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边那机云

2009-09-04马腾国

数码精品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软件

马腾国

“云计算”听起来是个很浪漫的词儿,也让人有些“云深不知处”的神秘感觉。但不经意间,其实我们已经身在云中,只是自己没有察觉而已。至于智能手机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发展到现在,它的价值所在已经不止是内置功能丰富,或者可以自行安装软件添加种种新功能。在云计算时代来临之时,智能手机将成为最适合它的终端一原因很简单,我们会随时携带的数码设备只有手机了。当前更值得期许的是,智能手机的网络接人能力,给它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可以自由在云端翱翔。

在这个专题里,我们会为您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流行的“云计算”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最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对网络功能有何改进,还有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商店发展如何……当然,最后那个“治病救人”的良方,也是云计算和智能手机配合实现的。如果您也是个拖延症的患者可一定要看看。

云中漫步

第一次听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个概念的人,肯定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和多年前的网络计算机一脉相承。当初互联网兴起时,很多厂家试图把网络应用消费化。如服务器/瘦客户机模式热过好一阵子,但在大众的视野中已经消失,现在只在行业应用中发挥余热。微软“维纳斯”计划以及随后的盛大盒子等,则属于家电互联网化的尝试。

那么云计算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正如云朵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海量服务器的处理、储存能力通过网络汇集在一起,就实现了云计算。除了我们一般理解的那种高性能服务器,甚至低配置PC、PS3游戏机都可以成为云计算的组件之一,因为其数量庞大才共同产生了强悍的处理能力。不管云计算用的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或网格计算,实际上根本无需明白它是怎么运作的,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可以把云计算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用到了很多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比如Google Docs、微软Skydrive等。

当年Sun公司提出的“网络就是计算机”太过有先见之明了,以至于过了十多年才真正实现,如今上网本的火爆就是例证。有了云计算,手机、笔记本电脑尤其是上网本,都会从中受益。就拿游戏来说,只要有一个宽带连接,用户输入指令指挥自己的角色,以往依靠本机的CPU和显卡处理的任务都在“云端”实现,终端只需要接收图像和声音。

投身五中

为什么会选择云计算呢?一般来说,倒霉鬼们会更容易接受云计算,因为他们更有经验。比如硬盘彻底死翘翘,以前刻录的光盘读不出来,存了一堆稿件、照片的闪盘给弄丢了……假如你的照片是存在Flickr上,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毕竟人家有着专业的数据备份能力,数据不会有损失——难怪会有不少小白愿意花上几十美刀去给Flickr扩容。如果你遇到过写了半天字儿没存盘,然后机器忽然崩溃的事儿,欲哭无泪的感觉一定很痛苦吧?但是如果你用的是Google Docs,那就省心了,就是死机时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存盘。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网络同步,我们可以把手机中的电话簿、日程安排放在服务器上,随后的浏览、编辑,不管是在PC上网处理,还是用手机管理,都会保持一致,不用考虑数据的版本够不够新。

看了这些例子,有没有发现享受云计算时最害怕遇到什么情况?对,就是断网!假如你家忘了交网费搞得连不上服务器了,这些好东西根本就没得用,但是,现在联网可不是只有ADSL一种途径,咱还有手机呢。要是你说要去的是无人区没有手机信号,那我也没撤,还是老老实实用你的硬盘吧。

关于终端的YY

让我们“虚拟”DIY一个理想化的终端,也算是对未来手机、MID或笔记本电脑的一个预测,对于云计算终端来说,对处理能力的要求并不算高,因为它的处理过程都放在了云端,终端主要担当的是输入,输出的任务。具体来说,对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良好的便携性。之所以把这项放在第一位,主要是被笔记本电脑给惹得太烦了,频繁在机场出没的“空中飞人”都知道,安检时每次都得把笔记本电脑单独拿出来,这对于不擅长打包的人来说还真是挺麻烦的如果终端尺寸能减小到手机大小,随身携带就没有这个负担了

b、高速无线接入。网速在目前已经不成问题了,被称为3.5G网络的HSDPA,其下载速度已经高达14Mbps。再加上WiFi作为补充,室外移动状态和室内都能获得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可以说在网络连接方面的技术是最成熟的。

