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略读课文阅读教学研究

2009-09-03谢燕藩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课文阅读教学

谢燕藩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搞好略读课文阅读教学。而要实施好略读课文教学,只有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才能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落到实处。本文探讨了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略读课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这两类课文各占教材中课文比例二分之一左右,前一类课文侧重于让学生学习掌握阅读、分析同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后一类课文侧重于让学生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规律等进行阅读实践,实现“知”向“行”的转化。这两类课文都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教好这两类课文,才能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才能体现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精读课文的教学往往“深有研究”,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则往往“有甚了了”,感到无可适从:不是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就是蜻蜓点水,一读带过,甚至是对其撒手不管,教学的随意性较强。《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它强调了语文教学应注重制订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学的策略和谋划,即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而制定实施的综合性设计方案,它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中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应当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和学习规律,以新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作为策略制定的依据,进而制定出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缓慢的状况,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实处。

根据教学过程的一般步骤,教学策略的制定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定向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无论学什么学科,都应该预先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从心理学角度说,恰当的学习目标,对学习者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学习课文时就不会感到盲目,避免重复、无效劳动或知识的疏漏,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下一步进行自主阅读做准备。

确定学习目标的方式如下:

1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是指在确定学习目标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在精读课中的体现,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或“单元说明”,想一想它们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使学生明白略读课文应该“知”什么,从而确定所要学习的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愚公移山》,在确定学习目标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精读课文《秋水》的学习方法:先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然后依据故事探究其中揭示的深刻道理;再指导学生根据这个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问题,如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围绕愚公移山有哪几种不同的态度?你怎么看待愚公的“愚”、智叟的“智”?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就使精读课文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浑然一体,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

2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与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依据这一原则.略读课文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可由学生自定。仍以《愚公移山》为例,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学生可把课后练习作为学习目标。也可以“单元说明”中提出的“愚公为什么挖山不止”为切入点,推导出:愚公为什么要挖山?挖山不止体现了愚公的什么精神?我们应怎样看待愚公的这种精神?以这些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还可通过与学生交流,让生生提出疑难问题来确定学习目标。

总之.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方向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就会激起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被忽视、被放弃。

二、自主阅读中的阅读指导策略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阅读就有了方向,也容易激发阅读欲望,因此,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应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也即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和要领。

“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学习阶段不同,学习策略的选用也是不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必须围绕的“学”来展开。略读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一致。因此,略读课文的阅读过程,可以分“读”前指导、“读”中指导、“读”后指导三个阶段去指导学生选择、运用阅读策略。

1“读”前指导

文章的解读,总有一定的方法,不同的文章,解读的方法不同。实践证明,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给学生一定的“读”前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法”可依,能够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当然,略读课文中要强化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同一单元中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如学习《马说》一文,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一单元精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读通读懂课文,其次要诵读,再次要探究主题思想;指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自读《马说》。这样,就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法”可依,既可巩固精读课的学习方法,又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迁移能力。

2“读”中指导

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的知识基础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的教,只有适应学生学的差异性,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国外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教学方法对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一般认知能力与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低能力的学生在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下学得更好,而高能力的学生在集体教学方法下学得更好”。⑨l‘读”前指导.是集体教学方法,适应高能力的学生,而对那些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则要进行个别指导,这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及时进行“读”中指导。如学习《马说》一文,在“读”前指导学生运用“先读通读懂课文。再诵读,最后探究主题思想”这一学习方法后,借助课下注释,学生完全能自己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读懂课文,但一些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能深切地体味到作者发出“伯乐不常有”感慨与自己怀才不遇

的关系.自然诵读不出作者充斥于文中的愤懑之情,在巡堂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诵读得不好的学生,及时指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3“读”后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着两个阶段:一是学生与文本的阅读对话阶段;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阶段。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学习活动的基础阶段、必经阶段,后一阶段是学习活动的深化阶段、升华阶段。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后指导.就是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作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视界融合。如教学《马说》,在学生自读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本文通篇“说马”,难道只是说“马”吗?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人?在韩愈那个时代,千里马难遇伯乐,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此现象?如果你是千里马.但遇不到伯乐,该怎么办?本文能否给你启示?在学生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之后,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给予恰当点拨,接通学生思维的断缺处,拓展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在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中达成新的视野融合,创造出文本新的意义。

