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渗透与发展
2009-09-03吴柯
吴 柯
摘要: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又发展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雏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教育教育方法评价体系教学结构模式
绪论
21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本任务。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前准备、铺设轨道的战略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而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过程,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能力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综合以上观点: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及新的方法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二、创新教育需要课堂教学的创新
学校是学生直接受教育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学校这块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学生创新性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和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拟写、过多背诵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记》中早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的思想,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性人才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患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应该说,启发性只是创新教育教学中所要求的思想原则,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及暗示教学法等。
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将幻灯、计算机多媒体引入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育中纯知识记忆的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在原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要包括一定比例没有标准、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在考评形式上,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形式单一化的特点,变终结考评为形成性考评。采取多种考评形式,如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在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评价过程,教师要及时收集信息、反馈信息,恰当地把握评价时机。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可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
(三)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而这里指的一定的思想就是创新思想.教师要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黎世法教授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谈议讲练”教学模式及目标教学暨尝试教学模式等,创新出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四)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对教师的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倡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的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些观念和思想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德国戈特福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托兰斯曾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几项要求,即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民主性建议。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也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面临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够顺利实现。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我坚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之下,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一定能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