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银行为何竞相放贷
2009-09-03作者:RichardMcGregor译者:何黎
作者:Richard McGregor 译者:何 黎
英国《金融时报》
一位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6月份在调查北京以外的商情时,对一位省长吐露的今年最了不起的政绩大吃一惊。与他的预期完全不一样,这位省长并未提更清洁的饮用水、犯罪率的下降,甚至中国地方官员的传统衡量标准——更快的经济增速。
这位经济学家最近向我讲述了这个故事,据他称,这位省长引以为傲的是:其省内银行放贷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鉴于该省地方银行今年第一季度的放贷已超过了2008年全年,在这位省长的领导下,融资无疑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扩张。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中国各银行向外撒钱的方式,不仅说明了政府作为银行正式拥有者的持久影响力,中国使其经济通货再膨胀的能力,让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拥有的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等危机的权力储备。
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12月坐下来制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时,他们决定出台一项规模庞大的刺激方案,通过银行体系交付到位。
中国央行和银行监管机构保持了缄默。他们已花了近10年时间和巨额资金重建金融体系,令其成为一个商业而非政治工具。对于政治局的计划,他们深怀疑虑。
不过,鉴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构成方式,国有银行别无选择,只得遵从。国有银行占放贷总额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大型国有银行行长由共产党的中央组织部直接任命,在庞大的政府行政级别中列副部级。
5位大型银行行长中,有4人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是参照苏联体制而设的机构,约有370名委员及候补委员,其职能就像党的扩大理事会。简言之,如果政治局发布一道命令,中国各银行外国股东的想法就无关紧要了。中国最高法律——党章规定,银行行长必须遵从。
不仅如此,银行行长竞相服从其政治老板的命令,尽快、尽可能多地放贷。中国体制的一部分精妙之处就在于此。
与省长一样,银行家既是商人,也是政界人士。因此,对政治局命令的执行情况,将作为他们未来升迁评估的依据。
在这种时刻,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主管机构或许要羡慕地看着中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政府如今也拥有许多曾经私有的金融机构,或持有其大量股权。但与中国不同,他们并不控制这些银行。
中国的刺激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角度,在促进增长方面已效果显著。6月份,中国钢铁产量创下最高纪录,大约相当于中国之后7个钢铁大国的总产量。
相比之下,刺激方案的政治角度基本上被忽视了。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媒体一直在谴责西方:民主之混乱、原始资本主义的不稳定以及私营企业的贪婪。当西方繁荣时,党的宣传机构似乎是在捕风捉影。但西方金融的崩溃,以及导致这种崩溃的明显政策失误,为党提供了弹药,让他们宣扬一度缺失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将要在下个阶段为刺激方案付出代价。各银行可能需要第二次营救。地方政府——正如上文提到的省长领导下的政府——将需要纾困。本已背负着产能过剩负担的经济,将不得不应对更多的过剩。
刺激方案代表着旧经济模式的最后一口气。在这一模式下,经济增长是由庞大的国有重工业主导大规模投资所保障的。
眼下,中国共产党正准备盛大庆祝10月的执政60周年纪念日。再过10年左右,它将超越苏联共产党,成为执政时间最久的共产党。以今年的证据看,任何人都不应当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作者:Richard McGregor 译者:何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