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
2009-09-03谢伶俐
谢伶俐
摘要:教师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由于其较强的专业和职业特点,教育技术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释了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和发展过程,提出了高职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模式图,分别论述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以及外部支持环境等关键环节,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技术素养培养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是教育事业的执行者、主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实施者、应用者。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多由师院院校以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或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方式进行,而高职院校则由于其较强的专业特点,教师多来自非师范院校.因此,对高职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
所谓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技术素养包括三个要素:(1)知识要素,即对与技术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名词、术语、概念)和程序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2)能力要素,即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才干;(3)情意要素,即对技术的意识、态度、责任等。
技术素养的发展需要经历关注技术、把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把技术转化为能力和责任三个阶段。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它从知识、能力和意识三个方面描述了教育过程的参与者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同时,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也应经历三个阶段,即关注教育技术本身、教育技术作为工具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育技术转化为一种能力和责任。
二、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究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是一个及时有效的途径,也是高校信息化培训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分别以“教育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培训”为关键词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搜索到论文13篇,其中7篇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有关,主要从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方法、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对文献进行认真研读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应紧扣教育技术素养的内容和培养过程,并结合院校教育基础和教育技术现状.从而提出了一个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的模式图。
1培训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学校设置专门的培训中心,负责向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这是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内容主要包括:(1)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2)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3)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4)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5)计算机网络培训等。培训的方式可以选择公修课、案例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教学等。
2教学科研活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教育技术能力不等同于信息技术能力,因此,教育技术素养与信息素养也不相同12]。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因此教育技术素养培养过程中培训的内容除了注重信息技术能力外,更要注重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的能力,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要使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其一。应用计算机和Intemet搜索和组织信息资源的能力;其二,应用现有信息资源整合和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其三.利用教育技术的有关理论指导自己解决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像是架在理念和实际中的一座桥梁,使教师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边实践,边研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教师自身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只有教师亲身经历,才能够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和更有针对性,更能反映学生素养水平的评价。
3外部环境
(1)学校的小环境协助
学校应为教师创造学习和科研的环境。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要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提供机会,并且能把这种教学实践的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同时鼓励教师探索实践,例如可以增加科研经费,考评优特,以及优先考虑职称评定等。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政策,比如培训课的出勤情况记人工作考勤、培训的成绩记人工作考评等。学校成立专门为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建立一个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负责,全校教师参与的网上教育技术学习社区,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2)社会的大环境支持
社会大环境主要是在政策和培训资源两个方面给予支持。在政策上,教师职业趋向于专业化;抬高教师职业的准入水平。在培训资源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各科研院所、师范院校的相关教师培训部门应保证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所需的培训专家,并负有相应的培训和考核职责,如教师资格评定、考核等。
三、教育技术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训环境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环境
高校信息环境的状态和可用资源的数量,是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实践的必备条件。这里的实际环境不仅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等信息化设备的硬件环境,还包括电子图书、多媒体课件素材、电子文献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
2培训时间上注重“长短结合”
所谓“长短结合”,就是指“短期培训”结合“长期辅导”,即在多次的、阶段性的“短期培训”中。穿插进行长期辅导的一种培训方式。教师一边接受培训.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开展教学研究。目前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因此除了教学科研任务外,高职院校教师还要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验.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学院会要求有一年的企业实习经验。对于这样分散的教师群体,时间上“长短结合”.再配合平时的网上教育技术社区服务,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程中不能缺少教育专家的指导
目前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尚缺少一个固定的标准.这样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就成了问题,如果缺少合适的评价标准和适时的评价激励措施,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和培训的效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和一些师范院校、教育主管部门结成对子,聘用相关的教育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成果、课件作品等进行评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