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研究
2009-09-05李晶周亚庆
李 晶 周亚庆
摘要:创业研究是在从宏观状态进入微观状态与战略管理研究发生关联,公司创业研究的深入促进了两个研究领域的耦合。文章在相关文献的梳理基础上,分析了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研究的背景,阐述了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的耦合焦点,即持续创新、战略式地管理资源、企业成长与发展、战略型创业与创业战略,尝试提出了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战略管理;公司创业;耦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3-0044-06
战略管理和创业研究虽各自独立地发展多年,但它们都将目光聚集在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利用不确定和不连续带来的机会进行财富创造。一些学者主张将战略与创业思想融合。事实上,Meyer&Heppard(2000)指出两者根本是不可分的,他们认为战略需利用创业思维,利用它去感知社会、整合资源以开发机会,特别是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中。
一、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比较及问题的提出
(一)战略管理与创业领域研究的沿革
在战略管理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环境一战略一绩效”研究范式。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变化的管理和通过变化进行管理,其核心就是环境变化和组织适应问题。战略管理者就是变化寻求者,他不但要自己适应变化,还要向其他的组织成员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战略变化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组织变化、战略创新等问题一直是西方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尤其在需求变化迅速、竞争博弈复杂的现代市场环境下。战略管理研究还显现出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相融的趋势,如种群生态学等。各研究学派的理论将进一步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新思维、新热点理论整合。
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逐渐从纯粹的理论归纳和演绎,转而运用博弈、信息经济学、管理统计学等数理统计方法及单案例或多案例比较的方法,解释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核心竞争力获取、战略与公司绩效关系、战略创新与组织生命周期关系等。
创业研究逐渐从“创业类型”范式转向“机会”范式,即从“把创业看作是某类个体的特征”转变为“把创业看作是信息在社会中不均衡分布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学者用“公司创业活动一组织绩效一第三方变量”的范式研究公司创业。
Drucker(1984)曾指出,“创业型经济”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创业并不只是一种天赋,创业是可以组
织,并且是需要组织的系统性工作。公司创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战略管理文献的集中分析,如果把组织视为创业的连续体,那么,对公司创业的研究则是创业研究的纵深发展。创业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将研究重心转向重新思考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他们认为成熟的大公司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模拟创业型企业的积极属性,如灵活性、适应性,也就是培育大公司的创业精神。Antoeic&Hisrich(2003)在对公司创业及相关战略管理文献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公司内创业与相关管理概念的异同,如表1所示。
(二)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比较
从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看,创业领域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战略管理的观点,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创业研究缺乏逻辑严密的理论结构,这就为其他领域质疑它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贡献留下了把柄。战略管理方面的文献含蓄地暗示,创业是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创业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发展史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看法——美国管理学会(AOM)的创业分支实质上就是经营政策和战略分支的一个副产品。
从研究的对象上看,两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既有组织。
从研究方法上看,两个领域内的研究者都将公司绩效作为主要的因变量。对经营风险期刊(JBV)和战略管
理期刊(sMJ)的一项分析结果表明,实证性文章其主要因变量都是绩效,分别占文章总数的46%和83%。
(三)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研究的提出
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和动态化。在新的竞争情况下,公司为了生存必须保持一定的适应性和实时反应力。管理者为了使企业重新建立竞争优势而放弃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他们正在寻找一种能够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的经营模式。战略管理模式的变化强调了组织的动态性,“结构的边缘”要求组织结构的最简化,即要求组织结构能对变革、实验、领导方式的变革进行迅速反应。“时间的边缘”是一种暂时性的状态,此时组织建立起某种节奏,内部变革成为标准的运作程序。