c、高分辨率大屏幕。上网浏览、看大片或者仅仅是文字处理,都需要一个大屏幕用起来才爽快,但是大屏幕和便携性之间还是一个矛盾体。不过从技术发展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有多种解决办法,比如可弯曲、可折叠的软性液晶屏,或者微型投影机,或者眼镜式显示设备

d、舒适的输入方式。触控式屏幕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文字输入,但是目前其手感和机械式键盘比差很多,不适合高速输入文字,触控的回馈效果亟需明显提升。以前曾经流行过的蓝牙折叠键盘倒是个解决方案,另外可以卷起来的塑料键盘也比较适合至于红外投影键盘,其手感和触控屏操作相似,属于鸡肋产品

e、强大的续航能力。电池问题是一直以来都难以有大幅进步的部分,虽然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演示我们看了很多,但是实际应用起来还是有很多工程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实我们的要求也不高,工作时可能超过24小时就OK。

整体来看,能够满足以上全部要求的设备目前还不可能出现,但从过去的发展来预测,我们对技术限制的攻克永远抱以乐观的态度。三到五年之内,应该会有和我们的标准很接近的产品了。

智能平台的跃进

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大有颠覆智能手机概念的趋势,甚至于有很多人在讨论它到底算不算智能手机。到如今看来,可以说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其他所有的智能手机中,都能看到iPhone的影子。在此,我们一起关注一下最新、最流行的智能平台。

iPhone

Mac OS手机版作为手机界面的新标杆,几乎所有的触控屏手机在界面设计上都受到它的影响。Apple在iPhone上体现了“软件为王”的理念,几代产品在硬件上的改变并不明显,完全依靠新操作系统版本来拉动需求。AT&T;的数据流量,有四成是iPhone贡献的,可见它对于互联网的促进和依赖。

Android

作为操作系统的Android,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与iPhone相似,Android采用Web-Kit浏览器引擎,具备触摸屏、高级图形显示和上网功能。用户能够在手机上查看电子邮件、搜索网址和观看视频节目等,还有着更强大的搜索功能,界面更简洁,可以说是一种融入全部Web应用的单一平台。但其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Android手机系统的开

放性和服务免费。这个当初仅见于手机上的系统,现在已经开始蔓延到了上网本、家电等数字设备中,前途远大啊。作为An-droid的一个分支,中国移动主导的OMS系统只是在界面和内置软件上与之有些区别,基本可以看做同一个平台。

Symbian S60

这个平台是目前最普及的智能平合了。不过S60第五版(5th Edition)可以说是个新面孔,现在只在诺基亚5800和N97上得到应用,但它的应用正在普及开来,除了诺基亚的后续机种之外,还有索尼爱立信的一些触控机上也用的是这个系统。它也引入了Widget概念,在待机屏幕上放置了实用的小工具。尤其是在N97上开始添加的互联网精灵,大大简化了网络应用,但是在内部菜单上,还是没有脱离以往S60第三版的风格。

Windows MObile 6.5

这个版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界面,由当初和PC上的Windows相似的风格,改成了手机上流行的Wid-get风格,说白了就是iPhone那种排满各种按钮的界面不过出于自尊心没有用规整的横竖排列方式,而是采用蜂窝风格排列,这种方式对屏幕空间的利用效率确实挺高的。随后的WM6.5测试版本又略作变动,排列方式不变,只是把蜂窝的风格线去掉了。另外MyPhone、Marketplace的加入也让WM6.5有了更浓厚的云计算的味道。

网上搜刮“掌中宝贝”

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其软件扩展功能是吸引用户的重要特性。无论是应用软件还是游戏,只需要安装一下,就让手机获得了更强的功能和娱乐能力,使得玩家们乐此不疲。以前大家给智能手机安装软件时,都得通过电脑下载软件,传输到手机中进行安装。这对于电脑知识不够丰富的用户来说,可以说是个很高的门槛。给智能手机带来改变的是软件商城的诞生,它在“数字鸿沟”上架上了一座桥梁,量明显的例子,就是Apple的AppStore。

回顾手机软件的历史,其实用手机直接下载应用软件、游戏的方式早就诞生了,像中国移动的“百宝箱”就提供了基于Java的软件下载,而中国联通利用高通的Brew平台推出的“掌中宝典”,早在2003年便已经上线,之后又推出了基于Java的UniJa服务。但是即便经过多年发展,和现在风风火火的AppStore对比一下,“百宝箱”等服务依然可以用“不成气候”来形容。究其原因,缺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平台兼容性、开发者提供的软件数量、软件实用性/趣味性、单个软件的价格、运营商的重视和推广等。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清楚认识,正是AppStore得以成功的前提。

