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2009-09-05徐耀君

新闻界 2009年3期
关键词:词语语言

徐耀君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可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又可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平淡无味的笑;“^_^”表示咪着眼睛笑;“I-P,表示捧腹大笑;“:?-?”表示咧着咀笑;“:?)?-?-”表示大笑;“:?-”(”表示扁脸,不高兴了;“:?-?(*)”表示恶心,想吐;“:?-?P”表示吐舌头:“;?-?)”表示使眼色,抛媚眼;“.???o”表示哇塞,惊呆了;“*”表示醉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从这种意义上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属于副语言的范畴。不难看出。狭义的网络语言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等特点。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普及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领域用语日益受到关注并影响到社会语言应用。人机对话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来实现的,而键盘输入影响了信息输入速度。在初期人们往往由于找键位而耽误时间。这样对于一个初期上网聊天的人来说就需要找到一种快捷的替代方式。而数字、缩略词等无疑成为一种优先选择。经过长时间多数人的使用后,也就变成了一种网络惯用语而沿袭下来了。另外,输入法方面,无论是五笔输入法还是利用拼音输入,输入法系统都会自觉地将常用字放在前面,在敲击键盘的连续动作中很自然的会顺势将常用字或词组输入屏幕,如果再回去改就要浪费一定的时间,这样有些常用的字或词组就代替了其它的同音异义字或词组。

其次,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在网络的论坛(BBS)和聊天室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络初在中国流行时,一小时的费用是八元甚至是十几元,这样高的费用使得网虫们已不在意自己的错别字而注重速度了)。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

再次,这也与使用网络语言频繁的这一群体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密切相关。据调查,经常上网聊天的人年龄一般在20—2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刚刚脱离繁重的学习压力,尚未感受到谋生、婚姻、育子的生活压力,他们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于是开始审视以往自己受到的教育,并抛弃中规中矩的语言。奇异的数字、字母组合,同音异义词组、大量形象化的帮助表情达意的特殊符号等无不反映了这个群体张扬个性、背离传统、标新立异的心理特征。

第四,随着网聊、bbs等的普及,网络语言与社会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公共事件或者社会矛盾变成某种意味深长的语言符号开始流行,例如,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这个名字就是网友起的。这个名字将“跑”字以叠音的方式嵌入人名之中,一下就点明了这一新闻人物的特性。随后的“郭跳跳”也沿用了相似的命名法。2009年,“周至尊”、“躲猫猫”又以极快速度被网友捧为网络流行语。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体现了网民的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性。

三、学界对网络语言的不同态度及笔者的一些看法

大家对网罗语言的褒贬不一,在学术界也有争议,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的对峙,听之任之与引导规范两种处理方式并存。

不能不承认的是,网上交流已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了;更不能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人们在网上的交流活动。更为甚者,有的网络语言还跑下

“网”来,成为日常口语与文学作品的一部份。把发邮件叫“发个妹儿”,大街上称美女为“美眉”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了。网络语言成了传统语言的“颠覆者”。网络语言的造句语法不规范,不讲究词性搭配,不注重结构完整,完全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不久前,厦门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李如龙先生就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有一些语言学家则把网络语言定位为网络“黑话”,或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异端,认为它的使用冲击了语言文字规范,并表示要坚决捍卫传统语言的地位与权威。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陈克鸟提出,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以正确引导、转变网语的不规范使用。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年轻人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再进一步,对年纪更小的孩子来说,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例如:据报道,近年高考语文作文答题中,出现了用数字、字母、标点符号表示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夹杂在作文段落中,让阅卷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这种流行在学生当中的新新语言,许多家长、老师也表示担忧。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教授认为,现在孩子正处于打语言基础的时候,如果不对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于是教育工作者呼吁要对网络语言加以控制,避免对传统语言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而也有不少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很生动、诙谐、幽默并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旅美学者薛涌先生就提出: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即无视现实)。他认为,网络语言这一经验的载体,早晚要大规模侵入我们常规的汉语,并增加汉语的表现力。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申小龙则认为:网络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坏”语言,它只是现代人掌握的无数种语言表达方式之一,这只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好比文言文和白话文、书面语和口头语甚至普通话和方言等,只是运用时的环境不同而已。当然,对于不少学生而言,网络语言更是他们的新宠,这就使得网络语言能在这一特定的人群中得以迅速传播并流行开来。笔者曾在一则报道中看到有不少小网民明确表示:“这些新新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流,是我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棒的语言。那些啰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就此问题,笔者认为,存在,必有其合理的一面。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毕竟语言本身就是变化的,发展的。网络语言与其他时尚事件一样,其存在与流行仍根基于这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网络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场所,仅此而已。说到底,网络语言终归是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代替不了中文。它只不过是网民们方便的交流工具,出了聊天室,就要用众人听得懂的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社会上不上网的人多得是,你说出来的语言大家听不懂,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样,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近些年,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伊妹儿”一词,大家不是已经接受了吗?因此,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以宽广的心胸去包容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网络语言是去是留,还是交给时间去证明吧。

参考文献

[l]黄进,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

[2]吴昊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2002

[3]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J]光明日报(文化周刊),2001(332)

[4]陈朝晖,上网聊天技巧[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5]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

猜你喜欢

词语语言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