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扬中国书法艺术,发掘书法德育功能

2009-09-03陈登亮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民族

陈登亮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对启迪人的良知,促使人追求真、善、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青年学生应该学好书法,从书法中感悟为人处世的真谛。

关键词:书法德育功能书法教学青年学生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提起书法,人们往往想到它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而较少提及它的德育功能。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法自身所积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心理等诸多内蕴。书法教学的过程是民族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过程,又是民族精神感悟、升华的过程;既是品行情操、熏陶的过程,又是心理品质培养的过程。

一、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是世界艺术艺囿里的一朵奇葩,它在国际艺术中地位越来越高。书法早在唐朝时即已流传到海外,日本称为“书道”,韩国称为“书艺”,已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热爱它,作为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字一汉字。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书法在各种喧嚣的媒体艺术充斥下,有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据报道,重庆上万所小学,只有二十所小学开设了书法课。一方面中国书法走出国门,飘香海外.另一方面我国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在急剧下降。从明星要人到寻常百姓,在学习、工作中,常遇字难出手的尴尬处境。作为在校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对民族情感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中,出现了不少既是书法大师,又是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的人物。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坚决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同安禄山等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最终以身殉国。他的书法作品圆劲浑厚、顿挫有力,正是他忠贞气节和刚正不阿精神的体现,后人评鉴“英烈之风,见于笔端”。当我们拜谒岳飞庙时,高挂厅堂“还我河山”四个草书大字。既显示了他精湛独到的书法功力,也展现了他精忠报国的崇高抱负,真可谓“壮士豪情笔底倾,将军一字击干城”。这些以身报国的仁人志士,我们要学习他的书法,更要学他的精神。当今台湾的一些政党领导人,淡化民族文化,去中国化,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他们说的是中文,用的是汉字,讲自己不是中国人,为世人所不齿。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我们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培养学生写好字.并不要求人人都成名成家,但书法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在书写的过程,学生一方面能体会汉字的美感,另一方面能学习到祖国的文字、诗词和历史,培养对本民族语言认同的情感。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旅美学者蒋彝有句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书写是民族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渗透着的是每个书写者民族热情的感情。”

二、一笔一画,感悟做人道理

“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这是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古人说“字如其人”,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字里行间往往透露出书写者的精神面貌和志趣性格。王羲之能开创出妍美流便的一代书风,与他飘逸脱俗、心怀旷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就要了解他为官清廉、忠贞凛烈的品行。柳公权曾有对唐穆宗“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柳书风骨铮铮的书体正是他为人的写照,史称“颜筋柳骨”。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道德败坏者字写得再好,民众也不屑一顾。宋朝的宦官蔡京书法水平不低,但他祸国殃民,为人奸诈,被世人所鄙弃,当时他书写的“元祐党人碑”颁立天下时,石工中竟有宁死拒刻者,其书虽有传,但无人追随。因此学生要记住这条古训:“书以人重.人以品学重。”

能写一手好字和能写一篇好文章一样,可以给人很好的印象,学生的字写得工整、匀称、美观.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反之,字写得潦草、怪异,难以辨认,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后果。郭沫若说过:“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矩,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克服这些毛病。”

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从笔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学生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是书写之理,亦是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要规范,同样,做人也要守法,切勿越规。我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曾颇为动情说:“书法名日法.实则强调书德。其实写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字的结构好像人的脸面,美丑妍媸,一望便知。构字重在和谐,每写一个字,就好像我们去做一件事.去面对一些人,那么进退问题,分寸尺度,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把书法生活化,会得到很多快乐的体验。”

三、美的熏陶。艺术的感化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我国传统的笔墨形式.在纸张上书写汉字。中国的汉字是形、声、义的统一体,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语)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如果说西方美术史是以建筑为主线,那么中国的美术史,或者东方美术史,应该是以书法为主线。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标志性的一种独特艺术,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我国古代称写字为“书”——“书者,如也”,写出来的字“如”我们心灵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在对物象的把握中,同时咏含着心灵情感的反映.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交融。我国原始之初的书写就已具有了艺术价值,成为美学对象。别的民族的文字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历朝各代的书法各具特色,“秦碑力劲、汉碑气节厚、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趣、清尚朴”。如“晋尚韵_一晋代书法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娴静之美;“唐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具有力度之美;“宋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国家多难时,文人墨客的情感的起伏和生活动荡的写照。而当代书法求大、求新、求变,正是时下多姿多彩.艺术氛围宽松,社会快速向前的反映。

书法美有三要素:线条美、形态美、气韵美。有人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追求“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的立体感和力度感的线条,讲究线条的圆润、浑厚、劲挺,避免线条的扁薄、轻浮、软弱。书写这样的线条,培养的是一种踏实自信的作风。字的结构形态,有的仪态端庄而雄伟,如颜体;有的风姿绰约而飘逸.如褚体:有的神采严峻而劲挺,如欧体。不同书体,各具风采,我们不应偏爱一家一体而贬低其他,而应提倡和而不同的审美思想。气韵美是指作品气势连贯,神采足,意境高,格调雅。王羲之书如“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褚遂良书如“美人婵娟,似不任罗绮”。颜真卿书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中国有王羲之、颜真卿、张旭,不啻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同为中华民族之精英,学生多知李、杜者,不知谁是书圣,何为篆隶之书,不在少数。学书法,识国宝,当有益于爱国之心”。(谢稚柳语)

四、常写常练,达到身心平和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的含义远远超出简单的文字符号和作为交流工具的范畴。写字艺术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左右结构的字讲“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互让,方为尽善;也讲“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须相互交流,方为融洽。每天练习楷书,可以克服易冲动、少耐心,缺乏自控力的不良习气,这对年轻好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许多人提倡康健慢生活,练字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一张素白的宣纸,就是你的一方小天地,写它几十个大楷书.你就心平气顺了,心灵的负担就减轻了;洋洋洒洒写一通行草或大草,非分的物欲抛弃了,心头无奈和苦闷去除了.心情平静了,心态就平和了。心中狂喜时,写字可以使人冷静下来;心中郁闷时,写字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学习书法是一种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抒情言志的精神享受.又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休息,还是一项心、身、气的综合运动,对缓解精神压力,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作用。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修身健脑健身之法。”

书法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对启迪人们的良知,促使人追求真、善、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青年学生练习它.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书写技能,而且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修炼;不仅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民族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我们的民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法欣赏
多元民族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