Apple的AppStore

AppStore上线之后,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让人惊讶,不足一年时间,其中就拥有了超过5万个应用,让人眼热的是,它成为IT史上的又一个金矿一比如iShoot游戏的开发者,把软件加入AppStore后5个月就赚到了80多万美元,单日最高收人达到了3万多美元,而这个游戏只不过是他闲来无事写着玩的小应用而已。这样的淘金神话激发了无数开发者加人iPhone/iPod Touch的应用开发队伍,

今年5月,Apple给AppStore第10他亿个下载者设立了包括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iPod Touch和10000美元的iTunes礼品卡等。这次活动吸引了大量媒体的注意,又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不过更重要的是,仅短短9个月,AppStere就产生了10亿的下载量,这个数据让人为之惊叹。

AppStore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iPhone和iPod Touch等终端的普及。大量的终端带来对应用的海量需求,而且由于只需考虑单纯的Mac 0S软件平台,而且硬件方面,处理器、屏幕分辨率、系统配置、操作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也保证了在开发软件时程序员根本无需考虑通用化、兼容性等问题。

AppStore中的很多小应用虽然简单,但是趣味性、实用性很强,比如iBeer,看上去只显示出个啤酒杯而已,但它很好地利用了iPhone的重力传感器,只需要晃动手机就可以看到啤酒在杯中晃动,随着机身的倾斜,酒在杯中的水平面也会相应变化,和真实的酒杯别无二致。由于开发者的数量丰富,让应用覆盖了办公、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也吸引着消费者们为其松开钱包。AppStere中应用的定价一般在1至5美元,根据消费水平换算的话,和国内一首普通彩铃的价格也差不了多少,用户们在购买时不会产生什么心理负担。

诺基亚的OviStore

由于诺基亚在手机领域的霸主地位,Symbian S60平台是目前普及程度最高的平台之一凭借用户数量优势,诺基亚对自家的无线商城也是信心满满。OviStore和AppStore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销售软件,还提供了音乐内容的下载,所以更接近iTunes的层面。

5月底诺基亚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出的OviSlore,试水之下表现平平——刚开始运营,由于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带宽准备不足,其下载的“龟速”就让用户相当反感,以至于没隔几天就得出来为此道歉诺基亚当初推出的N-Gage游戏平台,多年耕作却没有什么进步,最终成为一个失败的案例,由此来看,诺基亚的Ovi战略一样道阻且长啊。

另一方面,诺基亚运作了几年的维信平台,则悄悄地发生了进化,在诺基亚N97上,我们可以看到其预装的“互联网精灵”,它和普通的软件不同的是,更像一个信息整合器,可以方便地连入各个网站,从而进行信息阅读、查询、交流等。

微软的WindOWS Marketplace

操作系统作为统一的应用平台,占据了它也就占领了应用销售的市场主导权。这也是为何运营商也都开始涉足操作系统开发的原因。智能手机的一大分支就是Windows Mobile平台,预计在下半年推出的Windows Mobile 6.5中,将会预置Windows Marketplace这个软件服务。微软的Windows Mobile手机近年来有着较大的增长,而且可用软件的数量也足够庞大,转移到Marketplace相对来说也很容易。

Google的Android Market

一直以来,由于Geek文化的流行,Google对于应用开发者的号召力是最强的。随着HTC G1、G2和更多Android手机的推出,其用户群也在快速增长。据称,今年还会有10款以上An-droid手机上市。

面对AppStore对于应用的严格审查,Google显得更加开放,开发者只需对软件功能添加介绍,就可以上传发布,但相对的,少了审查和测试,在软件稳定性上可能存在缺陷,会给用户带来一些损失。另外,由于推出时日未久,Android Market中的应用数量相对AppStore来说还显得颇为贫乏,只有几千个轻量级的应用提供。

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M-Market)

比起“百宝箱”时代,中国移动这次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举措之一就是最近组建的CMDN(中国移动开发者社区),用以引导程序员们创建更多、更实用的应用。目前,中国移动主要有两大平台,一是OMS操作系统,一是移动Widget。

