得开阔、丰富、澄明。

另一方面,在准备文学赏析课的过程中,由于要大量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琢磨、玩味、挑选、评析,教师本身也在迅速地进行着知识更新、知识累积,欣赏水平于不知不觉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个具有一定语文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教学互动中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直至语文素养。

三、捕捉大自然亮点

我曾经调查过学生们喜欢上怎样的语文课,五十四个学生中有四十八人这样写道:"我喜欢老师常常带我们到户外去看看,快乐地学习语文。"

一次习作课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我带领学生到海边去。农村中的孩子大多对海司空见惯了,但我指导学生学会捕捉亮点:"看,决非走马观花,而是认真欣赏,带着思考、想象去看;也可以静静地,用欣赏的心情听海——波涛声、海鸟声、汽笛声……"

这次的收获真不小,就连平时咬笔杆的学困生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四、五百字的内容来。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原来家乡的海并不全是蓝色的,有时也是灰的!"我不禁为这句颇有诗意的话喝彩。

大自然永远是孩子们向往的乐园,神奇奥秘的大千世界确实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语文资源。春天里,我带孩子们到田野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漫山遍野、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等词语,"春天像个可爱的小姑娘穿起了绣花裙"等比喻句;"花儿们在和风中绽开了她们的笑颜"等拟人句,还有那一句句排比句、夸张句被一个个孩子从口中描绘出来……似乎让我们走进了语文大观园,欣赏到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美丽。

在一张语文试卷上,有美术、自然知识(画一座有烟囱的硫酸厂,风向东南,小作者的新居在哪里,烟往哪个方向散);有数学知识(一个数从增加到七,增加了几倍,再从七减少到一,减少了几倍);有英语知识;有社会知识(请写出"五岳"、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由此可见,新课程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强调学科整合,文理结合,在多学科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运用。我们可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或可以借助笔画描绘图画,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方法不一而足,而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在分析讲解上做"减法",在探究发现上做"加法",在素质教育上做"乘法",在应试教育上做"除法",相信自己,相信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将不是一道难解的题。

(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孤树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素养语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