以上把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分为“读”前指导、“读”中指导、“读”后指导三个不同的指导阶段,笔者认为,略读课文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选择、运用阅读策略,以期取得阅读理解的最佳效果。在阅读指导中,要有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指导.也要有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对那些智商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放手让他们自读,而对那些智商水平较低的、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则要予以特别的指导。

三、课堂教学收束策略

课堂教学收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收束课程,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及时消化、简化所学知识,促使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可理清学习思路,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整体效果”。与精读课文教学一样,略读课文也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收束,而且因为略读课文有其特有教学地位与教学目标,收束的方法与技巧也应与精读课文有所不同: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小结既要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所学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总结运用什么阅读方法、规律学习课文:既要总结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领到课外,让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强筋健骨”、“施展身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小结方式如下:

1归纳总结法

即将前面的学习活动,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和达成目标等情况作高度概括总结。既总结出学习活动的收获,又总结出学习活动存在的不足。总结归纳不仅仅是由教师完成,还应将教师归纳与学生归纳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自己总结,分类整理自读笔记,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在发现中归纳.在归纳中发现,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认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如卡尔·萨根的《世上没有傻问题》收束时,可发现我们的教育历来不重视孩子们的思考,也不重视教孩子们怎样思考,并以此引导学生知道:世上没有傻问题.要敢于提出问题,永葆可贵的好奇心。

2升华发挥法

即利用略读课文中那些闪烁着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理想追求等方面光芒的思想,在结束阶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不但要人乎其中,出乎其外,更要超乎其上”。教学收束的升华发挥法其实就是运用课文中闪烁的思想光芒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将读文、写文与做人自觉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文道统一。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中“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均表达了一个革命者“舍生赴义”的奉献精神,教师可在小结时联系实际发挥主题的教育作用,或让学生当堂谈感受,或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使得读写结合,说做统一。

3横向比较法

即临近小结时,联系本单元学过的精读课文、以前学过的同类文,从内容和形式上求同索异的小结方法。“在比较中辨析、质疑,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开拓了视野,发展了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在收束时可与同单元中刘亚洲的《给儿子的一封信》联系起来,让学生试比较:都是给自己十四岁的孩子写信,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作家刘亚洲教育子女的内容时有什么不同;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这种方法在操作上可以是图表式的,从教材的写作背景、主要情节、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和语文实践等方面进行排列、对照、辨别。

4发散延伸法

即借助于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后尚存的疑惑、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深入探讨的兴趣等,将课内学习活动多角度地延伸到课外学习的收束方法。教学收束不是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延伸向课外。延伸的角度有向原著延伸;向评论延伸;向课文作者延伸;向同题作品延伸;向同类作品延伸。向原著延伸,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加深学生对节选语段内容的准确把握;向评论延伸,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更全面、深入、透彻地了解课文的内涵;向课文作者延伸,既能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性格、创作成就等,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向同题作品延伸,学生能通过比较阅读,既扩大阅读量,又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甚至悟到写作方法;向同类作品延伸,能使学生多阅读同类的课外作品,在多读中比较异同,在比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发散延伸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深度。如教学《美猴王》,在教学收束时,要求学生课外再去阅读原著《西游记》,教学《愚公移山》,在教学收束时,要求学生课外再去阅读原著《列子》。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读书量,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名著的要求。

以上从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阅读中的阅读指导、教学收束三个方面阐述略读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而这些策略的提出,都是在认清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遵循新课程理念,参照学习策略理论和策略教学理论而提出的。其实,以上三个方面的策略也可看作略读课文教学流程的基本步骤,只是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学习目标的不同而对教学策略作适当的调整。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