OMS是中国移动移植Andreid的一个操作系统,其中内置了OMS应用中心,与Apple的AppStore非常相似。OMS平台还有一个优势是和And roid有着很强的兼容性,大多数An-droid上运行的软件都可以在OMS上正常运行。

移动Widget则是JIL主导的“小工具”平台——2008年中国移动、SoftBank Mobile和Vo-dafone联合成立的JIL(Joint Innovation Lab),定义了一个面向“小工具”开发的平台,主打像天气预报、万年历等简单应用。

步调一致——智能手机的网络同步

以往我们用智能手机时,一般都会考察它是否支持和Outlook的同步。不过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数据往往在家里的PC上有一份,单位的笔记本电脑上有一份。就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某联系人换了电话后,我们把它记录在单位的电脑上,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哪台机器上的号码是正确的。而有了云计算,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上的版本作为主要记录,这样无论在家中还是单位,乃至于在外地也可以用手机连接进行查询。这惟一的版本便于编辑修改,更可以和其他人分享。

对于同步服务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把联系人同步到网络,进一步的服务是日程安排、备忘、任务等,最强的就是把短信、图片、视频等完全同步。这样即使丢了手机,也不会有数据损失。现在各个智能手机平台都提供了相应的业务。我们主要拿My-Phone作为例子,其他的服务大同小异,很容易就能理解。

微软MyPhone服务主要针对Windows Mobile平台的智能手机,现在还处于公测阶段。不过用起来已经很方便了。它提供的服务比较全面,可以把手机和存储卡中的内容完全转移到网上。

除了MyPhone以外,GoogleAndroid、诺基亚Ovi、Apple的MobileMe都是类似的服务,还有一些第三方的服务提供商,如Mail2Web、ZYB、火种等也提供了同类的服务,虽然第三方服务的设置过程稍嫌复杂,但是有些能够适用于非智能手机,还是有些用处的。

中国移动也提供了类似的服务,称为号簿管家,可以同步电话簿、日程安排和任务。在定制手机中已经内置了该服务,而对于非定制手机来说则比较麻烦,需要进行一系列设定,添加服务器地址等参数,而且连接的过程也不太稳定,新手很难搞定。另外,这是个收费服务,每月5元。

除了把电话簿备份到网上之外,这些服务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日程安排和任务管理。可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功能哦,它还有助于你的心理健康——治疗“拖延症”。觉着有些疑问?翻开下一页你就明白了。

时间管理——用智能手机治疗“拖延症”

大家都有病

拖延是一种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就拿编辑AA职业为例,它的形成一般来自于平时拖延造成的恶性循环:交稿日还有半个月的话,前一阶段一点也不着急,直到最后两天才开始干活:然后写稿过程中,由于压力很大,所以感觉效率很高:完稿后看到结果表现并不差,这样就强化了一个自我暗示一自己最适合在到期前的高压状态下工作。

老实说,本人就是个“拖拉机”。平时做事拖拖拉拉,等到Deadline来了,才开始通宵干活。根据同事的“邢氏相对论”这个严肃的科学论断,我们几个人的时间单位和正常人相比有5~10倍的比率,比如某人打电话说“过5分钟就到了”,实际该按半小时来理解。

国外心理学家其实对拖延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他们归纳出造成拖延的深层原因有五个方面:为了追求完美、对面临的工作有抵制与敌意心理、任务太难而心情颓废、由于不自信而自我贬低。好吧,“拖延是为了追求完美”这个理由听起来不错,通常我会假装自己是属于这一类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其后果都是拖沓与慌乱。

作为拖延症的病友,建议你去参加豆瓣网上的“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大家共同努力,战胜拖延。当然,要治病,就得用科学手段,除了在心态上意识到拖延毫无必要之外,学会正确的时间管理也很重要,此时智能手机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医疗器械”。

科学行事

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的是各种芜杂的事务,从琐碎的打酱油、买菜,到复杂的大型工程。时间管理自然是把控时间的方法,要点在于把工作需要的事务、自己想到的念头、一些值得参考的事项等,整理得井井有条。时司管理的好处是让我们改变处理事务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现在公认的一种有效方案就是GTD,这个缩写源自DavidAllen撰写的《Getting ThingsDone》看完这本书后确实获益匪浅,建议大家都找来读一下。没时间读的话,暂时按以下提供的技巧稍微改进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其中省略或整合了一些GTD的要素,就当是个“GTD山寨版”吧。