财富创造是两者的共同目标。创业旨在识别和开发先前尚未开发的机会,公司创业活动需创造新资源或对已有资源重新组合,以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服务新客户,公司创业研究认为企业成长是把握机会的过程。战略管理则要求有一套组织决策、行动设计,并加以执行,更关注如何从已创造的资源、产品中获得竞争优势、超额利润,战略管理研究认为企业成长是发挥竞争优势的过程。战略管理为公司创业活动提供了平台,因战略管理直接和间接地决定了影响公司创业活动的内部环境因素。反之,战略管理要求在多种竞争选择中做出决策,公司创业活动所开发的机会提供了选择集。
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在对象、内容、方法上存在交叉,创业研究为成熟的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突破口,同时公司创业研究能够在战略管理研究范式中寻找到理论依托,有助于创业理论的深入。
基于上述考虑,一些学者主张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的耦合研究。Ireland、Hitt和Simmon(2003)提出了战略型创业(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而Combs和Ketehen(2003)则主张创业战略(entrepre-neuNM strategy)。
二、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耦合点
战略和创业可以在企业成长等手段上融合。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和梳理后,笔者尝试性地将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的主要耦合点及代表学者,在表3中列出。
将表3中相互关联的焦点合并,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研究的耦合点进行分析。
(一)持续创新
创新源于企业有效发展,以及关乎市场机会的新技术和知识。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企业创造(发明)与创新的最主要来源。小的创业型企业比大公司更重视研发。在成功企业,创新成为战略的关键部分,并成为了嵌入式的能力。创新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由于竞争环境的非线性特征,管理者也需要具备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创业思维要求创建新的事业,以及对已有事业的重塑整合,因此开发新产品并将其市场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于财富创造的创业战略。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强大的创新能力去实施创业战略以创造财富。
(二)战略式地管理资源
资源学派两条基本的研究假设:其一是资源异
质性,企业控制着不同的资源;其二是异质资源的非流动性。资源基础学派将企业获得的收益大多归功于它们所持有的资源,但资源本身并不能决定企业绩效的差异。事实上,只有当企业战略式地管理资源时,这些异质性的资源才能创建持续性的竞争优势。Teng(2007)从战略联盟的角度研究公司创业活动,也指出了同样的观点。从战略视角看,资源基础学派认为竞争优势是企业开发和获取资源以执行产品市场战略的功能。
这里资源是广义上的组织资源概念,其中信息、社会资本和创业经历是创业学者经常研究的资源类型。笔者认为资源还包括企业文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需要内部创业进行不断的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在推行内部创业过程中需要公司多种资源的支持,包括作为企业特有资源的企业文化。如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松下的“造人先于造物”、迪斯尼的“想象力与魔力文化”等,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企业自身角度提炼和宣扬个性化的文化。个性化的文化成为了它们独特的资源,并通过鼓励内部企业家精神带给公司持续的成长动力。
(三)企业成长与发展
虽然成长是创业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共同面对的问题,但是具体的研究内容却各有侧重。这里的不同,一是由不同的成长模式导致的,二是因为提炼通用的成长路径的难度不同所造成。收购和兼并是大型成熟企业追求成长的基本战略选择。伴随世界范围的兼并收购浪潮,与此相关的对兼并收购对象的评价及选择、兼并收购过程管理、未来企业的组织融合、文化融合等问题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主流问题。财富创造是创业型成长导向活动的成果,创新、冒险、进取行为共构了创业基础。有雄心的创业者将带来快速成长型企业。创业与战略活动有效结合,将会使这些快速成长型企业利用独特的战略模式,实现财富创造和自身成长发展。
(四)战略型创业与创业战略
通常认为,创业型的小企业更善于寻找创业机会,但不知如何从这些机会中挖掘价值;相反,大型企业在构建组织竞争力上有优势,但却不善于发掘创业机会。Ireland,Hitt&Simmon(2003)指出,战略型创业(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同时包涵寻求创业机会和竞争优势的行动,战略型创业旨在创造卓越的组织绩效,并指出战略型创业的四个维度,即:创业思维、资源、创业文化和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型创业就是把公司创业本身当作企业的战略。这种认识会引发更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层面,研究者需要不断地重新评估利于公司创业的环境因素和维度;实践层面,组织需要整合资源以创建有效的创业战略。
创业战略(entrepreneurial strategy)的研究更偏重于将创业整合到战略管理的研究框架中,偏向于讨论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如竞争优势),探讨企业要制定什么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和公司绩效。Dmcker(1985)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了两种创业型战略,即“孤注一掷”战略和“创造性模仿”战略,并指出这两种战略的适用性。Sonfield&Lussier(1997)提出了创业型战略类型矩阵(图1),细化了这两种战略类型。
创业战略的研究还涉及企业的外部环境要素(如政府政策、资本市场等)对企业制定创业战略的影响。Jonathan&Pearee(2004)对转型经济环境中,变化的不确定性程度对创业战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适应性战略在模糊和无明晰可选路径时最有效,并可带来最大收益。
三、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的概念性分析框架
