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模式”

2009-09-03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科学发展观

魏 飒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模式,实质上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能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模式”内涵经验与价值

社会发展模式是社会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道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各异。社会发展模式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结果。近代工业革命造就了长期以来支配西方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模式,它视发展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指标视作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一直被视为最有效的社会发展模式,直至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贫富两极分化、恐怖活动、核威胁等严重结果后,人们才开始探索一种能体现新的发展理念的社会发展模式。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与特征作了明确的概括,这是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特有的理论和话语对中国模式的含义和意义所作的最为明确的阐述,这实际上宣告了中国模式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正式确立。

科学发展观是在吸取世界各国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模式”,实质上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能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要从过去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外延发展为主导方式和以重工业为中心、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均衡发展模式.逐步转向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态需要为目的和以内涵发展为主导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的发展模式。

一、“中国模式”的内涵

从大的方面看,所谓的“中国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模式.即经济改革的模式。二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以及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模式,即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转变的模式,即对外开放和融人全球化的模式。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中国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包括了改革模式、发展模式、开放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经济转型与经济改革模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引导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支配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回顾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经济改革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所有的经验和特色,都来源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要求,即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构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特色、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其中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国家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中央集权同地方分权相结合等。上述这些不同因素的有机地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这一体制既不同于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经济发展模式

从政策和战略的角度看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或经济发展模式,这条道路或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3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化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融人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特征的试验探索模式;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到二十世纪末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全面开放模式;从2001年到2006年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的体制接轨模式;2007年后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后的互利共赢模式。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开放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手段.坚持开放进程的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相结合,坚持国家主导的开放与市场调节的开放相结合,坚持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在实践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经济模式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经济模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二、“中国模式”的经验与价值

1“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

作为一个有长期动荡历史的国家,中国在处理稳定、

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时,一是把保持稳定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把消除贫困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三是实事求是,一切都要经过试验,不断地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地进行大胆而又慎重的制度创新;四是采用了比较渐进的方式推动改革:不是砸碎现有的不完善的制度,而是尽可能地利用不完善的体制来运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改革这个体制本身,使之转化,为现代化服务;五是确立了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改革的大致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后政治改革。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现在更不应当仅仅是文明的模仿者和追随者,而应是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开阔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思路,深化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一般规律的认识。中国的模式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启示,即那些看似相互对立的因素如何相互补充、融合、渗透、促进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结合;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基础作用的结合;坚持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新体制与旧体制的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的结合;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结合。

2“中国模式”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或“中国模式”的关注早已有之,为何近几年加大了关注力度?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各种论调层出不穷。然而,中国在历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依然能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的发展趋势,使得这些言论不攻自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此外,以“华盛顿共识”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造成重灾区和“中国奇迹”的出现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中国模式。随着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并非属于某一种道路或单一模式。目前,全球化表现出了多样性特征,而全球化的多样性催生了世界的和谐。

“中国模式”首先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制度、政策方针、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走自己的道路,既是中国革命获得成功的根本经验.又是中国改革与发展获得成功的根本经验。同样.对中国来说是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不少学者指出“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我们对“中国模式”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可能探索的路途还很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模式和经验只是一种特例或偶然,而没有任何普遍意义。实际上,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个性中体现着共性。中国经济模式中所有重要议题,如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是每个国家特别是转型和发展中的国家都要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中国的模式和经验中必然包含着某些具有普遍的和一般意义的东西。

那么,“中国模式”是否具有一种“全球价值”?要说“中国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贫困一发展问题,一个是和平一战争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问题。西方模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迄今为止的经验证明:不能。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美国主导的“民主输出”模式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中国模式虽然还在完善之中,但在解决这两个难题方面已经证明了自己独特的影响,这种影响只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增加。“中国模式”对世界各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是客观的,也是积极的,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各国如何借鉴中国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最重要的不是看中国怎么做,而是破除世界发展单一道路的迷信,积极依照独特的国情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与此相对应,“中国模式”是快速发展的模式,是有效转型的模式,是大国崛起的模式,是社会主义的模式。“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多方面的集合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借鉴意义。

发展中国家看重中国高速发展的经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举措,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当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中国模式”回应了发展中国家有没有能力消除贫困的疑问。现在对中国模式感兴趣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那些发展水平低于或接近于中国的国家,和与中国保持良好政治经济关系的国家。近些年,“中国模式”在非洲就有较大的影响。历经动荡和经济落后的非洲,希望走上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如何处理稳定与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中国模式”无疑值得参考和借鉴。

转型国家看重中国有效转型的经验。在二十世纪末期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不少国家经历了经济体制等方面的转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国家经历了磨难甚至失败。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拉美经济危机、东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经济危机。这些危机有诸多原因,但或多或少都是由于在转轨中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休克疗法等。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渐进改革则提供了另一条成功转型经验,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反思。

新兴大国看重中国和平崛起的经验。在冷战后世界格局分化重组之时,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地区大国都在寻求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有“金砖四国”之称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而且是一个饱经灾难大国的复兴。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具有远大志向的新兴大国,都对“中国模式”给予了赞许,对中国崛起之路倍加关注。

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中国模式”的启发。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各国在艰难中探索。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为这些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提供了力量支持。而“中国模式”的兴起,对这些国家既是鼓舞。又提供了一些经验。越南在很多方面就借鉴了中国的做法,古巴和朝鲜起初的一些改革也吸取了中国的经验。

“中国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也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地走向繁荣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中国模式”自身还不成熟,还在完善和发展之中: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其精髓是依照国情走自己的路。各国如何借鉴“中国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最重要的不是看中国怎么做,而是破除世界发展单一道路的迷信,积极依照独特的国情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