GTD的第一步就是收集,要求你把需要做的任何事情作为一个条目放人自己的“任务篮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对所有人都适用。而智能手机是做这种事儿的最佳工具,随时随地都能添加条目。管理你的任务篮则必须遵循这样的工作流程,先从最新加入的开始,一次处理一项,不跳过任何未处理任务,处理中有个“2分钟原则”,如果做该事时花的时间少于2分钟,马上就做!否则就把它延期,也就是置于任务篮下方待命。这个方法对于处理琐碎任务特别有效,比如给某个客户打电话,填个报销单之类……对于较为复杂的任务,就要考虑一下能否委派他人。GTD的原则中这项深得我心一某项事务如果能够由别人完成,就转给他。具体来说,就是处理任务项目时,先问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最适合处理这个事情的人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把它转给适当的人选,比如自己的上级、助理、其他部门的同事等。

较为复杂的任务则要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比如写一个大篇幅的稿子,或者做一个大型业务等,可以按如下步骤执行:组织—定时检查—做。

有条才能不紊

组织就是将任务细化并分门别类,确定优先级、步骤等。对于一贯没有条理的我来说,这是GTD中最有用的部分。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要将它细化为具体的小任务,纳入任务篮。对于相互间有关联的任务,则要进行排序,并确定相互的关系、完成的步骤。另外,给任务加个情境标签也很重要,比如在电脑边、在单位、超市、家、客户单位等,这样到了某地就可以把所有这些任务都调出来。顺序完成,避免了频繁的东奔西走。另外,给任务添加分类标签也很重要,GTD中的归档系统,把你的任务以关键字的方式整理好,以便迅速查询、提取任务事项。例如在Gmail中,用户可用创

建标签的方式把各种邮件分门别类作为任务处理,而且查询也很方便。

三省吾身

定时检查是说GTD要求至少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回顾所有你的任务事项,以确保所有的新任务或者即将面临的任务都进入你的任务篮。圣人都要每日三省吾身,我们对于任务篮的项目也要经常去管理一下。既然已经把任务细化了,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经常查看任务安排,否则你的行动和提醒的列表将会变得毫无用处。以你当时拥有的精力、资源和时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者哪项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推迟,列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将完成的任务清理掉会带来很高的成就感喔。

Just Do It

做!就这么一个字,却是最重要,我们之所以准备了这么半天,都是为了做事并完成任务。如果你只是把任务组织好却没有去努力完成,那么前面的过程纯粹就是浪费!把那些必须做的事情,调整得简单、有趣,避免拖延心态,才不会被后续的任务所压倒。

简单地GTD

所有的智能手机中都会提供日程安排(Calender,有的手机上叫做日历)和待办事项(To Do List,有的手机上叫做任务)。进行任务分类时。有特定时间限制的,我们放在日程安排中,否则就归入待办事项里面。

虽然Yt?F所有手机都提供了上述两个功能,但我们最需要的是能够支持网络同步的那种。我们上文提到的MyPhone等同步服务,都允许将手机上的日历和待办事项放到网上,也可以在网页中对其进行编辑。不过MyPhone的日程管理,不如Windows Live来得爽利,因此可以在Windows Mobile手机上直接开启Windows Live的同步功能。对于Google的用户来说,则可以把Gmail、Google Calendar(谷歌日历)和Tasks结合起来使用,这些都是基于Web的应用,无论用手机,还是用电脑,都可以轻松接人。

比如在Gmail中收到的邮件需要下一步工作中进行处理,那么就可以把它作为任务条目进行管理。设置标签几个“A级任务”、“B级任务”这样的邮件标签为它们分类,然后点击“更多”按钮,选择把它添加到工作表。

在手机端,一般的智能手机都可以用浏览器进入Gmail服务,个人感觉能够完美显示邮件标签的Android手机来说用着最为舒服。

结语

除了完善时间管理之外,工作的时候把MSN、QQ都设置为离线,把你的饭否、开心网都关了,这些都是很耗时间的活动,避免了这些干扰才能好好地完成任务。说到底治疗拖延症还是个心态的问题,就是要抱着完全解决问题的清晰目标去做事。

从明天起,做一个高效率的人,把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都加入待办事项;从明天起,把每个约会都加入日程安排。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有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软件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57)
2018年Q4中国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创新高
遗留或损坏 软件卸载没商量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有趣的识花软件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