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投资时钟”
2009-09-03
巴菲特说:当你看到知更鸟的时候,春天已经结束了。“投资时钟”能否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
投资是一种在“贪婪”与“恐惧”间寻找平衡的游戏。
2004年,美林发布《投资时钟(Investment Clock)》研究报告,表明繁荣和衰退的不同经济时段内,不同的投资品种表现差异较大。
眼下,各个机构和专家学者纷纷预测全球经济在2009年将逐渐复苏,通货膨胀压力也随之而来。此时,趁机利用一下“投资时钟”正当时。
“投资时钟”是什么?
美林的“投资时钟”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资产和行业轮动联系起来的方法。它将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每个阶段都对应着某一特定资产类别,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
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通胀率下降,企业赢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央行削减利率以刺激经济,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此时,债券是最佳选择。
在复苏阶段,舒缓的政策使得GDP增长率加速,并处于潜能之上,通胀率继续下降,企业盈利大幅上升。中央银行仍保持宽松政策。这个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佳选择。
在过热阶段,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通胀抬头,GDP增长率仍处于潜能之上。央行会采取加息措施。收益率曲线上行并变得平缓,债券表现低迷。而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强劲的利润增长与估值评级不断下降的权衡比较。此时,大宗商品是最佳选择。
在滞胀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胀却继续上升。产量下滑,企业为保持盈利而提高产品价格,导致工资一价格螺旋式上涨。只有等通胀过了顶峰,央行才能放松货币,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股票表现也非常糟糕。此时,现金是最佳选择。
“投资时钟”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2005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第二季度,是经济复苏阶段,通胀温和上行。A股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牛市,上证指数从1000点上涨到接近4000点。
2007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是经济过热阶段,经济增长和通胀均在高位。此时大宗商品表现最强,原油价格不断上行,在2008年的滞胀阶段,甚至创下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虽然股票在2007年第三季度仍上演了“最后的疯狂”,达到牛市的顶部,但已脱离理性,并在2007年10月创造历史高点后掉头向下。
2008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是滞胀阶段,当时有“现金为王”的说法,企业纷纷收缩生产规模,变现获取现金流。
2008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是经济衰退阶段,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不断降息。从2008年8月开始,债券大幅上涨,各类债券指数直线向上拉升。
也就是说,2008年,人们未来得及庆贺繁荣时,竟发现“投资时钟”走人了“经济收缩”的寒冷深夜。全球股市大跌,资金不仅撤出股市,也急忙撤出商品市场,油价紧跟着大幅下滑。2008年是世界经济增长由盛转衰、由升转降的一年,也是充满惊心动魄和多灾多难的一年。
“投资时钟”的复杂之处
“投资时钟”的复杂之处在于,每一个周期“时钟”的转动速度不同,因为每一次泡沫的形成原因不同,政府也会做反周期干预。比如,本轮经济危机是由房地产泡沫造成的,上一个周期的泡沫是由互联网造成的。同时,宏观政策是否有效,也会影响“时钟”的速度。例如美联储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连续降息11次,宽松货币政策抵消了企业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的不利环境,让“时钟”尽快走向繁荣。
“投资时钟”并不能准确预测经济周期的“拐点”,并且,各类资产交接的“拐点”也没有明确的界限。比如,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经济过热阶段,股票仍然延续上涨的惯性,并形成牛市顶部。在2008年第一、二季度的滞胀阶段,虽然现金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但大宗商品的表现也较好。所以,找出驱动“时钟”转动的关键因素,才能判断选择何种资产做投资。但现实往往如巴菲特所言:当你看到知更鸟的时候,春天已经结束了。
“投资时钟”所具有的价值,并非抄底,但它可以帮助投资者看清大的趋势、市场所处的阶段和下一个阶段会转向什么状态。
50年前美国经济处于低迷阶段,随后经济向上运行,美联储利率跟随上涨,通货膨胀率也随之上涨,走向顶端,25年后下降,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意味着大约25年左右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循环圈。如果理论成立,我们现在可能刚好孕育在循环圈的底部。由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个循环圈可能会缩短。从研究角度来看,目前全球通货膨胀率或者利率,可能都处于长久的历史低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很有可能以美联储利率转折期为准带动全世界的转折,而金融市场稳定的标志之一就是美元开始走弱。
从循环圈来讲,目前已经经过从经济衰退走向通货紧缩这个阶段,开始从通缩走向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只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出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两个指标,即CP14%、GDP8%。这说明3个问题:第一,政府将大力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保证CPI接近4%;第二,未来利率的降幅空间不大;第三,今年第三、四季度中国很可能迅速步入微高通胀时期,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因为产能消化过程中,资金必然会走向股市、房市。
依据“投资时钟”配置资产
在中国运用“投资时钟”,一定要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
易方达沪深300拟任基金经理林飞表示,基于GDP、内需、出口等数据的好转,国内经济正在加速复苏,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这是对股票市场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国泰君安发现在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
在中国,大宗商品的投资渠道有限,如果进入过热阶段,往往会表现出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价格上涨。如果经济陷入到滞胀阶段,政策会加以干预,市场预期会产生新的博弈,此时还要考虑政策因素。
2009年,顺着“投资时钟”向前看,投资者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权益类的资产——股票上。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经济大循环的时候,第一波上涨的基本都是跟业绩没关系的,比如今年股市上涨的第一波都是跟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密切相关的,是水泥股、铁路股大涨。紧接着跟经济恢复有关的就是电力、能源、有色金属,所以越是能源资源未来越具有潜力。
如果能够用更为宏观或长期的视角来看待“投资时钟”,而不是有意或无意的将其扭曲为一种“实时的交易策略”,那么投资者将更理解行业投资属性。
了解“投资时钟”的周期后,聪明的投资人总会先买先卖,先卖降低市场大跌的风险,要知道少赚并没有亏损那么痛苦。先买的风险是时间成本,不过却要耐心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