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浅析西递旅游发展策略
2009-09-05李雪霞
李雪霞
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质是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本文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探讨西递旅游产品的发展阶段。针对其中的问题给予相关建议,旨在使西递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生命周期 西递 可持续发展
1 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如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兴衰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之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旅游地是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的各种旅游产品的综合,是具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和人种特征(意即民俗风情) 的地区。它能够发展一种或多种不同旅游(阳光和海滩、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宗教旅游等)。目前普遍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探索、起步、发展、稳固、停滞、衰落、复兴七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特征。①探索:少量的“多中心型”游客或“探险者”;少有或没有旅游者基础设施;只有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②起步:当地投资与旅游业;明显的旅游季节性;旅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客源市场地形成;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③发展:旅游接待量迅速增长;游客数超过当地居民数;明确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来投资,并逐渐占据控制地位;人造经管出现,并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中间型”游客取代“探险者”和“多中心型”游客。④稳固: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性和开发新市场;吸引了“自我中心型”游客;居民充分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⑤停滞: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在时兴;严重依赖于“回头客”;低客房出租率;所有权经常变更。⑥衰落:客源市场在空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被代以其他用途。⑦复兴: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
度量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指标主要有实际游客量,停留长度、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分布、旅游者特征、光顾发生时间,生命力指数,旅游地生命力强度等。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主要有宏观上树立永续旅游战略(绿色旅游、软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建立完善的旅游地吸引物系统,运用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手段等。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征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从而有效地指导旅游地规划、建设和管理。
2 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度38′,北纬30度11′,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西递旅游数据
1996年到2001年,西递旅游接待人次从11.4万人增加到28.8万人,旅游收入从150万元猛增到844.1万元;2006年西递村接待游客46.98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1783万元;200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递接待3.61万人次,门票收入128.73万元。
同为世界遗产,2008年黄山的旅游人数达到270万人次,而平均到西递镇的旅游人数才50万人次,相差近6倍,说明在黄山市辖区内,以古镇和文化名胜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据黟县旅游局统计,2000年西递、宏村游客接待量分别为18.4万人次和8.12万人次,而2004年两村游客接待量分别上升到43.22万人次和46.93万人次,西递与宏村是两个同质化的产品,互为竞争对手,但近年来宏村发展势头超过西递,2006年,宏村接待人次达到60万,大大超出西递。
4 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西递的游客人数逐步增加,我们认为,西递旅游经历了上世纪的探索、起步阶段,现正处于发展巩固阶段。但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西递旅游尚未成为独立旅游产品,仍然处在依附于黄山发展的阶段。二是西递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游客快速增长期后,游客增长的缓慢,甚至是停滞阶段,特别是竞争对手宏村游客不断激增,对西递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不调整产品结构和品质,西递将会走向衰落。何去何从,是复苏,还是消亡?面临着再次开发的问题。一是增加游客停留时间长度和产品的附加值。在游客总量增加缓慢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游客停留时间长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但目前西递旅游仍以观光为主,其旅游过程是短暂的,游客的消费层次很低,旅游收入也有限。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增加游客欣赏项目,把时间跨度拉长,比如在晚间增设徽文化如黄梅戏等专场文化演出。一方面设计参与性强、文化品位高的体验性项目,在具体的体验场景和“舞台”设计基础上,根据主题线索设计体验“剧情”,策划各种活动项目,打造一个高享受的体验过程。如针对民间游艺体验就可以设计很多活动项目,诸如让游客当一回徽州媳妇或女婿,体验做农家活、吃农家饭的滋味等活动项目。另外,充分开发纪念品,增加文化设计的含量,因为实践证明旅游体验不仅在产品体验过程中产生,而且可以在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旅游纪念品中保存下来。二是提高游客品质。有目的的针对游客群进行宣传和促销。除了传统的客源地之外,开辟一些国外高消费层次的客源。古村落的文化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对美、日、韩等国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此还要制作英文、韩文、日文等各种语言的网页。可通过大型活动如举办主题特色鲜明的古村落旅游文化节,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品牌与声势。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可见,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导源泉,古村落的文化旅游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三是提高生命力强度。在旅游中加入文化元素,让村落的“形”能传“神”。把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示出来。一方面导游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加强导游词的深度,同时又深入浅出,将文化作为主线融入讲解之中,使游客时刻能感受到徽文化气息,并产生联想。只有联想才能使游客欣赏层次得到升华,意境得到提高,才能使平凡的古建筑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世界遗产年鉴.中华书局.2004.8.180.
[2]曹启富.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5.(1).
[3]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3.(6).
[4]盛学峰.走遍徽州[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