Ireland,Hitt&Simmon(2003)提出了战略型创业的概念模型,从实质上看这是一个过程模型,发展了Covin&Slevin(1991)提出的“公司创业活动-组织绩效-第三方变量”的概念模型。模型落脚点仍然是财富创造,但这是通过与战略相关的竞争优势达成的,而竞争优势又是通过公司创业,战略性地管理资源形成的,更进一步公司内部的组织因素也会影响公司创业活动。经过这样的分析过程,公司创业和战略管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了。通过上文分析,模型应该是开放系统,因公司创业受到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前面提到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财富创造反过来会刺激公司创业。基于此,笔者尝试构建了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概念模型。
创业思维(entrepreneurial mindset)、创业资源、组织因素是三位一体的,不可割裂地看待。组织通过领导者的创业思维和整个组织的创业思维,战略性地管理创业资源,以内部适宜的组织因素为保障,发现和利用环境中的机会。这里的组织因素包括:创业领导,组织学习、高管团队和治理、组织结构。
(1)创业领导,是一种能影响他人战略式地管理资源的能力,强调机会探索和优势创建,旨在培养组织创业能力、质疑主导逻辑、重新思考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机会导向。
(2)组织学习,是创新和创建新企业或商业流程的前提,与组织持续创新、开发竞争优势能力相关。它所引发的知识更新将降低企业能力过时的可能性。企业花多大的精力和以何种方式进行组织学习,就是一种战略选择。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学习的不对称性会影响他们对创业机会的识别。组织学习的不对称性也会对其识别和开发机会的能力产生影响。
(3)高管团队,肩负最终选择公司战略并保证他们合理实施以创造财富,是创业和战略活动的核心。他们负责那些应对外界环境威胁,有效运用组织特有资源开发市场机会的战略活动。通常内企业家对公司不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可能因而使他们错失市场良机,因为他们很难对市场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层级的汇报机制抑制了这种可能性的发生。然而,大公司又不可能让管理者拥有全部的所有权,否则会引发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内企业家(intrapre-neur)在公司中扮演的仍是雇佣劳动者和下属的角色。这就引发了委托一代理问题、道德风险问题。
(4)组织结构。一般认为,组织结构和体制的建立是为了控制风险并使其最小化,政策和计划的制定是为了避免将来发生错误。然而,公司创业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组织官僚体制的叛逆。它要求打破原有那套僵化、森严的等级关系,使组织层级之间的关系相对非正式、灵活;将原有的控制模式变为指导型监督,构建以任务为中心的服务网络,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育公开的交流,将有助于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并且将组织的努力集中于问题和挑战。
创业机会为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创业者获得了“创业租”,同时也会改变组织的生存状态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持续创新又保证了这种竞争优势的动态性。而组织构建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实现财富创造。反过来,组织绩效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思维的形成和相关组织因素的
培养。同时,由于组织所处的是开放系统,组织绩效的提高也将提高组织在外部环境中的地位,这将更有益于其对机会的感知和发现,甚至会使外部环境向有益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变化。
四、研究展望
(一)研究范式日趋成熟
结合战略管理和公司创业的研究范式,战略管理和公司创业耦合的研究,通常采用的是“创新一竞争优势一组织绩效”的研究范式,注重将新创企业的机会发现优势与大企业资源获取优势结合。它不同于简单的个体进行新价值创造的创业范式,研究更强调机会本身是无法带来组织绩效的,如同资源本身也是无法带来组织绩效的,只有通过战略性地管理资源,挖掘机会的价值,进而创新以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带来组织绩效的提高。基于竞争优势的耦合研究范式极大地推动了创业研究的发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基于该范式开展的创业研究,有助于形成创业研究的一般框架,打开公司创业与组织绩效相关性的“黑箱”。
(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研究涉及到演化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当然随着管理研究方法论与理论研究的日趋严谨,两者耦合研究势必会带动其他相关领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两者耦合研究的理论成果也可以作为核心竞争力理论、速度经济理论、超优势竞争理论研究与实践突破的一种尝试。
(三)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统一
目前的研究多属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基于问卷调查的SPSS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未来可以将更精确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如采用赫克曼修正研究如何捕捉创业机会)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目前的案例研究对象多选择成功企业,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研究触角扩展到失败企业,对失败的研究可能更容易厘清理论上的黑箱,在实践上更具操作性。
随着人们对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的实质和表现形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未来实证性研究成果必然会增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将是战略管理与公司创业耦合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只有理论研究者通过收集更多数据(包括案例研究方法),开展高质量的实证研究,才能进一步证明两者耦合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