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丽江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

2009-09-0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保护传统文化

李 加

摘要: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省丽江为例,以文化遗产地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丽江模式”为切入点,阐明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旅游开发积极意义,同时,也深入分析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化冲击对传统文化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探寻兼顾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丽江模式;旅游开发;传统文化;保护

1 独具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丽江模式”

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模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文化旅游发展丽江合作模式”,它被制定成文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纲要。

“丽江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它由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一是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财政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遗产地所在的市一级政府如何筹集遗产保护的资金,如何管理、分配和使用这笔资金;二是旅游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兼容和投资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旅游业如何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三是对社会团体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让当地居民、游客、旅游从业者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从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遗产的价值,从而自觉地保护遗产;四是遗产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解决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与遗产相关的利益各方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2 旅游开发对丽江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及意义

2.1 旅游开发能够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地许多传统文化或传统习俗将得以恢复。不能否认,在商业化、娱乐化开发的过程中,也使许多文化遗产得以重获新生,被整理、挖掘并保护起来。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继续用于保护工作,使许多珍贵文化遗产与民俗传统得以保存。

以云南丽江县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的纳西古乐为例,现今去丽江的旅游者都会选择位于丽江古城的大研古乐会,现场感受一下宣科先生主持修复的纳西古乐。晚会普通级的门票售价高达120,但乐馆内仍是座无虚席,中外宾客齐聚,证实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对于旅游者的巨大吸引力。同时,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继续投入资金进行深入的挖掘、保护及宣传扩大。

2.2 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旅游社区的少数民族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并自觉参与保护。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社区里的少数民族居民将有机会参与旅游,这也使当地居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游客。在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加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了自我意识,更增加了相互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许多聚居于当地的纳西人都参与了各项旅游活动,承担起旅游接待相关的工作,例如民俗文化的表演、景点的讲解工作、旅游纪念品制作与销售,或是将自己居所做为家庭旅馆出租给旅游者。旅游开发除了能带大直观的经济效益,也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与认同。他们更加自觉地保有民俗传统,以便能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丽江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发展旅游可以带来的巨大效益,同样不能忽视由于旅游开发所造成的对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不利因素。

3.1 旅游区过度开发,导致社区文化真实性的降低

在利益驱动下,旅游社区的居民将面对更大的商业诱惑,使他们的一些民俗活动更倾向于表演,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与纯朴,导致旅游者参与的热情降低。在商业化进程中,当地居民都将旅游业作为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使旅游地形象受损。

当地人为了迎合旅游者需求而将一些传统民俗过度开发,而忽略了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致演出的形式单调以及参与的少数民族居民则缺乏纯朴热情。长此以往,真实的民俗文化传统则会渐渐被商业化表演所取代,而旅游者对于此类旅游活动的兴趣就会降低,失去旅游地的文化引吸力。

3.2 忽视传统文化内涵挖掘,造成旅游形象“符号化”

当前旅游商业化的另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是旅游的“符号化”,只满足于文化的浅层表象,忽视甚至毁坏其深层内涵。

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的滥用是较为典型的现象。为了满足符号的需要。许多工艺品上有刻写了表示吉祥祝福的东巴文字,制作成各类挂饰出售。然而,这些文字的真正价值在规划设计中并没有看到,看到的是简单化了的纳西文字符号。这样的规划设计理念,导致销售给游客的只是一种符号消费的产品,满足旅游者对东巴文字的好奇心理,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显现,使之沦成为庸俗化、浅薄化的旅游商品。

3.3 护保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面临“空心化”危机

由于规划理念问题和前期管理的失控,外来移民代替了当地纳西居民,成为古城内的主体居民;而古城的纳西人将住房和铺面租给外来移民经营,自己纷纷外迁。人口的置换如果再不进行有效控制,将导致古城文化主体的转移和失落。而这正是古城作为文化遗产最有价值的部分,必然使传统文化逐步走向“空心化”。

据政府部门统计,古城里的商铺7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在经营。笔者在古城内发现许多标榜销售纳西文化纪念品的商铺都并非是本地人所开设的,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福建和大理的店主,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外国投资者。

4 对于如何兼顾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思考

4.1 设置文化核心区,控制游客的进入量

应由政府出台管理条例,对于还未完全开发的地区应该限制游客的进入量,虽然在旅游收入上会有所减少,但可以通过其也发达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财政收入来补偿这些地区因丧失部分发展机遇而付出的经济代价。

丽江古城由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组成。当前游客最集中的是大研古镇,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冲击,出现“空心化”危机。当务之急,是将还保留着纳西人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民族文化束河和白沙两地重点保护,设置为纳西东巴民族文化核心区,限制游客的进入量。同时以丽江大研古镇每年的直接旅游收入,用适当的方式补偿束河、白沙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旅游效益方面的牺牲。

4.2 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全体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社区居民掌握与文化遗产旅游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包括传统的工艺等,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使社区居民参与新行业并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让遗产造福于当地居民。

例如:组织年轻的社区居民参与纳西古乐的学习。目前,在丽江尚有较完整的九个乐会,其中多为年愈古稀的老者,可以多吸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员,更好地继承传统,将古乐文化发扬光大。

4.3 旅游规划应与市场调研相结合

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的角度着眼,都应该十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很多旅游区在旅游规划上重视不够,没有着力于真实的市场调研,导致失败的案例很多。比如旅游开发中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搞的很多民族文化村,推出后迅速走向衰落,就是因为规划前的市场研究没到位。

结语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因为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并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由于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问题带有普遍性,如何推行“丽江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保护的新举措将成为新的聚焦点。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 罗明义.21世纪云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云南省人民政府,世界旅游组织(WTO).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2001,政府文本.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保护传统文化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