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山区毛竹产业化分析
2009-09-03马瑞珍
马瑞珍
摘 要:毛竹不仅具有“一次种植、永续利用”和“具速生、需砍伐”等特点,而且浑身是宝,可综合利用,并且回收率也很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要求,在描述毛竹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贫困山区的毛竹开发存在的基地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拓展基地、扶持龙头、提高技术含量等措施。
关键词:贫困山区;毛竹;产业化
毛竹是我国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素有“第二森林”之美誉。毛竹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也是一个适宜山区开发的特色产业。考虑到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需要强化毛竹资源支撑,并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对行业的组织培植,以加快产业辐射和扩散,提升竹制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毛竹产业真正成为成为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 毛竹产业优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可用木材资源的日趋紧张,竹材的开发利用前景日益看好。竹子的成材时间仅为两年,是一种成材时间短、成材率高、更新极快的自然资源。由竹制品替代木制品,开发利用竹毛,发展竹制品行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而且还能保护自然环境。
发展毛竹产业有利于建设循环经济,打造节约型社会。从04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谋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毛竹不仅具有“一次种植、永续利用”等特点,而且浑身是宝,可综合利用。竹竿可用于制造胶合板,竹篼可用于造纸,竹根、竹梢、竹蒲头、竹壳可用于制作工艺品、竹筷、牙签等,就连竹叶也可用来酿制松竹酒,几乎没有一丝浪费,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要求。
发展毛竹产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于毛竹发展快,更能承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绿化荒山的重任。发展毛竹林不仅可以减少荒山荒地、提高森林覆盖率,更重要的是以“游大竹海、品农家菜、住农家屋”的“农家乐”休闲游正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旅游新时尚,发展毛竹产业必将进一步丰富山区生态旅游内涵,提高山区旅游竞争力,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如浙江省安吉县发展竹乡特色旅游,一年就可吸引游客共300万元人次,门票收入达300万元,旅游产值达将近十亿元。
发展毛竹产业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毛竹不仅有培育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技术简便易学等优点,而且还具有产业链长、就业门路宽、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农民发家致富最实在的短平快项目。如浙江省磐安县中天衣夹厂是一个已有十多年办厂历史的竹衣夹厂,该厂每年消耗毛竹200多万公斤,支付毛竹款80余万元,发放加工工资及运费170多万元,转移劳动力1000余人。
2 贫困山区毛竹产业开发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毛竹产业能拉动了贫困山区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但从全国来看,贫困山区毛竹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等都很有限,有些地区资源优势不明显,而大多数地区则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基地化程度不高,资源开发成本过大。毛竹基地建设是毛竹产业化的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没有重视毛竹产业的发展,导致基地建设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示范基地建设没有有效跟上,致使竹林培育缺少应有的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大部分竹林基地都处于不投入状态,竹农“重取轻予,重采轻管”,呈现大小年太明显和大年出笋也少现象,低产林较多。毛竹资源过于分散,导致了开发价值太低。有些已建成的基地在垦复抚育后也没有继续进行抚育管理,重新出现放任不管,自生自灭粗放经营状态,竹林经营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导致经济效益不高。由于管理粗放,使贫困山区农村竹林生产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加工制作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在广大的贫困山区,有规范生产流程和较高制作工艺,产品质量比较精湛的毛竹加工企业不多。大多数竹制品企业都以代加工、粗加工、半成品加工为主,特别是加工户(点)在选料、标准、技术、质量、包装等要求不一,导致竹材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大,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甚至个别企业和加工户因产品质量问题曾出现过被客户退货现象。此外,竹制品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企业场地紧张,消防设施简陋或没有,烘房操作规程不合理,原料、产品堆放未按易燃物管理要求进行严格划分,职工安全意识差。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山区农村绝大部分竹制品加工点销售渠道单一,没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同时由于缺乏宣传产品力度,挂靠别人牌子,创品牌意识不强,所以导致市场占有量小,产品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很薄,直接影响贫困山区农村竹制品企业发展与壮大。
要素制约明显,发展后劲不足。首先是资源制约。毛竹资源是制约贫困山区农村毛竹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竹制品厂最关心的是毛竹资源,但问题是,由于没有象样的毛竹基地作信托,竹制品厂有生产能力,却担心原材料进不来,毛竹的存量跟不上企业的需求量。其次是资金制约。因贫困山区农村资本原始积累少,而原材料收购、产品开发和扩大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再加上产品季节性、市场波动性、供给双方资金到位时间差异等都需要资金周转,所以资金问题始终是存在的。。第三是空间制约。土地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规模大一点的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在山区往往很难解决工业用地问题。第四是人员素质。近几年来竹制品业发展很快,但职工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水平仍没有大的提高。如有的竹制品企业行情好,但加工户为牟取利益,出现了偷工减料现象,这就势必影响产业扩大。第五是硬件设施。机器设备陈旧、简陋,作业速度不快,竹材利用率低,影响了竹加工业发展,还有配套服务跟不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3 贫困山区毛竹产业化的对策探讨
发展毛竹产业既是贫困山区农村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又是一个发展潜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还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下山移民”工程实施,因此,要因地制宜加以引导和培植。
培育基地,壮实发展后劲。贫困山区农村虽然具备一定资源基础,但还远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毛竹资源培育,壮大资源基础,为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后盾。一是低产改造。要高度重视竹林低改,结合分年度低改目标任务,发挥竹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技术部门的技术服务、培训的职能,推广标准化生产、“一竹三笋”等丰产高效技术,全面提高竹林的集约经营水平和效益。二是定向培育。对竹林,要根据生产经营条件,按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及材用林进行科学规划,实施分类经营,实行定向培育,以实现竹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新造竹林。大力提倡多竹种并举,多类型经营,多功能利用。新造竹林,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示范,坚持政府牵头、科技示范来带动农户提高育竹水平,特别在竹主产区尽快建立一定规模基地示范园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使竹林培育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单一目的性向多目的性发展,努力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扶持龙头,增强带动能力。龙头企业起着架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龙头企业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竹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成效,也决定着主导产品加工深度与广度。一要营造洼地引龙头。在丰竹林区就近建立毛竹产业创业园,特别要在已有工业基础的工业区建立高科技现代竹业科技示范产业园,出台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营造成本洼地,努力吸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进区生产。二要扶优扶强建龙头。小打小闹的竹制品加工传统项目在许多贫困山区农村都有,但普遍缺乏规模,产品大都雷同,技术含量也低,产品附加值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建议重点扶持几家加工骨干企业注册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整合原有的竹制品加工户,统一接单,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开票,以避免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减少内耗,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真正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依靠科技,提升产品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依靠科技,产品才能不断更新,含金量才会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提升。为此,一要注重科研攻关。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产品开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加快以竹代木产品的研制,加大竹集成材、竹装饰材、竹材家具等产品开发,发展各种附加值高的各种旅游纪念品、高档竹制工艺品和竹编工艺品,从而推动竹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重点解决竹制品加工业中虫蛀和发霉等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二要争创特色名牌。要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的策划,争创名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三要加强技术指导。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林农现场指导,提高竹农营造、管理、经营等技术水平,转变管理模式,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拽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众网,2007年4月4日.
[2]孔艳,赵璟.《云南山区新农村建设中非木材林产品现状分析》, 《山西科技》,2007年2期,17-19页.
[3]黄维平.《世界非木材林产品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中华商务网,2002年5月31日.
[4]利忠.《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利忠 四川林勘设计》, 2004年,第04期.
[5]廖立安.《林业的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林业社会化发展方式》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3月.
[6]李智勇,樊宝敏.《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3期.
[7]沈国舫.《竹业与江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