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

2009-09-03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黄 玲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理念逐渐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是众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作为历经多年发展的情境教学理论,它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的生成,让他们体验精神上的成长。其理论核心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情境教学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非常广阔的用武之地。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改革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虽然阅读教学改革有多种途径,亦有许多创新的方法,但是在纷繁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面前如何选择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在新的课标改革背景下,引进情境教学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较好的对策。

1情境教学的内涵

尽管当前高中语文学术界对情境教学的阐述各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把“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出发点和切人点,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学生的心理要素确定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学科教学应有的位置上,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把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融人到当前新知识学习中.赋予新知识以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既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又能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核心内涵是以注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构建,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习得知识,达到生成新知识的目的,既让学生获得认知的发展.又能体验精神的成长。

2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引入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依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避免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必须从“人本精神”和“全人教育”人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种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中,虽然情境教学并不是非常新颖,但它应该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其实施也有其天然的必要性。

2.1知识和能力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生动逼真的情境,弥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2过程和方法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妙。而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则可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等种种因素.能够帮助学生从“具象”和“抽象”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以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提供了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让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同时,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进行课堂情境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有其必然性。

3高中语文课堂情境阅读教学的流程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注意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开展。课堂情境的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3.1情境导入

课堂导人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导入时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在课堂导人时,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情境氛围,可以拉近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引起进一步学习的心理期待。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利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比较多,可以根据所教文本和所面对的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讲解《十八岁和其他》导入时可以提出以下的疑问: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这种导人方法有利于学生从问题人手.深入文本探寻答案,同时也把学生带入到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的实际情境中,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创设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作为阅读主体对阅读客体的一种感知活动,就是通过视觉将文章外部结构转换为有组织和有意义的整体过程。在阅读中,读者首先是注意文章内容,而对文章的组合手段并不关心,就像人们刚看到一幅画时,并不关心其创作方法和技巧,而关注的是色彩线条传达出的意义信息一样。所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在讲授前应让学生对整个阅读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教师可以范读,可以利用现成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跟读,可以让学生自由体会。如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音像资料设置诵读情境。亦可在听读时让学生跟读。诵读情境中的语音、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的不同处理能够让学生获得非常多的感性认识,能够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假设和猜想。为深入课文的理解提供可能。

3.3激疑探究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还要深入研读赏析文本,就文章的材料组织、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组合手段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精华。不过,仅仅逐级按字、词、句、段、篇对文章进行解读,容易割裂字、词、旬、段和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内容支离破碎,同时也容易扼杀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根据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可以依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就阅读文本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譬如,粤教版新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以前把单篇课文作为学习单位的做法,而是把一个板块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等形式呈现课文。所谓的“文本研习”,就是提供经典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为此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先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在研讨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深入文本对字、词、句、章进行比较、分析、鉴赏。进而结合课本形成自我的创见性的认识。

3.4对比

鉴于语文课堂阅读过程的特点,教师应该在结课时让学生注意总结从作品中感受到的文章意蕴.同时设置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感受感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达到学有迁移、深化所学,健全学生精神情感的目的。例如在结束《最后一片长春藤叶》时,教师先总结了文章中人物的互相支持和帮助的情节,引导学生肯定了这三人在生活中的存在意义,接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让学生思考。为了统一思考方向,教师讲述了一个不幸的故事,让学生感悟。这样便让学生“走出书本”,在对比中得到认知和情感的升华。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各种思想中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站稳脚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