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现状分析
2009-09-05康宁张彬
康 宁 张 彬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而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更具交互性。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中学教育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打破了中学教育的时空界限,实现了模拟教学和资源的共享。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了环境,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优势 现状分析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由传统的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过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仍然是有效的改善教与学。中学时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塑造时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仅对其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于他们以后的自我学习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心教育目的是以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而不是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存在可行之处,也存在误区,应更多借鉴和创新,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使中学的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跃。
1 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通过课程整合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总之,是为了促进学科教学,全面地、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综合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之所以提出课程整合,还因为其有着众多的优势:
1.1 形式多样,能刺激多种器官,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利用以电脑为手段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睹、可闻、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获得的信息多。从一次调查中,被除数调查的中学生121位中有90%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且有98%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其原因是:图文并茂、有趣生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 有交互性,能实时控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形式相比,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学习环境。
1.3 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优势,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课内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学生从体育资源网中获取其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满足其个体需求。通过网上了解一些运动项目的知识和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有关的场所进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大多数的中学学校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在以往传统提出的教育模式上有所改进。教师在进行各个学科教学时,能够将信息技术较为合理有用的利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中学生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学会用BBS、博客等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技术,教师能自如地驾御网络平台,汇集专题资源,高效地组织教学。
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存在一些缺陷,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和联系实际、落实到实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才能使我国中学教育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1 整合课观摩课多、实际应用少 从国家教育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之初至今,各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不断深入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全国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赛也已成功举办到了第九届,涌现了很多高质量的整合课和一批充满热情投身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优秀教师,省、市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课更是铺天盖地,然而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课例却仍然很少。
2.2 学科教学本质的淡化 随着应用研究的逐步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整合课应回归于学科教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应该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信息技术为学科的内容服务,教师本身对学科、教材的钻研不能放松;同时学科整合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但不少教师在如何把握技术与学科的关系上仍然存在不少偏颇。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期待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
[2]谈松华.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中国教育学刊.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4]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
[5]叶力汉,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65-68.
[6]董艳,丁明明.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7]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1期.
[8]http://tszx.hcedu.cn/jsyd/ShowArticle.asp ArticleID=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