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
2009-09-03唐秀丽
唐秀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已刻不容缓。本文探讨了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途径。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人文素养应对策略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认知变化的同时还包括情感、价值、需要等多方面变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人格素养、专业水平的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承担《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笔者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所面临的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丰富人文素质,增厚文化底蕴;重视专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
一、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是实现本学科专业化的时代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摈弃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已刻不容缓。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将历史与社会学科视为“授之以鱼”的“单向接受的科目”为“授之以渔”的“双向互动的科目”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重大事件现实生活知识,而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历史与社会.养成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学生既是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者,又是历史与社会知识的体验与质疑者,还是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评议与运用者.更是历史与社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者。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应当成为当前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树立并落实教育教学新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提高专业水平。
二、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本学科专业化的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有所作为,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敬业精神、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效与发展”,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教师有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去推动社会发展。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就会化情感为力量,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做到“德、才、识”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丰富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是实现历史专业化的内在需求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高素养的教师能调教、熏陶出高素质的学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可见丰富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何等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专业功底而制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人文素养而抑制学生学习的情趣。人文之道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精华所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人文学科的特点,挖掘隐含其中的人文要素,给学生以情感、思想的熏陶。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与社会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方向.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真谛并不只是传递一些历史与现实事件和知识,而是传递人文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加深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养成对历史与现实深刻思考的习惯,这对提升本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四、重视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水平,是实现历史专业化的外显捷径
1积极参与研训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或专业化)起步于职前专业培养,它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职不断继续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催化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如参加新课程通识知识培训、苍南县第三批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加强自我进修的意识。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使通识、学科专业培训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阶梯。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通法和常法,关键是“以校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让历史与社会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提高校本教研的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工作氛围,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研组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同事、同志有效互助,实现经验、资源共享。使每一位教师在过程中
学习,在互动中进步。
2加强自主学习
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知识的积淀和对综合学科知识的融合。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扩大学科知识面,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综合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因为《历史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认知结构上不仅要保持合理的宏观综合的结构,更要使原有的分科知识价值保持微观的结合,注重历史、地理和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学背景知识”。首先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教育教学策略能力。其次,教师应加强对教材、教法的自我学习总结,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专业学习的水平,做到“教到老,学到老”。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动向。最后,教师应捕捉“大到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关注的问题,小到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交往等人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等各方面的信息,应通过上网、看电视、读报等途径给自己的大脑“充电”,因为该课程是开放性、综合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本课程的价值目标。
3在教学过程不断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才能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与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反思教学的进度和步骤,增强计划性和条理性,确定适合学生或课堂具体情况的学习策略以及完整的实施方案;二是反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主动参与性,借助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维持.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采取有力的变通措施:四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坚持及时的、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在国家对教师素质极其重视并为广大教师创造了一系列发展机遇的今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勇担历史大任,积极谋求自我进步、自我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