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战,中国要学会用王牌
2009-09-04
戴 旭
在中国铁矿石谈判陷入严重被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改变思路。笔者认为应该对现行铁矿石谈判机制和战略,进行反思。
要搞清“中国顾客”与世界铁矿石供应者的关系,必须对当今世界经济的真相,有个基本真实的理解:生产低技术产品的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赚取微薄的利润,然后购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把一部分利润返还,其他要几乎全部用于购买资源性产品,以实现持续生产。资源国家坐地不动,便可不劳而获得大笔财富;而西方国家凭借高技术产品、军火等暴利物资,通过政治、金融等各种手段又从资源性国家那里赚取暴利,以购买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产品,供自己消费。
其实,正是从上述对世界经济真相这一通俗的结构出发,我们应该认真地盘点一下我们手中的王牌。
以眼下的铁矿石谈判为例,中国有执世界牛耳的焦炭。焦炭是炼钢业必须的原料,而世界经济是互相关联的一个链条,关掉这个阀门,世界钢铁企业就不得不削减产钢计划,因此就得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敲世界钢铁业的“山”,震铁矿石供应商的“虎”。这对世界铁矿石寡头无异于釜底抽薪,而中国钢铁企业趁机可以大量吸纳铁矿石,甚至参股世界铁矿集团。同时,世界炼钢厂产能削减必将使钢价飞升,这必将大幅度提高中国钢铁产量和利润。困扰中国多年的铁矿石敲诈局面,一鼓可破。此外,对稀土资源的巧妙利用也是一样。
长远来看,中国还必须另寻道路突围。原因在于,中国无论在整体实力还是在目前对世界资源的掌控上,都不占优势。而由于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巨大落后,现时代中国的发展毫无疑问将需要大量资源。无序的重复建设加剧了资源需求,而对外开放中,中国一些地方饥不择食吸引来的大多数项目,主要是发达国家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主的、过剩的生产能力。从外观看起来,从GDP数字上看起来,中国快速发展了,但从世界历史上那些真正崛起为现代化国家的标准来看,这种低质量、高代价的快速是不可取的。
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看,笔者认为,应该甩掉消耗资源性的发展思路,走高技术立国的道路,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企业,努力使国家和国民也挤进“资本家”的行列。▲(作者是资深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