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与思考
2009-09-03罗开莲钟小平
罗开莲 钟小平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笔者就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赴上犹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有关情况作些浅析。
一、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积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些为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这样的形势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和就业又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原来只重视培训数量、输出数量的层次上,而要注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形势,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观念,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放在整个扶贫开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首先,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抓住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平台。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目标。
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国家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系列政策,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掌握了一技之长之后离开家乡,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就业,为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改变注入了大笔资金,有效地推进了扶贫开发进程。但在政策落实、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加上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的水平低、就业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国家金融危机影响减少了就业机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生产企业产品积压、滞销,特别是一批外销企业倒闭、停产,农民工就业岗位减少,导致相当一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据统计,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外出务工就业总人数6.8万人,2008年10月至2009年元月,全县返乡农民工4.5万人,占外出务工就业总人数的66.17%,春节后离乡返工的3.1万人,占返乡人数的68.88%,仍有返乡农工1.4万人在家待业,占劳动力总数的20.5%。
2、就业岗位与就业需求矛盾较大。以上犹县为例,每年初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达8000人左右,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县内劳动力增加等因素,即使县域经济有增长、就业岗位有增加,但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的增长速度,而且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的能力也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迟缓,农业产业滞后限制了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
3、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就业观念等都难以适用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变化,主要表现:一是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较低。据统计,全县文盲、半文盲占农村劳动力的22%,小学占14%,初中占61%,高中占10.3%,中专及以上的仅占5%。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投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资金有限,导致全县8.7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经过专门技能培训的占70%以上,经过培训的人员中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生,中年劳动力参加专业培训的人数只占11%;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差。相关部门只注重培训了多少数量,忽视学员的培训质量。目前有些培训基地,因师资和实验设备跟不上,生源多、实验设备少,出现“僧多粥少”现象,有的实验设备还是国内外淘汰的产品,导致学员在就业操作时“旧学无法新用”;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落后。受传统封建文化和市场经济利益的双重影响,在就业观念上因循守旧,缺乏进取精神,在接受新观念、了解市场信息、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寻找就业机会和获得较高的报酬。
4、就业管理和服务不够到位。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都是自发行动,主要依靠亲缘、地缘、人缘等网络关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服务,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劳动力难以顺利和低成本转移就业,形成了无序流动。在就业服务方面,重视不够,政策措施不力,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甚至存在岐视因素,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
三、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对策与措施
在贫困农村,日子过得稍好一些的农户大部分是有劳动力在外地打工挣钱的,或者是有一技之长发展了产业的。就现阶段如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带来的影响,稳定在外打工挣钱,巩固和发展产业这两条农村致富的“主干线”,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应对措施:
1、抢抓机遇知难而上。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大好机遇,在工业方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到当地工业园区办厂兴业,建成劳动密集型、产品畅销型、农民稳定就业型的工业园区。如上犹,可以以玻纤、制衣、稀土等工业企业为龙头,实现以工带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在农业方面: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茶果、脐橙、毛竹、生猪、油茶、林木、蔬菜、水果、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特别是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叫响“梅岭剑绿”、“云片”、“绿月”、“银毫”、“绿色有机大米”等现有品牌基础上,再创名牌,再上档次,把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再次发展的突破口,使农村劳动力有用武之地,再显身手。
2、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力度。上犹县目前拥有15万亩毛竹林,4万多亩茶叶,12万亩油茶,9万亩大水面,这些已经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大多分布在扶贫开发重点乡村,如平富乡的上寨、油石乡的大小元,仅毛竹林分别就有4000多亩,梅水乡元村仅茶叶就有3000多亩,水岩、陡水大水面6万多亩。目前的耕作方式落后,管理粗放,加工简单、产品科技含量低,效益不佳。因此,在加大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农业产业技术的培训力度。据调查,上犹目前返乡待业的农民工有1.5万人,这些人以前多数从事模具、电子等工作,不懂农业技术,要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注重送技到村到户,以乡、村为单位,使其在室内学理论,在田间地头传授操作要领,使农民不出乡门就能接受到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知识,重新接受农业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使他们在家乡创业兴业,实现增收。
3、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扶持力度。政府要出台更多一些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兴办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投入体系,建立以财政扶贫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不同性质、不同对象参与、不同服务功能的投资体系,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投入总量,为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和就业提供资金保障。
4、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树立“大扶贫”意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指导和协调,要用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来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工作。其次,要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就业服务,建立农村劳动培训就业信息网,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同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教育、通讯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农业技术咨询,提供农业和农产品产销信息和服务。
[作者简介]罗开莲,女,江西省赣州市扶贫办副主任;钟小平,男,上犹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